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曦莉 《社区》2012,(24):47
北京什刹海沿岸的街巷,大多沿袭元大都建制。《析津志》记述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析津志》记述的"大街",通常多是横平竖直、棋盘形的,"小街""火巷"就是胡同,是较为狭窄、短小的,甚至是斜形弯弯曲曲的。今旧鼓楼大街,元代称"钟楼街"。  相似文献   

2.
李栋  潘夏 《社区》2005,(22):51-54
老北京在称旧日繁华的商贸时,曾流传“东四、西四、鼓楼前”这样一句俗说。可见那时的西四大街是如何商贾如云、街井喧闹了。今天的西四北大街,沿袭了旧时的繁华,是现代的北京城中一条仍然极具文化传统的街巷。西四北大街位于西城区中部,是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属新街口街道办事处辖界;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南邻阜成门内大街。西四北头条至八条,是经国内权威专家评审的北京旧城25片文化保护区中的第一批保护重点之一,被誉为“旧城历史精华地段的核心保护区”。这8条规整的胡同群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里体现了北京旧城最…  相似文献   

3.
朝阜大街是北京旧城内一条极具城市传统文化特色、横贯东西的景观走廊。与单体的历史遗迹不同,朝阜大街是一个集中了街巷、皇宫、园林、寺庙、名人故居等众多文化形态的综合体。作为展示北京古都风貌的核心之地,对朝阜大街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不仅考验着城市主导者的智慧,同时对于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全局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阵雨 《北京纪事》2014,(12):106-109
北京钟楼的北边,有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叫豆腐池胡同。胡同西起旧鼓楼大街,东至宝钞胡同,全程步行只需七八分钟。豆腐池胡同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因距紫禁城不远,窃便以为这条胡同过去一定是为皇宫御制豆腐的所在。但其实不然。据文献记载,早年间,胡同有一陈氏豆腐商人,因豆腐做得好,生意非常兴隆。  相似文献   

5.
鲁湘 《社区》2005,(24):43-46
府学胡同:因明清两朝的“顺天府学”得名府学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四北大街和交道口大街的交汇处,这是一条承载了北京古城悠久历史的街巷,它因胡同中过去曾有过“顺天府学”而得名,而“顺天府学”则为明清两代学子学习和考试的地方。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府学”的西部是学宫与孔庙,东部是文昌祠与文丞相祠。文丞相祠是纪念南宋丞相文天祥的地方;文昌祠则为祭祀文昌君。相传,文昌君是主管人间禄籍、考试、命运的神。府学东西两侧建有育贤坊。穿过繁华的平安大街,向北走不多远就可以来到府学胡同。胡同东西两侧颇为繁华的大街上商店林立,…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街原为石驸马大街在京城的西城区有一条赫赫有名的街巷,在这里曾发生过闻名中外的新文化运动,为了纪念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的鲁迅先生,1965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将当年的石驸马大街更名为新文化街。新文化街,位于西长安街的南侧,东起宣武门内大街,西止鲍家街。元代为大都城外地。明代属阜财坊,名石驸马街。之所以称为石驸马街,因街巷路北曾有明宣宗二女顺德公主及驸马石宅邸。清代时,这条街巷以沟沿为界,分为东、西石驸马街。清末又统称石驸马大街。在街北侧,有清克勤郡王府旧址和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旧址,前者在1910年改建为笃…  相似文献   

7.
东直门内大街:一位阅尽历史的老人东直门内大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东北二环路以内,是一条古老的街巷,它像一位阅尽历史的老人,时时在追昔抚今。东直门修建于元代,最初被称作崇仁门。在老北京的城门中,东直门专门走运木材沙石。元、明、清三代,各种建筑所需的木材,一般都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通州,然后再由东直门进京,因此当  相似文献   

8.
话说菜市口     
孟庆达 《北京纪事》2010,(2):106-107
北京城里以口字命名的地名可不少,诸如菜市口、新街口、交道口、珠市口等。借着这个口字命名的街巷也比比皆是,一般有口就有相应的街巷名,例如珠市口西大街、珠市口东大街,新街口南大街等。在这么多以口字命名的大街中唯独没有菜市口大街,那么菜市口是不是仅仅指宣武门外大街南口的丁字路口呢?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姑苏繁华图》中苏州古城阊门西中市大街为参考,对西中市街巷历史演变与现状进行了调研,对西中市街巷景观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苏州这座历史古城由于运河而生成的特定街巷空间形态进行了分析,认为这幅饱含众多古城街巷场景的历史风物画兼具美术学和设计学意义,期望能给苏南其他运河城市在景观开发和设计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祝进 《山西老年》2014,(8):49-49
游走在大同的古城街巷,恰似读一部历史巨著,津津有味,使我沉醉其中,为之倾倒。看到古城让我想起了北魏京华创下的辉煌,辽金陪都续下的荣光。它让我想起了明朝洪武年间建城墙的徐达将军;同时也让我想起了攻占大同的起义军李自成;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出逃西安路过大同的慈禧太后。  相似文献   

11.
李琪 《北京纪事》2016,(10):86-87
中关园,是北京大学校园园区之一,西起中关村大街以东,北以成府路为界,分别与北大主校园及燕东园相邻;东南与中关村街道接界.1949年以前为农田及岗洼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有人认为二眼井、四眼井等以井为胡同名的称谓始自元朝,并以北京有很多带“井”字的街巷、蒙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读音接近等为证据,“假设”胡同与水井有关,即胡同源自元代蒙语水井。经笔者考证,以井为名系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早在建元前已经存在;北京带“井”字的街巷并不多;北京的水井主要分布在菜园圃和大街上;蒙语井的发音明显与汉语胡同读音无涉,胡同与水井无关。  相似文献   

13.
土地改革是贯穿中国历史中的一根红线.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开展了反映自己思想的土地改革,主要体现在"正经界而制民之产"和"改井田以革除旧弊"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唐代以后的成都城墙,几乎都是在唐代罗城的格局与基础之上修建的。对于已被毁坏的成都城墙,五代后蜀、宋代和明代均进行过各自的修筑。清朝建立以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四朝的恢复重修,使得成都的城墙、大街、大桥与城内各主要建筑的格局基本上一直保持到现代。在成都大城之内的西部,清代还专门修建了满城,用来作为满蒙八旗官兵及其家属的驻地。满城在清代是相对封闭的,未经准许的汉人不能随便进入。清朝灭亡之后,除抗日战争期间一度得到过维修外,包括满城在内的成都城墙大多被逐渐拆除了,不过时至今日,仍然能看到一些残迹。成都城墙的兴废过程,就是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李石 《北京纪事》2011,(11):14-15
北京最后一个古镇将要拆迁了,这里仍是北京胡同最多、最密集的街巷。明清时期,这里曾是距离北京城最近的古驿站,也是进出北京西大道的门户,俗称九省御路。这里是北京独有的五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俱全的古镇,有丰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这里的五里长街当年商贾云集,1937年前街面的老字号店铺就有上百家,不比当年的前门大街、大栅栏差。  相似文献   

16.
鼓楼区位于徐州市区东北部,始建于1938年,原名为徐州市第一区,后因境内建有明代标志性建筑——鼓楼,1955年更名为鼓楼区,现为古城徐州主城区之一。 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鼓楼区20万人民的自豪。徐州史称彭城,古代大彭国的中心就在鼓楼区,统一北街仍保留有  相似文献   

17.
卢珉  傅洁 《社区》2005,(9):46-49
此处流动着过去的影子在北京鼓楼大街的东南侧,有一个后圆恩寺胡同。它默默地静立在那里,任凭历史风尘的洗礼。元朝时,在后圆恩寺胡同里曾建有圆恩寺。据记载:寺为元至元年(约1286年)间建,清光绪九年(1883年)曾重修。据上个世纪80年代调查,此寺已全部拆除。但这个胡同因为它位于过去的圆恩寺之后,故而得名。胡同的西部比较狭窄,而东部则比较宽阔,7号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院内既有传统的中式建筑,也有西洋风格的亭楼,中西合璧,非常壮观。在这个院子的西边不远处,就是茅盾先生的故居。一进胡同东口,便看见了甲1号那座古色古香的宅院,这是…  相似文献   

18.
(一) 祖逖字士稚,西晋泰始二年(266),生于范阳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北),“世吏二千石,为北州旧姓”。《晋书》卷六二本传称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碉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后侨居阳平(郡名,治所在今河  相似文献   

19.
故乡的胡同     
北京很大,不敢说它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方我都陌生。  相似文献   

20.
大公  子言 《社区》2005,(3):44-45
与北京的其他老胡同一样,总布胡同也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它早在元代便已形成,明代时属明时坊,由于设有总捕衙署,所以得名“总捕胡同”。百姓以音相传,又称“总铺胡同”。到了清代,此处属镶白旗,至乾隆年间开始称“总布胡同”。清代末年,以南小街为界将这条胡同一分为二,定名为东、西总布胡同。20世纪40年代,位于东总布胡同东段那条南北走向的城隍庙街被改名为“北总布胡同”。因此,如今所说的“总布胡同”实际上是东、西、北三条总布胡同的总称。总布胡同颇有些不同凡响。仅在上个世纪的百年间,这里就发生过许许多多故事。比如,1900年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