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琴在说唱音乐伴奏中的运用王义茹扬琴用于说唱音乐的伴奏,历史悠久,曲种繁多。如四川扬琴、云南扬琴、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内蒙二人台等,都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有的则以扬琴为曲种命名。扬琴用于说唱音乐伴奏,其演奏技巧及伴奏手法的运用,除与一般歌曲、器乐曲...  相似文献   

2.
浅谈扬琴伴奏中的几种实用手法苏燕扬琴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乐器。扬琴的音域宽广,发音清脆、纯正,表现手法丰富多变,适宜演奏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情性强的乐曲。其在众多的民族器乐中,具有独具魅力的表现力和其它乐器不可替代的艺术功能。伴奏是扬琴演奏者必备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扬琴的历史,让大家对扬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扬琴的三大体系,以及它在民乐中所占有的地位。扬琴在演奏技巧方面借鉴和吸收了外来乐器和姐妹乐器的技法,扬琴的技巧大致分为八大类,即:弹、轮、点、拨、颤、滑、揉、勾。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扬琴的历史,让大家对扬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扬琴的三大体系,以及它在民乐中所占有的地位。扬琴在演奏技巧方面借鉴和吸收了外来乐器和姐妹乐器的技法,扬琴的技巧大致分为八大类,即:弹、轮、点、拨、颤、滑、揉、勾。  相似文献   

5.
浅谈扬琴音色美的创造苏燕扬琴演奏艺术是通过扬琴演奏者心身与乐器的相互作用来完成音乐艺术的“二度创造”的。演奏者在为听众创造扬琴音乐美感享受的同时,也渲泄自我的内心情感,从演奏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达到精神愉悦和艺术理性的满足。每个演奏者都在作品...  相似文献   

6.
明清弹词中的女性易装现象非常普遍,在女性作者笔下尤其如此。不管这些易装女性才干如何,她们无一不具有奇特的婚恋经历。文章对《弹词叙录》所收弹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认为女作家对弹词叙述特点的把握、婚恋题材契合女性的欣赏趣味及女性生存困境下的人生思考是造成女作家弹词中易装女性另类婚恋图景的三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谈谈扬琴     
扬琴除了被专业人士所熟知外,在社会中熟悉扬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扬琴在我国的民族乐器中是一个富于中国传统的乐器.扬琴的演奏方法还是其结构上都有其独特韵味,只有加大对扬琴的推广,才能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扬琴.  相似文献   

8.
苏州弹词开篇《杜十娘》改编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杜十娘》,是蒋调代表人物、著名艺术家蒋月泉先生的优秀唱段。通过对弹词开篇《杜十娘》的创作形式、唱腔风格、与其它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独特的地域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得出:弹词开篇《杜十娘》是蒋调的代表曲目,是优秀的开篇作品,是一部不朽的受众人喜爱并传唱的经典曲目。  相似文献   

9.
扬琴是我国民族器乐音乐中应用最广泛的弹拔乐器,它除了可以独奏、重奏、合奏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种演奏形式为伴奏.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弓拉弦鸣乐器,随着马头琴艺术的发展,扬琴以它丰富的演奏技巧和较强的表现力,无疑成为其常用的伴奏乐器.作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与实践经验对马头琴演奏中扬琴即兴伴奏的常用音型作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郭沫若均认为陈端生所著弹词《再生缘》是长篇七言排律。笔者对原书考察后认为,《再生缘》乃弹词体,律句虽多,但对偶句极少,与七言排律的形式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1.
《庚子国变弹词》塑造了一系列异人形象,其中包括张武举。李伯元设计的张武举俨然是江湖人士的代表,他因杀人而投奔朱红灯,本不符合晚清武举的真实生存状况。李伯元这样设计是为了突出张武举的特殊出身,以避免描述下等人升为团众首领的尴尬,反映了作家的等级偏见。《庚子国变弹词》中所记乡村民教冲突以武举纠纷案为引子,突出的是弹词的传奇色彩和暴力内涵。弹词的开头选择张武举为反教方面的代表,恰是数以百计的教案中的一件事,而张武举的形象则集庞三杰、樊秉章等晚清诸多武举人形象于一身。张武举代表的是士绅的精神和行为共性,而非团众的利益。由张武举引出的江湖世界,延续了《庚子国变弹词》民间想象的本色空间,而张武举形象以其特别的出身而成为弹词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女弹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的著作中,“女弹词”这一称谓,所指有三种内容,即:(1)文人仿作的弹词作品,不是为演唱而写的,而是供人阅读的。写成后没有演唱过,应称之为“拟弹词”(《见《苏州评弹旧闻钞》)。(2)演唱弹词的女艺人。实没有必要以性别分男女弹词,现在也没有这样用的。(3)在苏州弹词历史上出现过的一部分女艺人逐渐蜕化为妓女的现象。在过渡阶段中,以前有不少人、在不少著作中,称之为女弹词。  相似文献   

13.
钟新研 《中华魂》2021,(1):38-39
记得上世纪70年代,苏州评弹《一粒米》曾经风靡全国。当时还在上初中的我,对其他戏剧不感兴趣,却对《一粒米》情有独钟、百看不厌,每有演出必看,每看一次就感叹一次。这不仅因为弹词曲调好听,而且因为词中内容惊人。弹词大意是:一两米。  相似文献   

14.
由长篇弹词《天雨花》的序言可以推断,作者陶贞怀是明末东林党人之女。作者在弹词创作中继承父志、代父立言,披露了明末宫廷“三大案”的真相,与此同时,她又以女性的视角,对专制家庭表示了反抗。这种特殊的创作情况使《天雨花》呈现出不同于一般女性文学的复杂面貌。  相似文献   

15.
李伯元所作《庚子国变弹词》是近代反映义和团事件最为全面、详尽且偏见不强的曲艺类作品。《庚子国变弹词》以全景图方式再现了义和团事件的整个过程,还刻画出了一组性格特别的人物群雕图。其中端王、李来中、张德成三人皆具有异人特征,三人不仅是义和团集团的绝对首领,还寄托了李伯元所阐释出的鲜明个性。在《庚子国变弹词》的世界里,端王成了一代枭雄兼霸主类角色,李来中则是行踪飘忽、来去无踪的羽客类人物,而张德成就成了能掐会算的算命先生类主人公。三个团众首领分别担负起枭雄、羽客和怪杰的形象,延续的是戏曲角色定位的需求,而未曾严格遵守历史真实。三个特异型人物的登场,组成了一幅风云跌宕、诡异莫测的江湖世界图景。如此性格人物的集体亮相,迫使弹词为传统江湖世界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近代化的新素质。  相似文献   

16.
鲁石 《中华魂》2010,(3):I0001-I0001
引言 世上仅存的古乐器,多因材料的腐蚀而失鸣。唯有中国特有的几种古乐器,埙缶磐钟,都因材料的坚实而保持着原有的音响,世代相传。泛舟历史的长河,琴瑟丝竹,笳筝管弦,或浑厚洪亮、或凄婉清远,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在河之洲水之湄、在山之阳海之滨,荡出层层涟漪、折返阵阵回声,汇成一条飘逸的民族音乐魂,萦系着代代炎黄子女的心!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女性开始表现出群体性的、较为强烈的创作欲望。由于传统文学类型的话语权一直为男性控制,她们就另辟蹊径,通过弹词来宣泄无奈,发出自己的声音。女作家们在作品中塑造出一个个功勋卓著、近乎完美的女英雄形象,来寄托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些女英雄看似风光无限,但背后却是无尽的悲凉。本文就以《再生缘》《笔生花》《榴花梦》等几部弹词作品为例,解读女英雄们悲剧性人生。  相似文献   

18.
《再生缘》是明清弹词中较为优秀的作品。陈寅恪和郭沫若作为研究《再生缘》的“先驱者”,具有开创之功,也不乏研究的深度。但对《再生缘》的文学史价值定位,似需进一步斟酌。  相似文献   

19.
1907年秋瑾被杀后,萧山湘灵子韩茂棠(天啸)所撰的剧作《轩亭冤传奇》传诵一时。除此之外,在二十多年的笔墨生涯中,韩氏还撰有多种传奇、弹词作品和小说,然长期以来因资料湮没而鲜为人知,也为历来的研究者所忽视。经追访考寻,韩氏创作的传奇、弹词计有《爱国泪传奇》《苦海花传奇》《昙花梦弹词》等五种,小说则有《桃花血》《寡孀泪史》《名姬惨死》《战场喋血之惨史》及《新武林潮》等十余种,可说是一位多产的剧作小说家。其前期写作的主题及阐发的思想,大多集中于民族、革命、自由、独立与女权诸方面,反映出在辛亥前后的一段时期,其感怀时局、痛心国事的爱国情怀;展现出韩氏一腔热血,谱写时艰,及其爱国爱民的一片热忱。其写作风格,也充满了慷慨悲壮之气,表现出豪放雄奇的特点。而其后期写作则失去了直面现实的勃勃生气与锐气,思想意义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20.
没有圆满结局的圆满--弹词《再生缘》结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缘》是部弹词佳作.作者未竟书而亡,续者纷起.但梁德绳、秦纪文、郭沫若等看似圆满的结尾破坏了人物性格的完整,给故事情节造成了诸多遗憾.陈端生《再生缘》这没有圆满结尾的结局实际已蕴含着圆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