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战斗的一生中,作出了许多科学发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留下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财富。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本文试图对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作一简单的回溯和粗浅的探索,以志对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纪念。一唯物史观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没有一个能正确地加以揭示。所有的唯心主义者,包括黑格尔在内,片面地、抽象地强调人的能动方面,他们所讲的能动性,不是现实的人的能动性,而是抽象的意识的能动性。一切旧唯物主义者,特别是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包括费尔巴哈在内,则强调环境决定人,人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唯物史观新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中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1、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的历史观是理解马克思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钥匙。然而,以往人们倾向于把唯物史观单纯地理解为一种对历史过程的纯客观解释,并由此出发,把人类历史仅仅视作铁的必然性的展开过程,从而抹煞了人类史不同于自然史的特质。其后果是,从理论看,我们在历史 相似文献
3.
蔡靖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如果说《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三卷集,那么能否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批判》、《手稿》、《形态》)编为他的哲学三卷集呢?如果说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是由他的经济学三卷集完成的,那么是否能够说,他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是由他的哲学三卷集完成的呢? 相似文献
4.
王毓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3,(Z1)
恩格斯曾称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中最重要的两大发现之一。列宁也说过:“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把辨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贯穿于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研究,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从人类社会维度和自然生态维度,揭示了现实感性世界及其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通过对马克思历史观建构维度的梳理,既可以彰显马克思对人类生存的人文关怀,又可以彰显马克思时自然环境的生态诉求. 相似文献
6.
邓宝双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卡尔·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犹太血统的律师家庭。莱茵省于1794年被法国军队占领,并且实施了拿破仑法典,废除了封建专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比较明显的发展。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普鲁士封建王朝卷土重来,旧体制不仅依旧,而且封建化的程度更加深了,使德国的资产阶级蒙受巨大的损失。于是,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各个压迫阶层的协会、学说、思潮应运而生,纷至沓来。这些 相似文献
7.
王金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1-4
与黑格尔从精神的角度设定劳动相反,马克思则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角度,将劳动设定为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物质生产活动。马克思对劳动所作的本质性设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唯物史观意义,既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客观物质基础,也内在地蕴含着人的解放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8.
孙承叔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5)
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蕴含着马克思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也是唯物、能动、辩证地说明历史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根据.现实的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转变为三大历史前提的内在机制,即原始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原始人转变为社会实践中的人,原始人群共同体转变为人类社会,因而不仅为马克思历史哲学正确理解历史过程的主体与主体性确立了逻辑前提,而且也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整体结构奠定了基础和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的创立体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三大突破:从理论形态上看,理论视角由个体道德转向社会制度的伦理价值的探求;从伦理语境上看,实现了伦理语境由知识论向生存论的话语转向;从人道主义的价值诠释看,体现了科学、理性的人道主义,并找到了人道主义实现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龙作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本文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结构和系统地制定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等三个方面,阐述新哲学形成的标志。我认为,这三个方面应该统一起来进行理解和把握,缺少哪个方面都会陷入片面性。 相似文献
11.
12.
景中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与唯物史观景中强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所起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范围有何不同?理论界尚缺乏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当代高科技革命的特点对邓小平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14.
梁东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9,(3)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对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对熊彼特、诺思理论的影响。波普则从科学哲学角度进行了批评。在它成为官方理性后 ,其批判性大为削弱 ,我们应促使其科学精神复归 相似文献
15.
在唯物史观形成时期,马克思对技术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等一系列著作中。在世界历史视阈中,马克思对技术的理解从人的抽象类本质回到“现实的人”本身,考察了技术(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实践)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技术进步与文化进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周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3):7-11
“以人为本”并非西方人道主义哲学的专利,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更非“敌视人的哲学”———经济唯物主义或“人学的空场”。考察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就可以发现,马克思扬弃了西方传统人道主义哲学中以抽象人来解释和评价历史的人性论原则,建构起了以实践的人和人的活动来解释和评价历史的唯物主义原则与社会主义观念。唯物史观把“以人为本”当作必须在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中加以践行和实现的原则,而不是将人的发展停留于纯粹意识形态的抽象建构。 相似文献
17.
余京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1):32-38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亦实现了从"道德评价优先"向"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唯物史观不仅没有消解道德批判精神,而且将道德批判建立于科学的经济批判基础之上,并给予资本主义以道义肯定与道义否定的双重评判,赋予唯物史观道德批判辨证性特征,从而实现了道德批判精神的道义性、科学性与辩证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王芳恒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7,(2)
唯物史观各主要原理的系统制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年春──1946年夏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进行的。但恩格斯说,马克思在1845年春就大致完成了发挥他的唯物主义历史理论的工作。这就是说,唯物史观的创立包含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历程。马克思是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逐步深入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作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初步理解。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摈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而通过对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基本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奠基工作。一、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理解人的本质的出发点关于… 相似文献
19.
吴学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4):1-5
里格比在《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学》中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批判性评估,通过解构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建构了一种"生产关系具有首要性"的替代性理论。从学术上看,里格比对唯物史观的误读,主要是由于他在唯物史观研究方法上的失足和在唯物史观内涵的理解上的缺失。里格比采用了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研究法和目的分析法对唯物史观进行解读;对唯物史观内涵的理解亦存在明显的学术盲点。深入剖析里格比的学术上的错误和意识形态倾向性,利于消除其在学术界的负面影响和维护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20.
糜海波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2):47-52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既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在人类认识史上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根本性变革,又深刻阐明了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了历史发展的主体尺度,将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社会历史观的价值取向,因而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高度统一.对此的完整解读,有助于澄清将唯物史观认定为纯粹科学认识甚至是"经济决定论"的误读,对在理解社会发展时只见物质不见人、只强调合规律性而忽视目的性的做法也是一种纠偏.全面把握唯物史观的双重超越及其当代价值,对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正确把握"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实质和方向,以及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