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股份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股份分布相当分散,多数中小股东若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股东表决权则成本必然大于收益,因此股东投票代理权制度应运而生.本文即结合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从比较的角度分析我国股东投票代理权征集法律制度,并对我国的投票代理权征集法律制度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征集投票代理权制度是现代公司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源于民法上的代理权。该制度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实 ,有其存在的法理基础和现实意义 ,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 ,如不加限制就会衍生出各种弊端 ,而我国对于该制度的立法却存在明显的缺漏。通过对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相关立法的比较分析 ,可对完善我国的征集投票代理权立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股东投票代理权征集机制通过集中分散的中小股东的投票权,能够缓和股东之间存在的集体行动困境.但是,成功的代理权征集却会在征集者与被征集者之间产生严重的代理问题.因此,代理权征集机制并不是改善公司治理的灵丹妙药.而且,代理权征集法律规则效用的发挥离不开特定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的性质与特征,笔者认为界定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范围在现有法律制度下是可能的,但必须首先考虑影响界定的主体、客体、夫妻财产制、夫妻双方的共同意思四个要素,处理好与其他婚姻家庭制度和民事制度的关系,尤其是文中提到的七种特殊情形。只要制度之间相互和谐,利用原则性规定和排除性规定对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范围是能够加以明确界定的。  相似文献   

5.
张灵 《南方论刊》2012,(6):37-39
党委票决制的实施对完善我党的决策运行方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设计在理论上始终不可避免公共政治学中的投票悖论这一问题。研究如何避免投票困境的出现,对解决当今票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表见代理是代理法乃至民商法中的重要制度。所谓表见代理,是指代理人虽无代理权,但善意第三人在客观上有充分理由合理相信代理人具有代理权,并据此与代理人为民事行为,依法律规定由本人向相对人就该民事行为的后果负授权人责任的法律制度。表见代理制度的产生源于商品...  相似文献   

7.
李开甫 《江汉论坛》2005,(3):129-131
我国现有诉讼制度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明显滞后,中小股东缺乏行使诉权的有效途径。类似于集团诉讼的股东代表人诉讼虽已成为我国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一种模式,但尚未启动严格意义上的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国外普遍实行的股东间接诉讼制度更未在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规定。我国立法亟待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完善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建立股东间接诉讼制度,从而切实有效地保护股东诉权。  相似文献   

8.
浅析机构投资股东的四大行为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构投资者在入市时应该扮演好股市挑选者的角色,但由于自身理性有限,在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其对股份的收益性偏好不会常常如愿,入市后,可能遭遇一家或数家股份入选公司的绩效欠佳或治理出现问题。机构投资股东可能的行为策略有:用脚投票、无为而治和积极行为。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是机构投资股东在满足特定约束条件下的经济理性作用的结果。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因势利导,促进机构投资股东的良性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新《公司法》将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代表诉讼提起权规定为少数股东权,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股东的权利滥用。但少数股东权的规定过于僵硬,会极大地限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作用的发挥。相比之下,对不满足持股要求的原告,要求其提供相应担保的方式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刘淑芳 《学术界》2007,(1):146-150
公司融资结构的变动决定着公司的控制权在股东和债权人间的分配,决定着股东和债权人对公司经营者约束和激励的强度,这必然会影响到公司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激励效应、信息传递效应、控制效应;并通过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外部接管市场以及代理权竞争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公司控制权的法律保障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法中各项权利的核心,在公司制度架构中起着连接公司经营权和股东所有权的独特作用,为克服两权分离带来的社会成本提供了制度补充。公司制度在事实上通过不断强化公司控制权的功能而促进股东各项权利和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但在公司法的制度设计中有关公司控制权的内容却显得模糊而淡化。公司控制权的集中有利于大股东监督管理层,减少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但控股股东也可能滥用控制权侵害非控股股东、公司和利益相关人利益。因此,公司控制权亟需保障与规制。  相似文献   

12.
作为市场经济法之重器,公司法引领着社会微观主体的有序发展。其中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处理公司股东与公司董事等利益相关者冲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法的缘起角度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发轫于英国Foss v.Har-bottle规则,该规则奠定了英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基本框架,而后深受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公司法的推崇与鉴借。2005年我国公司法作第二次修订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才有了制定法上的确定说明,但其制度问题日益凸显,2014年公司法作第三次修改,有关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相关法律条款并未作出相应修订或增设。这就要求我们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研究上还需继续跟进,在司法实践领域还得不断拓新。  相似文献   

13.
代理制度是现代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却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行为,在民事立法和学理上称为无权代理,各国立法一般都将无权代理分为狭义的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并分设不同法律规定加以调整。我国(民法通则)没有明确规定表见代理制度,但对表见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本文结合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代理制度的规定,谈一下对表见代理制度的认识。所谓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的代理行为虽然没有代理权,但因本人(被代理人)主观上有过错,致使善意相对人客观上有充分理由相信行为…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73-80
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为我们从非控股大股东减持的视角来考察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以及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问题提供了机会。以2005—2014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非控股大股东"用脚投票"有助于降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和管理者代理成本;控股股东在持股比较低时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更严重,但国有企业控股股东持股比越大,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越严重,同时,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代理成本更高;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同样存在严重的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论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责任公司的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是我国2006年公司法新增的内容,是一项保护少数股东权利极为有效的制度。但目前该制度也存在适用范围偏窄、未对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的行使条件作出详细规定、未规定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的行使程序、未对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的评估机制作出规定等缺陷。对此,应从完善诉讼机制、扩大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的适用范围、完善其行使条件、补充其行使程序、建立其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由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所决定 ,股东在维护自身利益时更倚重司法的救济作用。英美法的不公平损害司法救济制度就是一种颇具特色且作用显著的维护小股东利益的司法救济制度 ,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公司法作为调整公司组织和行为的规范,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股东的保护。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作为一项保护异议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基本法律制度,现已被多数国家所采用。我国在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中也引入了该制度,但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显得并不成熟,仍存在诸多问题。对该制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深刻分析,并从比较法的视角对我国《公司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知情权,但实操中仍然存在难题.股东知情权应兼顾公司营利性、安全性与股东知情权之间的平衡.我国应结合国内外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边界、行使要件、行使程序和司法救济进行重新构建,并对国外的检查人选任制度进行选择性的借鉴,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股东制度,为股东知情权的行使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9.
论公司法人否定法理的适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明  陈晓云 《理论界》2006,(1):99-100
公司法人格否认是西方国家为了解决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引起的“公司问题”而创设的一种法律制度,该制度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并取得了很多经验,但在我国尚为立法空白。本文从债权人和股东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将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适用条件归纳为主体要件、行为要件、结果要件三方面,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中小股东保护制度框架研究逐渐兴起,但对控股股东的治理研究却没有足够深入.控制权收益是指控股股东应该得到的,它是对投资风险的补偿与激励,控制权额外收益是指控股股东应该得到之外的额外收益,它不是对投资风险的补偿,应该受到约束.控股股东侵害(如有的甚至利用停牌退市接管来操纵,有的金融机构通过精巧财务处理实施)限制了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必要的监督则是捍卫公司治理制度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和手段.文章对控制权收益和控制权额外收益,包括中小股东保护和控股股东激励、约束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强化公司治理来保护中小股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