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萍 《学术交流》2001,(2):33-35
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有二千多年儒家思想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所以中国文人的思想里,受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极深,秘书人员也不例外.这些思想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影响着秘书人员能具备良好的素质,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孔子所提倡的"仁"和"爱"尤其使秘书人员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能带有一种宽容、谦虚的心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秘书人员如果能在工作中注意吸取孔子思想中的精华,并善于应用于工作中,必会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2.
在伟大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创造出灿烂的思想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中,孔子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他的学说涉及到人生、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为政、治国、立身处世的一切方面,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思想体系。孔子包罗宏富的人生思想中,由于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的确夹杂不少糟粕和消极的东西,但也确实在中华民族共同思想文化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笔者认为,认真研究孔子的人生思想,吸收其中精华,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生科学,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并非全面评价孔子的人生思想,仅就仁爱思想、人际关系、人生态度、治学精神等问题,谈点管见,以期求教。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仁学”和“礼治”思想是其核心,曾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生产活动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也为我们研究现代公共关系学理论提供了历史的本源。一、孔子的“仁学”思想在现代公共关系中的价值“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仅在《论语》中提及“仁者”,凡五十有八章,出现了105次之多,足见“仁”在孔子思想中所占地位的重要。在孔子看来,“仁”是人的本质,体现了修己爱人的自觉性。纵观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其基本…  相似文献   

4.
丁媛媛 《社科纵横》2004,19(5):121-122
孔子的“中庸”思想贯彻于事物自身的内在规律、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 ,对于当代社会提倡人的身心发展、协调人际关系、治国安邦、实现自然与人类整体的和谐发展有借鉴价值 ,因此对于这一思想的现代解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孔子之"德"在其"政"面前,是方法而不是基础,"德"以"政"为取向和目标,"为政以德"不是政治伦理而是伦理政治。因此,对于《论语》中的政治与道德,我们不能从道德的视角去观察政治,而要从政治的视角去观察道德才符合孔子的思想逻辑。具体到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我们可以说"仁"的思想是孔子的伦理思想基础,而不能由此推论说"仁"的思想是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戚福康 《学术交流》2006,(10):20-26
言子儒学有其自身特色:一是在孔子礼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为他的以礼治国的思想;二是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推进为全民教育、目标教育、适时教育的理论;三是更注重实际才能的用人思想。与此同时,从孔子儒学流传的过程发现,言子是孔子儒学至孟子儒学之间的最重要的传人,因此,深入研究言子儒学,对于原始儒学的认识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孔子作为世界级的文化名人,首先是也主要是一个教育家。孔子的事业,由教育始,又以教育终。其丰富、博大的教育思想中所蕴涵的民主性、平等性因素,是其教育思想的精华,具体体现为首创私学、有教无类,教学民主,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及学无常师和不耻下问。  相似文献   

8.
王琳  华中 《社科纵横》2013,(1):285-286
通过探讨孔子才艺思想和古代士大夫人格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出古代士大夫的人格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孔子才艺思想深深影响古代士大夫的人格建构,一方面,培养其积极从政,正直不阿的品质,另一方面,又形成其保守,顽固的性格特点。正确地把握孔子才艺思想,对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之前时代教育关系的成立来源于行政命令或家族办学,本质上是从熟人关系直接派生出来的。与之前教育形式相比较,孔子与其学生的关系最初具有陌生人性质。通过教学活动,他们最终转化为熟人性质甚至是拟亲人性质的师生关系。当拟亲人性质的师生关系出现时,容易蜕变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然而孔子与弟子之间形成的却是道义共同体,从而形成了人际关系中崭新的一伦———“师生”,奠定了古典时代师生关系伦理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王永祥  马忠 《社科纵横》2013,(3):106-109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仁"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以实现"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是其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则涵盖了孝、悌、忠、信、恭、敬、耻、勇等众多道德范畴。孔子的道德教育的成功是同其"言传身教、学思结合"、"克己修身、见贤思齐""、博学约礼、躬行有恒"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