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亚利 《唐都学刊》2001,17(1):125-126
人的成就大小与非智力因素存在重要关系,良好的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文章就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学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的成果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格斯勒提出的心理测量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智力因素是指认识过程中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即由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想像力这五大要素所构成。而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素质,亦即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动机、情感、性格、意志等个性心理品格因素。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把智力因素看做学习知识的操作系统,把非智力因素看做维持系…  相似文献   

3.
张君弟 《社科纵横》2010,25(9):150-152
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加快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性。对创造性人才的渴望,对创造个性的培养也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突出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创造个性内涵的特点,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大学生个性培养方面其特殊的优势,是培养大学生创造个性培养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
"非智力因素"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有效进行英语教学,引导学生学好英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引导得法就会成为智力发展的内驱力,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本文试图从师生关系、情感因素、教学手段、课外活动和学习评价几方面浅议"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学报管理中青年编辑的非智力因素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充分调动和利用非智力因素对青年编辑成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张荣昌 《学术交流》2001,(5):136-138
创新是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创新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创造性思维是开拓认识新领域,解决现实新问题的一种思维,是人的智力的核心部分,也是人类创造力的最重要的主体性条件和根据.激发创造思维离不开内在要素的训练,离不开制约创造性思维的内在非智力因素的培育.领导干部惟有具备独特的创新品格和素质,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创新重任.  相似文献   

7.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一般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能否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智力因素仅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非智力因素是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外因之一家庭,作为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师,对他们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事实上,许多父母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内在素质和形体发育成长的时期,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得不到  相似文献   

9.
申东辉 《探求》2005,(Z1):94
学习力是指人们在社会工作生活中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的整体能力,领导者的学习力则侧重于"会聆听、会发问、会区分、会回应"等.学习力操作系统一般包括智力系统和非智力系统:智力系统是指由注意力、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操作力、检索力等构成的思维力,主要以智商为基础的技术学习力;非智力系统则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毅力在内的个性,情商和逆境商是决定人的个性学习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他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对少年儿童未来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提高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振林 《学术交流》2007,1(12):209-212
现代人学理论表明,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践的过程中生成的,人是历史的存在物,也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生成过程表现为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辩证统一过程,它促使大学教育进入个性化培养阶段。因此,应当转变大学教育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重新厘清大学教育目标,促进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与个性充分丰富;重新认识大学教育功能,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化过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人的价值问题已经被许多同志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作了深刻地揭示和论证。但是,对于人的价值实现同改革的内在关系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 人的价值的特殊性在于人肩负着双重使命:即需求性和创造性。需求性侧重于人具有多种多样的程度不同的需要。西方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概括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等,恩格斯也曾论述过人有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这些都表现了人的需求性特征。因此,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构成了人的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方面是人的基本价值。创造性是人区别于其它“物”的根本特性,在需要——动机——行为的链锁过程中,行为的有益效果就体现了人的创造性。人之所以有价值,关健在于人具有创造价值的价值。所以,所  相似文献   

13.
超常规性格:创造的首要因素刘晓东创造性的培养是当今具有世界意义的课题,心理学家对创造性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遗憾的是,大多数学者只是围绕着创造性思维争吵不休,却很少回首分顾创造性人才的其它特点。创造力的本质决定了一种创造性活动必然是与众不同的行为,也决...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进步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研究与实验设计工作的管理质量,而这一工作的领导人的作用也日益变得更为突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专家(不单纯是科学家和工程师)是创造性组织的主要财富,还要建立一个适于自由采纳新思想的良好环境,以及具备一套无论集体和个人都能揭示和解决创造性课题的切实可行的手段。我们不妨以美国为例,研究一下管理创造性集体的某些有趣的因素。毫无疑问,科学技术创造的决定作用是个人因素——创造的积极性、专业技能、兴趣以及专家工作的环境。因此,组织科学研究与实验设计工作的领导人,其重要职能莫过于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楚辞》神话是中国神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继承古代神话精神,又开创新神话主题,呈现出新陈代谢的活泼局面。文章指出,引起《楚辞》神话的新变有三大重要因素:一,人的整体觉醒使神灵世俗化,神话从此唱起生命恋曲;二,民族精神的成长使神话在文化冲突中占据突出地位,《楚辞》神话的许多重要篇章都是面对异族神话挑战的应战,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三,个性人格的成长,冲破了神话固有的属于集体的属性、民族性与个性人格的交织,使《楚辞》神话走向全新境界。《楚辞》神化的新陈代谢过程加深了我们对神话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在最近几十年中的突飞猛进,及其带来的人类文明的长足进步,使对人类自身认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了。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冲破了各种传统的束缚,步入长期被蒙上神秘色彩的“人的智力”研究领域。他们研究的初步成果已经向人们揭示:人在改造世界,醉心于开发自然界的同时,只有高度重视人的智力开发,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潜能,才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智力开发的全部含义就是以人脑为主要对象,探索人脑及其思维的秘密,完善和发展人的思维机器——大脑——的功能,亦即培养和运用正确的思维规律与思维方法,特别是要发掘和提高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造就不是几个而是千百万以至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度抽象力、高度想象力和无穷创造精神的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开拓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上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21世纪的激烈竞争呼唤着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涌现,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能导致在竞争中失败,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创造性人才。因此,本文仅就创造性思维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王启明 《社科纵横》2013,(11):170-172
荣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美国高校优秀本科生培养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其通过激励性的机制建设、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和全方位的成长支持保持了精英教育的精髓,为美国科技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拔尖人才。本文以密西根州立大学为例,重点就荣誉学院的荣誉教育原理和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开阔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视野,为构建中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搭建教育平台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是具有创造性的先决条件.教师如能适当根据教材中蕴藏着的丰富创新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设计教学,因势利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