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乐”是江宁汤山街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在“农家乐”里建支部更是新事物中的新事物,也正是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一次具体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所谓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总的看法。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现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针对的是片面的"增长发展观"。新社会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既是"历史再现",又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重建"。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发展的新范式,体现了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并且共同遵守的信念、理论和方式。这一新范式的确立,有其生存论、伦理观及动力基础,"以人为本"是其生存论的基础,"和谐社会"是其伦理观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其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3.
殷戈丽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Z1)
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可见支点的意义是何等重要。那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支点”又在那里呢?笔者认为这个“支点”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其它工作对象之间在本质上是一种诱体与主体的关系,这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的思想转变为其内容和标志的,而人的思想转变程度与速度,又标志着整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这里只是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是一种诱因。可见,思想政治工作的“支点”应放在受教育者身上。广大教职工长期以来,在党的教育下绝大部… 相似文献
4.
于峰 《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1)
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缺少世界级民族工业是一个重大缺陷,其根源在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激发我国自主创新活力,将为我国经济在21世纪的继续高速增长提供一个新的源动力。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国自主创新现状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及其外部环境两个视角深入探讨了影响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从六个方面入手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冷战期间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战略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苏通过雅尔塔会议重新划分了两国战后在欧亚的势力范围。此后不久美苏之间展开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在这种两极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美苏两霸的激烈争夺下,刚刚获得独立的原殖民地国家“共同面临着来自东西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威胁,这种威胁使他们随时都有丧失政治独立的危险。这种危险对于历经艰难曲折,刚刚获得独立和解放的国家来讲,无疑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聚集在了“第三世界的旗帜下,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成为独立于两极之外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会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冷战结束以后 ,国会在美国对外政策 ,包括中美关系、两岸关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把握美国国会及美国国内政治 ,成为美国研究与中美关系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美国学者对国会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对美国国会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提出了分析当代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发展的两个角度与分析方法 ,以期为我国的国会学与美国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相似文献
7.
李太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2)
社会发展的新特点与德育理论的深化李太平1社会发展是一种积极进步的社会变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必须解决的永恒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于医治战争创伤的需要,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浪潮,发展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国民生产总值(GNP... 相似文献
9.
潘大渭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8,(3)
社会发展计划是指有科学根据的,并在实施后能更全面发挥社会主义集体职能的一整套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指标。根据间隔时间的长短,是年度的、业务的、5年的和长期的社会发展计划。提出这些计划,是为了在发达社会主义阶段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过程的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杨会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散居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总数已近3000万。经过战后数十年的经营,海外华人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异军突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经济结构呈现出多元化、业缘化、国际化、集团化、本土化和现代化等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向。加强与海外华人的经济合作、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引进海外科技人才、技术和资金;借助海外华商开拓国际市场;与海外华商携手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加强与海外华商或华侨组织的交流;建立海外华人资料库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旅游开发对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并且达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从近几年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规模和成效上看,利用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已经成为我市郊区县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和重要支撑力,同时我们也在探索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15.
李良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通过分析社会主体需要的内涵,提出人的需要是客观的,进而阐明了社会主体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其活动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要,从而得出了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李松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2):50-53
社会发展的多元性,首先是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马克思社会动力学说在肯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同时,指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系统,是以生产力为根本内容的合力系统.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其次是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社会发展标准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17.
高宪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社会发展的动力既是总和的、复杂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既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又是一元化的。(即其中有一个是最终的起决定作用的动力)凡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都属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范畴。生产力、生产方式、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邓小平同志在继承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的同时,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丰富了这一理论,并用以具体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何海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4):28-32
本文是作者关于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社会发展三论”之一。文章着重从全局性(整体性)、非均衡性、开放性、结构性、过程性、创新性等方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和邓小平社会发展系统论思想的基本内涵,提供了一个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并顺利推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略论社会发展的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俊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生活中每一个健全的人,都在自觉地为自己的各种目的而劳作.这些劳作及其效果就是推动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始动力.这些原始动力是可以通过矢量形式表达的.这些矢量是可以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而形成合力的,最后的合力就是社会发展的实际动力.这个合力的大小决定社会发展的速度,这个合力的方向决定社会发展的曲折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