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乃《人间词话》之核心王国维《人间词话》最重“境界”,开篇即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此“境界”之标举,固超乎流俗,独树一帜,然加细味即可发现,境界乃《人间词话》之主旨,而“真”乃“境界”之核心。正如王氏所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这里,境界包含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两大要素,然无论景还是情,皆赖一真字,舍真即无所谓  相似文献   

2.
诗的意境美     
每当人们谈起一首好诗的时候,往住有此诗“感情真挚,意境优美”或“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等一类的赞语.所以,作为一首好诗,就应该有其独特的意境.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真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渭之无境界。”可见,诗词的意境,就是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宋代诗人梅圣俞说过:“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引自欧阳修《六一诗话》)意思是说,诗词是作者心有所感写出来的,其所感如何,读者只能去体会它,很难具体指出来加以说明。这近乎“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当然,也并非绝对不能“言传”,只是说不那么容易吧了。关于境界的问题,正有这种情况。什么是“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主。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连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与真感情者,谓乏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说得颇有道理。王国维用他的境界说来品评某些诗词时,往  相似文献   

4.
词学三题     
施议对 《学术研究》2003,(10):139-141
全部词学史以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发表为界划分为古词学与今词学两个阶段 ,今词学又可分为开拓期、创造期、蜕变期三个时期 ,而李清照“别是一家”说、王国维境界说、吴世昌词体结构论则是中国词学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王国维《人间词话》涉及到天、地、人三者关系的问题 ,是一种人文精神思考 ;王国维的境界说曾被推衍为风格论 ,境界说的回归与再造 ,迟迟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继《红楼梦评论》之后写的另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境界说”是此著作的中心论题,也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文学批评以190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王国维接受西方美学新概念,直接用于文学批评实践。后期,主要继承中国传统并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因素,融合贯通化为他的美学思想营养,创立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美学理论。以下就王国维的“境界说”对中西美学思想及其批评方法的继承、融合与发展谈几点浅见。一、“境界说”基本理论内涵及其构架《人间词话》分为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认为诗词中所以有独绝于一世的名句,是因为有"境界".而怎样才是有境界呢? 《人间词话》是这样写的:"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生中之一境.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是境界的辨别标准.喜怒哀乐是人心中之一境的说法很有独到见解.景本指客观自然景物,在诗人词家的眼中,景是感情的依托.而王氏把情也认为是一种境界,指出了文学作品中景的特殊性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景,非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作为文学艺术,它已经饱含着作者喜怒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的几次学术批判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都免不了成为围攻的目标之一,它被贬低为西方美学家康德、叔本华、尼采学说的中国版,被扣上唯心主义、唯美主义的帽子。粉碎“四人帮”以来,情况有了变化,出现了几种说法,各举一例如下: 第一种说法:认为《人间词话》的“观点仍然是从唯心论者康德、叔本华、尼采那里移过来的”,“他的‘境界’说的基础仍是唯心论”,“不能说是唯物论”,不过“由于王国维治学态度的谨严,摸到了艺术创作的某些规律,因而使他获得了一些正确理论”。(雷茂奎:《<人间词话>‘境界’说辨识》,《文学评论丛刊》第3辑)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究竟作于何年呢?称其为“稼轩词之冠”的陈廷焯(见《白雨斋词话》)没有说,赞其“语语有境界”的王国维(见《人间词话》)没有说。最早为此词编年的是清人辛启泰,继有梁启超,定其作年都较早。现在流行的选本大多选用了此词,但均未注明具体年代,只有邓广铭先生的《稼秆词编年笺注》(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人间词话》首倡以“境界”论词之说。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境界”实为王国维文学思想体系中之重要艺术概念,为王国维文学批评理论之核心。在“境界”这一艺术概念之下,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境界说”以及以此为基础理论阐发的批评实践中归纳的重要理论 ,其实都围绕着一个评论基点核心 ,并以此为贯穿《人间词话》文学批评的精神 ,这就是真切与自然  相似文献   

11.
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在《元剧之文章》中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又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王国维对意境本质的认识概括起来大概有三点:一、感情要沁人心脾;二、景物要明晰可见;三、艺术表现既要自然又要有弦外之音。本文则试图从物境、情境、表现三个方面来窥视意境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周祖谦一王国维《人间词话》第9则曰: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诗话》‘公’作‘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影’作‘月’)、...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的思想博大精深 ,见之于文论方面 ,最重要的便是《姜斋诗话》 ;王国维之论文学 ,为世人所推崇 ,典范之作自然要算《人间词话》。船山论诗拈出意象 ,观堂说词标举境界 ,说法虽然不一 ,然而细加探究 ,即可看出二者的联系。本文即从二人论诗境、妙悟、诗法观点的一致性来阐释二者的传承关系。一、诗歌意境诗境是《姜斋诗话》与《人间词话》所论述的核心问题 ,前者论意与象 ,后者论境界 ,但二者都从诗中的情景谈起 ,其中不无关联。王夫之以为诗以“意”为主 ,强调情景的一致性 ;王国维则从“境”入手 ,主张诗中情景的自然融合。说情景一致…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相占 《文史哲》2003,1(3):70-74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不能混为一谈 :论述意境的文献是《人间词乙稿序》,而境界说则出自《人间词话》;意境可以分解为意、境、观三要素 ,而境界则主要指真情或心灵境界 ,无法分解 ;意境论受西方理论影响的痕迹较明显 ,而境界说则体现了回归中国传统诗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余颖 《阴山学刊》2009,22(1):40-43
王国维是一位融合中西的学术大家,这一特点突出体现在他的文学研究中。在各西方美学家中,王国维尤好叔本华,因而叔本华的观点也必然渗透于王国维的文学研究中。以《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为例,从“境界”的生成过程、“境界”的形态种类、以及“境界”的艺术表现方式三方面考察,可以见出王国维在中国诗学理论的建构上对以叔本华为代表的西方关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运用西方理论的思辨方法,汲取西方美学和文艺批评理论的合理因素,在中国传统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富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有着创新精神的“境界说”。第一,王国维提出以“真”为创造艺术境界的要求。他认为“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①这就是说,境界的体现既要忠于客观实际,符合生活真实,又要凝聚作者的真情实感。真实、自然是我国古代创造意境的重要指导原则,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峙于《诗品…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境界说对古典诗学的总结及其与兴的关联刘怀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虽为论词专书,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兼论诗、词的,故论者大多承认他所标举的“境界”说对传统的“境界”说或意境说作了系统的总结和进一步的发展、完善。由于王氏“境界”说在理论体系和某些术语的使...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提到“境界”二字。他又把“境界”分成“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认为欧阳修《蝶恋花》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秦观《踏莎行》之“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也”这就是说,诗人把自己激动的思想感情,加到客观景物上,赋予景物以感情色彩,即用修辞学上拟人化的手法,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是把花人格化而去问他,进而写花不语,不但不语,而且飘零飞过秋千去。以此表示自己的感触:人愈伤心,花愈恼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足作者受排挤、遭贬谪,把自己的苦闷心情通过所看到的景物表现出来。馆而  相似文献   

19.
《〈人间词话〉〈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王国维一生在文艺研究与创作上有三大贡献,即“论”“话”“考”。“论”为第一个…  相似文献   

20.
“在周梦蝶”是《庄子·齐物论》篇末的一则寓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蓬蓬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以物观物”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关于“境界说”的著名观点。王国维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市我之境,以我现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庄周梦蝶”是由梦觉状态的不分来象征认识主体与客体即‘我’与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