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张艳梅  王姝 《社科纵横》2008,23(4):106-108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话剧被引入中国,由于中西戏剧不分属于不同的演剧体系,承担着"新民"重任的现代话剧不公需要在舞台美术、表演、观演关系等方面开拓,以建构起现代演剧体系,更需寻觅异于传统演剧的社会生存状态.现代话剧起始于业,[内窖摘要]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话剧被引入中国,由于中西戏剧分属于不同的演剧体系,承担着"新民"重任的现代话剧不仅需要,  相似文献   

2.
田根胜 《求是学刊》2006,33(1):114-117
五四运动前夕,传统戏曲、京剧改良与新剧实践配合社会革新浪潮,在舞台上交相辉映。初始阶段的新剧由于生长在传统的戏曲根基之上,加上理论薄弱、经验缺乏,出现“杂合”戏曲、内容趋向低俗的“歌舞派新剧”,这很大程度上背离“新剧真正之主旨”。针对这种情况,以冯叔鸾、郑正秋、周剑云、欧阳予倩等为代表的一批理论家,结合新剧舞台实际,提出新剧改良主张,强调剧本的重要性,主张正确地开展戏剧批评。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人艺演剧民族化的过程中,作为总导演的焦菊隐功不可没。他高度重视剧院与作家的通力合作,力求把北京人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剧院。其中,郭沫若的三个戏剧为北京人艺探索演剧民族化提供了合适的范本,为民族化路向的确立和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曹禺、老舍、郭沫若等文学大师的培育和促成。其中,曹禺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成就对北京人艺现实主义演剧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曹禺戏剧对人艺舞台演出的完美整体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及民初所修的京津冀地区志书中,有一些关于民间演剧现象的记述,分布在"岁时民俗"、"民间文艺"、"冠礼"、"丧礼"、"祭礼"等篇章中。这些史料,对于研究旧时京津冀地区民俗与戏剧搬演的关系,考察京津冀民间戏剧的活动状态以及其它剧种在京津冀民间的播衍,特别是探究中国古代民间戏剧演出史和古代剧场的形式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战后,旧体制解体,戏剧界获得艺术表现的自由。1945年12月,俳优座、文学座、新协剧团三家剧团联合公演了契诃夫的《樱桃园》,新剧复苏。《樱桃园》在战前是新剧的代表剧目。村山知义(1901-1977)重建的新协剧团、东京艺术剧场等戏剧团体活跃起来,歌舞伎、新派别也逐步复兴。文学座剧团诞生于1937年9月。  相似文献   

7.
明代官方推行的戏剧文化管制政策,对宫廷与民间的演剧活动进行了权力切割和价值分化.与历时形态变迁的缓慢凝滞相对.戏曲搬演形态的共时分层显得异常活跃,演剧活动场网的不同层次和阶段性变化,显示了明代剧坛分层自守、生态断裂的内在变异.  相似文献   

8.
焦菊隐的演剧创造及其诗意的美学理念,对北京人艺舞台空间的构成和美学形态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不同类型的戏剧文本,焦菊隐善于选择适宜的戏剧符号进行舞台空间的组合,这使北京人艺的舞台演出带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自足性。现实题材话剧和历史剧分别体现了焦菊隐舞台空间创造的不同追求,典型化、地域化的社会公共空间和写意性、民族性的诗化审美空间正是这两种追求的典型特征。焦菊隐对舞台空间的美学创造是焦菊隐导演学派的基础环节,也是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和艺术风格的重要特色,影响了北京人艺一代导演的舞台创造。  相似文献   

9.
曾燠幕府是清代扬州地区以文事见称于时的重要团体。幕主人曾燠周围集聚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公事余暇或唱酬宴饮中往往伴有戏曲活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人幕宾对新剧的集中品评、题词;二是文人幕宾诗文记录中的观演剧活动;三是虽有部分文人未见其有在曾燠幕府的直接的戏曲活动的记录,但他们对戏曲的喜好亦可佐证其在曾燠幕府参与了部分戏曲活动。曾燠幕府呈现出戏曲幕宾众多、戏曲活动丰富、演出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曾燠幕府戏曲活动的丰富性为扬州剧坛的兴盛及其成为乾嘉时期南方戏曲活动的中心提供了史料支撑。  相似文献   

10.
詹双晖 《创新》2009,3(5):20-23
赛会演剧这一古代文化现象在粤东海陆丰地区至今延续。早在元明之际海陆丰民系形成之始,迎神赛会、演戏酬神习俗已随闽南移民带入,至明中后期及清初,在一些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的通衢大邑,赛会演剧已经蔚然成风。所演之剧早期多为竹马戏、钱鼓舞、白字曲、英歌舞等民间歌舞小戏,后来随着外来南戏正字戏的流行以及白字戏的形成,祭祀演剧渐由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等职业戏班唱主角。  相似文献   

11.
世间一切演出的戏剧都是在看戏人的一看之中成就的,足见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青年群体是极其庞大的,一旦这一群体成为某一2术的消对者,其艺术产品将占据巨大的文化市场。当前的戏剧欣赏无论如何青年观众不是主流,青年久远离剧场,这不能不是戏剧的最大悲哀。然而,戏剧创造者也并非无视这一群体的审美走向,事实上,青春族的口味一直在左右台戏剧的发展与流变。。青年是时代的象征,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力量。在文化思潮处于激变的历史时期,青年往往起着先锋作用,成为社会文化潮涨潮落最忠实最热情的弄潮儿。因此,一切新潮文化和…  相似文献   

12.
礼乐文化与古代戏曲的关系问题是戏曲史研究中的一个无法回避而又较难厘清的问题.本文试以清宫演剧为个案,通过对清代礼乐制度与宫廷演剧诸环节的考察,从彼此相联的三个方面对清宫演剧的礼乐性质进行了论证,认为:从清帝对宫廷演剧的定位与剧本制作的针对性看,清官演剧具有明显的乐为礼设的意味;而就演出仪程中雅俗相参、戏礼相用的特点言,清官戏曲实为清代礼乐的组成部分;即以清代君臣对清官戏曲的理解和感受论,清官演剧也具有古典雅正与乐和人情的礼乐特性.  相似文献   

13.
李占鹏 《求是学刊》2004,31(2):101-106
元代戏剧批评是中国古代戏剧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的观念从戏剧范畴著录、形态编纂、本体认识、功能感知、作家鉴定、优伶推介诸方面都发生了全新转捩 ,不仅初步提出戏剧创作、表演与戏剧沿革、嬗变的重要范畴 ,而且着手阐释戏剧基本原理 ,构建戏剧理论体系 ,为中国古代戏剧学的发展壮大奠定了无与伦比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从戏曲与礼乐文化的关系入手,来探讨清代地方官府演剧的戏曲史意义.文章认为,清代地方官府的戏曲活动主要有祭祀演剧、万寿庆典演剧及署宅堂会演剧三种类型;这些戏曲活动虽然功能、特点各异,但从礼乐视角看实际上都是一种配合地方诸礼而演的"乐";而各地官方仪式用乐的戏曲化,既是清代礼乐与戏曲交互发展演变的结果,同时又反过来对清代戏曲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曹禺笔下的"火"与"水"--从繁漪到愫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亚梅 《社科纵横》2006,21(5):108-110
在我们学习研究曹禺先生戏剧文学创作的特征及规律时,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禺先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一个突出的女性形象,她们触动戏剧矛盾的萌发并带动戏剧情节的发展。《雷雨》中的繁漪和《北京人》中的愫方就是这样两位被作者寄予最深情感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孟昭毅 《南亚研究》2011,(4):117-130
近至世界史中古时期才成熟的中国戏剧(戏曲),无可避免地受到域外一些戏剧艺术因素的影响。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印度古典戏剧(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过程的影响问题。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存在"点点滴滴"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其中的影响、接受或变形等因素目前尚未得到具体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通过对傀儡戏等戏剧造型艺术,对歌、舞、音乐等戏剧要素,以及戏剧叙事文体(剧本)等问题的系统考证,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对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的影响问题进行探讨和阐发。  相似文献   

17.
《学问》2015,(1)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初期,东北军民各界以及山林队伍的爱国抗日武装之统称。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后一阶段联合体之名称,不能将东北抗日联军与东北抗日义勇军截然分开。东北抗日义勇军,除一部分由原东北军军官领导外,其直接的指导接济来源是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辽吉黑民众后援会,张学良暗中对义勇军有过支持,国民党人的领导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谈庚子赔款和清华学堂李友唐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在清末废科举,办学堂的教育新潮中,北京出现了清华学堂这样一种既非洋务派、维新派的中国人办的,而又非教会所办的,由帝国主义进行控制的学校,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国控制中国学校教育的一个类型。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9.
作者张凤鸣,1950年生,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中俄关系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东北与俄国(苏联)经济关系史》系“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项目,入选《东北边疆研究》丛书,于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东北与俄国(苏联)经济关系史在中俄(苏)关系史及中国东北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以往相关论述不同,《中国东北与俄国(苏联)经济关系史》一书是将17世纪中叶至1949年期间双方经济关系史单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生、发展、演…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隋舵博士后主编的<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研究>(以下简称<复兴>)一书,已由红旗出版社于2004年3月出版,这是正值"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际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