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尔斯特"现实矛盾"思想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埃尔斯特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逻辑与社会>和<理解马克思>等著作中对"矛盾"范畴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现实矛盾"概念,并探讨了其与"逻辑矛盾"的关联.我们认为,埃尔斯特关于"现实矛盾"的讨论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他所说的社会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辩证矛盾的一种特殊形态,为分析现实矛盾提供了重要模型.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主张"统合儒释",融合百家.在"释"方面,他对天台、净土、律、禅诸宗都有评论.以往的学者注意到他一方面撰写大量禅师碑文,一方面对禅宗的教理颇有微词,并将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归结为柳宗元在义理上认同天台宗,从而拒斥与之矛盾的禅宗.但这一解释不尽充分,不仅是因为佛教名理繁复,单凭义理断定并不可靠;而且如此则无法解释柳宗元为何大量撰写禅师碑文.其实,柳宗元对禅宗的批评与台禅两宗法统上的矛盾有关,他对两宗的态度是从"正统”和"旁传”的角度出发而非义理上的简单认同和排斥.同时,通过与李华的碑文比较可以看出,天台九祖荆溪湛然主导的教风转变是如何影响到了奉佛文人的信仰态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论,"革命"是绕不过的话题.由于历史的机缘,二十世纪中国文论与革命之间关系的研究,又总是绕不过周扬.周扬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延安时期,是文人情结与官员身份之间的矛盾;建国后十七年间,他同时在两条战线作战,既批判教条主义又要清算教条主义;新时期,他重新回归文艺界领导岗位,却对自己此前的文艺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和清算.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源正在于他对文学与革命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汪高鑫 《人文杂志》2001,(5):125-129
秦始皇是一位颇具历史意识的政治家.他以历史作借鉴,议定了秦皇朝一系列立国制度,主要有立尊号与废谥号、建立水德制度、推行郡县制度、举行封禅大典.他既重视发挥史学的"颂今"功能,又惧怕人们以古非今.刻石与焚书则集中反映了秦始皇的这种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5.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奥康纳一方面指责马克思站在前人类学的意义上来谈论"历史",另一方面又指责马克思站在前生态学的意义上来谈论"唯物",因而在他看来,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与"唯物"两个方面都是不彻底的.以此为基础,奥康纳认为,必须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观从第一重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进到第二重矛盾,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解读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在当代西方左派学者所构建出的资本批判的理论谱系中,奥康纳的观点明显具有放弃本质矛盾观的方法论倾向.  相似文献   

6.
汪洁 《晋阳学刊》2004,(4):95-97
食指1965至1979年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互否的创作倾向.一方面,他的诗歌努力摆脱"文革"文学虚假浮夸的标语口号模式,使诗歌不再是政治的附庸,而力争实现其独立性;另一方面,他受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与"主流"合拍,写了一些肤浅庸俗的应时之作.从这种互否中我们窥到了诗人灵魂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相似文献   

7.
德拉-沃尔佩为了反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就从哲学史的垂直轴上寻求理论新资源,他引入了亚里士多德的无矛盾原理和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认为唯物主义在本质上遵循无矛盾原理.科莱蒂对德拉-沃尔佩的学说做了进一步的修正.他利用康德的"真正对立"理论重新诠释了德拉-沃尔佩的无矛盾原理,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庄子人生哲学内在"矛盾"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子的人生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这些矛盾错综复杂,在庄子的所有著作中都有体现.仔细解读庄子的著作,有利于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及内在矛盾,并探析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源以及他的"破解"矛盾之道.  相似文献   

9.
曾庆福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43-45,107
埃尔斯特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逻辑与社会》和《理解马克思》中,埃尔斯特致力于对马克思的辩证矛盾理论的"重建"工作,他把"社会矛盾"分为两种,即反终极性现象和次优性现象。我们认为,埃尔斯特的"社会矛盾"思想提供了分析"辩证矛盾"的重要模型,为把握客观的辩证矛盾提供了一种逻辑分析的特殊途径。但由于埃尔斯特对客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缺乏了解,其"社会矛盾"思想存在着对"辩证矛盾"理论把握的褊狭性缺陷。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社会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解读十九世纪美国男性小说家的作品.将它们放回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挖掘其内在的文化精神特性,捕捉其与现实世界的种种关联,发现这些故事共同表现出作者矛盾的女性观,一方面他们的小说是将妇女符号化为"天使"和"妖妇",视女性为"他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样充满力量、完全独立的"新女性"的赞叹与不可阻挡.最终显示出这些男性作者笔下的那个"他者"是胜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