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应走什么道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必须考虑的根本问题。有些同志提出,现代化必然带来现代派,西方现代派文艺是现代化物质生产力发达的产物,我国在经济上要搞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文艺发展也必然地要走现代派文艺的道路。这种看法,不符合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艺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是物质生产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和必然趋势。所以,中国要实现物质生产上的现代化,文学艺术就必须走现代派的道路。并强调指出,现代派文艺是“现代人”创造的“现代化”艺术,是“紧紧地随着时代、世事等不断变化,反映现代世界的观点和态度”的。甚至说,不管什么社会,只要出现了现代化的物质建设,就必然产生现代派的文学艺术——这是规律,西方如此,我们也如此,谁也抗拒不得。这种观点的立论基础,显然是把文艺创作看成生产力的直接的、对应的反映了,因而从根本上违逆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基本原理,违逆了文学艺术创作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3.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文艺界挣脱了“四人帮”长期设置的精神枷锁,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一成就的取得,应当归因子马克主义的正确指导。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近几年来文艺界的某些同志却提出要强调和突出经济唯物主义,要用经济唯物主义来观察和分析经济上的现代化与文艺上的现代派的关系。他们用经济唯物主义来观察和分析经济与文艺关系问题的结果,便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主义”、“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等错误的口号。本文仅就这些错误口号的哲学基础——经济唯物主义作一些评述,看一看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4.
当前文艺界“崛起”了一股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反古典艺术传统”,对我国几千年的优良文学传统以及近六十年的革命文学传统,一概采取“排斥”、“亵渎”的虚无主义态度。提倡走现代主义道路、发展现代派文艺的同志认为,新时期的文艺不必再提“民族化”问题,只要“现代化”就行了。因此,“民族化”这一争论已久的问题,又成了当前论争的焦点之一。这也促使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次论争的得失,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并联系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派文学曾经风靡一时,如何对待现代派文学是文艺领域人们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术界、文艺界正在广泛地进行治理整顿的今天,正确阐明和认识现代派文学,是很必要的。 (一) 现代派文学,又称现代主义文学,英美多用“现代派”、“现代主义”,法国则叫“先锋派”、“先锋文学”,意大利称它“颓废主义”。它是西方社会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文艺界少数同志著书撰文,为西方现代派文学鼓吹,甚至提出“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的口号,认为现实主义是蒸汽机时代的产物,没有能力反映丰富复杂的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的社会生活,应予以“合理的排斥”,只有向西方现代派学习,我国文学艺术才能获得表现现代生活的生命活力。这样,不但水平参差不齐的一些现代派作品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而且现代派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主张,也在缺乏分析批判的情况下,被介绍给文艺创作者。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到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从表现自我到非理性主义,从无人物、无情节、无典型到反小说的小说、反戏剧的戏剧……,都被当作现代文学应有的标志,被引进了社会主义的文艺园地。这些文学主张、文学思想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它们不会象进口的机器零件那样,只能在所有者的操纵下发挥被事先限定了的作用。它们是能动的,有着自己特  相似文献   

7.
新感觉派属于西方现代派的范畴,是西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一种文艺思潮。虽然我国的文艺不能走所谓现代派的道路,但新感觉派小说作为在我国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文学流派,在今天仍然有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艺术圈子内外,常常听到两种颇为流行而又相悖的观点:其一,中国的传统戏曲与西方的现代派艺术水火不相容。凡是醉心于传统戏的“遗老遗少”都容不得现代派,凡是热衷于现代派的“假洋鬼子”必然对传统戏嗤之以鼻;其二,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现代派是同一个东西。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它们象一对难兄难弟,与当代社会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派文学曾被认为是一种与传统文学通然不同的文学流派,“所谓现代主义是指现代西方文学中反传统的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动动,是对在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学遇然不同的许多思想流派的总称”。①其实我们仔细分析研究现代派文学就会发现,“反传统”不过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因外在形式的变化而造成的一种视觉假象。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虽有其标新立异之处,但其内在精神,或者说潜藏在现代派文学外在形态之下的题旨意蕴,却是对传统的深化和升华。所以有人称现代派文学是“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现代形式”,或“基于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西方现代派的文艺作品及其有关的文艺论著被逐渐地介绍到我国,西方现代派的文学艺术愈来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这一文艺现象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评价?我们对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特别是西方现代派文艺是否代表了世界文艺发展的方向?现代派文艺是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前景?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目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文艺界必须认真研究、探讨,必须尽快地作出回答的理论问题。在前段时间的讨论中,有不少同志写文章,对西方现代派文艺的产生和发展,对现代派  相似文献   

11.
崔清明 《河北学刊》2003,23(4):118-121
本文分析了西方现代派艺术从兴起到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 ,并将“现代派艺术”一词与人类现实生活中的现代艺术加以论证和区分 ,倡导艺术创作坚持真、善、美统一的原则 ,指出了对西方现代艺术认识上的误区及我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路径与选择。  相似文献   

12.
尹明耀同志的《也谈现代化与现代派》(载《文艺报》83年3期,下称“尹文”,凡引尹文,均见此)一文,既是对许多同志针对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提出正确商榷意见的文章的驳难,也是对徐迟同志文章的直接呼应,可以看作是徐文的续篇或姊妹篇,用作者的话说,都是“为现代派思潮推波助澜”的。尹文说,徐迟等同志的文章“对于现代派文艺出现的原因”,“只注意从时代背景、社会根源方面去加以说明”,而作者的文章则是“对文艺自身的发展规律的探讨”,而所得出的结论与徐文完全一致,可谓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徐文说,“不管怎么样,我们将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派(现代主义)文学及批评话语曾经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盛行一时,在1949年之后现代派被当作资产阶级文艺思潮而被噤声.但在这种情况下,茅盾、袁可嘉等批评家一直在努力传达出他们对现代主义的矛盾看法;稍后文革中的地下潜在写作者们亦通过创作表达了他们对现代主义的认同.这一时期中国关于现代主义的话语呈现出一种艰难的过渡性特征,并为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的重新崛起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和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 历史有时惊人地相似,但又绝不是重复。在这似与不似之间,往往展示出规律。现代派文艺思潮在中国的四度出现,就显露了这样的奇趣。在“五四”时代,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流派一起涌入,竞争了不长的时间。二十年代的象征诗派,二、三十年代之交次第出现的新感觉小说派和现代诗派,五十年代后半兴起的台湾现代派,都以不大的势头,短暂的兴衰,匆匆地逝去。十年动乱结束,三中全会精神使新中国文坛全面复苏。清除“左”倾帮派文艺的逆反心理和急于拓展文路的热情相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古典诗歌意象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古典诗歌意象艺术王泽龙湖北荆州师专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20年代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到30年代现代派直至40年代九叶诗人,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皆有众多不同探索。但是,他们在本质上是共同的:即反对即兴和反对直接抒情,主张用象征化...  相似文献   

16.
新浪漫剧就是现代派戏剧.本文认为,我国现代派戏剧在五四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出现两次短暂热潮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文化现代化其实质是"全人格的觉醒"或人的本质精神的解放.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历程中,先后经历过两次思想启蒙运动,而现代派戏剧的两次热潮刚好与其相对应.由此可见,现代派戏剧的命运不仅与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命运密切相关,而且最终决定于整个中国文化及其现代化过程的性质与特征.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新浪漫剧的兴衰中,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复杂历程.  相似文献   

17.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必须发展,要走现代化道路。社会发展必然采取一种基本和基础性的制度模式。人类长期以来的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有效的制度形式,由此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和基础性的制度模式也只能是市场经济制度。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并且从本质上说明“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清除了思想障碍,为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西方文坛上出现了现代主义文艺。这是一种流行于欧美各国的国际性复杂混合体,它包括众多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和艺术主张不尽相同的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影响遍及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如绘画中的立体派、抽象派;雕刻中的反现实主义;音乐中的反协调主义;诗歌中的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戏剧中的表现主义。二战以后又陆续出现了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派、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等等。人们又将它们称之为现代派。这些流派虽有差异和分歧,但在本…  相似文献   

19.
“平衡”:“九叶诗派”的美学追求邹水旺“九叶诗派”是在我国四十年代形成并臻于成熟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它是现代派诗歌艺术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结合,又被称为新现代派。“九叶诗派”的诗人兼理论家袁可嘉在《(九叶集)序》中谈到“九叶诗派”的形成和艺术特征,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涌现出一批具有现代性意识的青年诗人。这些现代派诗人中,不少都属于京派或者和京派有密切的渊源。这群诗人在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吸收中表现出更宽广的视野和更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对西方现代派的艺术进行了很好的借鉴和创造性的转换,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无论就诗歌现代性表达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无论就诗歌的哲学意蕴还是艺术生命体系而言,京派诗人所做出的成绩比起同时代的同行来说是一点都不逊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