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已经过去50年了。50年来.人们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这场战争探索反思。只有找到正确答案,正确地认识过去,才能正确地面对今天,正确地走向未来。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也逐步发展和深化。今天站在全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站在现实世界的新高度.进行新的探索,得出更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是全世界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世界已被瓜分完毕,但是垄断资本主义仅有20多年的历史,它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带有明显的原始性与局限性)或者说发展还不够充分、完善,尚处于初级阶…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2):147-149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土耳其为避免卷入战争之中,宣布保持中立,回避参战问题。土耳其为了远离战争,在1939年9月至1940年11月不同阶段的战事背景下审时度势,斡旋于英、法、苏、德之间,在保持中立外交政策不变的前提下采用灵活的外交手腕,捍卫着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土耳其虽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但最终依靠外交手段保证了本国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自己的战争体验,并摘引他人的战争体验和有关历史资料,从不同角度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各个侧面,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并批驳了现在日本一部分仍然站在军国主义立场上的人的谬论,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史,以及了解现在日本一部分为军国主义辩护的人的立场与动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里摘译的是该文第一部分第四节。  相似文献   

4.
军需和民用,是指一个国家在和平时期或战争时期,在军事方面和经济建设方面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需要或满足程度。军需与民用的统筹兼顾,则指国家在安排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或长远规划的时候,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针对不同时期的情况统筹兼顾地安排好军需与民用这两方面的比例关系。研究军需与民弔统筹兼顾问题,对于搞好国家经济建设和军事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军需与民用统筹兼顾的客观必然性 (一) 军需与民用统筹兼顾是战争产生、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军事需要是伴随战争的产生而产生的,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的爆发,都消耗一定数量的  相似文献   

5.
自1931年9月18日发生柳条湖事件以来,截止到1945年8月14日波茨坦宣言公布,以及9月2日日本在向联合国递交投降书上签字,此间发生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如何确定它们的性质及称谓则完全是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日本一般将柳条湖事件后的战争称之为“满洲事变”,而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引发的战争则根据同年7月11日近卫文麿内阁议决,被称作“北支事变”,随着战争从河北局部地区发展成日中之间的全面战争,9月2日内阁会议两次决定改称“支那事变”;1941年12月8日爆发的战争被称为“大东亚战争”,  相似文献   

6.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发展及其中国化的历史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江华 《社科纵横》2009,24(3):13-17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有一个形成脉络,并具有特定的内涵。列宁、毛泽东对该理论进行了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使中国化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飞跃。这对于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具有深刻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8):117-121
伦理是一种人类意识中的规则体系,对法律有着导向作用,有着久远历史的战争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形态,必然也受到伦理的影响。战争法的发展也受到人类伦理的深刻影响,从而形成海牙公约体系和日内瓦公约体系两大制约战争行为的法律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争犯罪的界定及清算,表明了人类对此类犯罪在伦理道德上的谴责与否定。然而,战争犯罪作为一类特殊的国际犯罪,目前国际法上只构建了该类犯罪的个人国际刑事责任,对国家的刑事责任则一直存在争议。从保障人类伦理延续、有效遏制战争犯罪的角度出发,对实施战争犯罪的国家建立刑事责任制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对外行为方式在平时和战时迥然不同。20世纪50年代初的日本没有什么军备,然而朝鲜战争一爆发,一夜之间就成为美国的帮凶,反差之大,令人深思。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战场距离日本最近、日本卷入最深的一场战争。日本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直接和间接的军事、经济作用。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对美军发挥的直接支援作用有四:以扫雷方式直接参战;充当美军的前进基地;充当美军的后勤补给基地;参与对中、朝的禁运。在朝鲜战争中,日本得大于失:它以直接和间接地卷入战争为代价,借机重整军备、发展经济,推行吉田路线。  相似文献   

9.
陈欣怡 《社科纵横》2006,21(3):122-1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超过1500万的人丧失生命。多年来史学家一直在辩论谁应为第一次世界的爆发负责,试图解释战争为什么会爆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其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因而,我们不可能把战争的爆发归结为一个单一的原因。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是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他们的短视与不负责任,造成了那场深植于人类共同记忆中的大灾难。而英德之间的竞争是这诸多矛盾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哲学研究在美国发展脉络的一个大致的梳理。随着 19世纪30年代美国传教士到达中国 ,美国也开始了对中国的研究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经过各国学者的努力 ,中国哲学的基本面貌被介绍到了美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大都局限于先秦时期 ,并存在不少误解。作者认为 ,虽然此一阶段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乏善可陈 ,但是作为一个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 ,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年来,中韩日三国围绕那场战争的记忆存在差异。差异化的战争记忆背后是不同的历史认识,对于历史记忆的重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导向性。在中韩日三国的战争记忆重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种由一元化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的趋势或过程。尤其是日本社会受害与加害二重性的战争记忆构造和不断修正历史认识的政治倾向,造成三国在战争记忆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战争记忆作为"历史遗产"成为阻碍三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塑造真实的战争记忆是构建三国"共享的记忆"的前提和基础,构建东亚社会在战争记忆上共同的"记忆的场"是推动实现历史和解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许国艳 《社科纵横》2012,(5):107-108,116
"严格指示词"是克里普克在《命名与必然性》中的一个关键概念,通过这个概念,克里普克在命名与必然性之间建立起了逻辑联系。通过仔细解读克里普克的文本,以及对克里普克严格指示词理论与摹状词理论间区别的分析,本文对"严格指示词"这个概念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影响既是多方面的,又是久远的。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之久,参加人数之多,波及范围之广,是历史上空前的.战争促进了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广泛接触,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加强了共同的合作.其次,战争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开始从全球的角度着眼考虑人类的许多重大问题。由于战争并没有消除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矛盾和斗争,尤其是苏联和美国两个战后新崛起的大国之间争夺不断加剧,是二战对战后全球政治格局具有最重要、最深远的影响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苏联与美国在全球范围的争夺,提供了…  相似文献   

14.
引论儒学是一种东方遗产,一种文化基因,其机制左右着那些在儒家文化影响下降生和成长的人们,而不管他们是否学过儒家课本或文献。依据历史的必然性,在现代化开端或各国向西方开放时,儒家行为会变得僵化、保守和具有民族主义性,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可以变得更灵活、更进步,甚至是革命的。这一儒家文化是东亚民族行为定向的核心,正如基督教对西方民  相似文献   

15.
两宋时期,天台宗与净土宗的合流并非偶然事件,在三教合一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天台宗内有门人弟子之反叛,外有台贤诸宗之争竞,处境堪虞,危机四伏.而天台宗与净土宗虽然分属不同的宗派,但两者在基本理论上并无根本分歧,这就为台净二宗的融合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为巩固自宗并求得发展,于是天台宗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选择了与净土宗融合.一言以蔽之,两宋时期,台净合流有其理论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和危机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在南亚地区,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等强国,巴基斯坦面临着新旧战略困境交织的局面,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和利益追求。究其根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印巴安全困境的延续、阿富汗反恐战争导致的国家西北边境地区的"塔利班化"趋势、巴美反恐同盟困境的历史再现,以及弱国家特性的显现。由此也决定了巴基斯坦需要放眼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新现实而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与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木文以马克思一个深刻的辩证思想──“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为视角,深入剖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西方发起而逐渐东移的历史内在规律;总结了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得失和我们自己道路的经验与教训。从而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具有的历史必然性规律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明治维新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日中关系,一言以蔽之,.淤臼是日本单方面对中国侵略的历史也并非言过其辞。尤其是自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的前后十五年间,是日中关系在近代史上最为不幸的时期。"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开始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确实是以军部为核心制定战争计划并推行的。但是,当时的日本国民却支持了军部的侵略政策。今天,我主要谈日本国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被迫协助战争、为战争效力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经验的思考宋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整整半个世纪了。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灾难最为深重的一次战争,是中、苏、英、法、美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世界人民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之间的大搏斗...  相似文献   

20.
龚娜 《社科纵横》2014,(4):114-1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昭和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在明知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天皇制的国体,依然顽固拖延战争,企图实现一场胜战后的体面媾和。最终,昭和天皇虽然做出"圣断",结束了这场罪孽深重的侵略战争,但其罪责却不能抹消,昭和天皇对这场战争负有直接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