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创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理论,创造性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走向、基本途径、基本方略与基本目标。这一思想既是近百年来先进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现代化思想的继续,又是在不断借鉴国外经验和总结我国现代化曲折发展教训基础上的开拓创新。学习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现代化思想,对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探讨落后国家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无疑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一、社会主义: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道路任…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把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对国家利益的关注和追求,贯穿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之中,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成为邓小平爱国主义的鲜明体现。一、邓小平指出当代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但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范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冷静地总结了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的教训,把建设,发…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命题的过程中,始终把教育作为一个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问题进行认识和研究,从而使邓小平教育思想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是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王卿 《领导之友》2009,(5):12-13
中国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中国模式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和走向成功,关键在于这条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中的一系列战略、制度和理念上,这种特色也是“中国模式”的优势和它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上一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在结束十年政治动乱后,果断地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邓小平提出的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核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向来是一个国家和社发展的根本问题,邓小平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民生思想内涵丰富,对解决中国当代的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当下,我国国家发展不仅要注重物质社会的发展,更加要注重政治思想方面的建设。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更应该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加强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多个方面进行探索,旨在为提高我国政治思想工作开展效率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兵者——国之大事也。对于巩固国家政权,军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美国人热津斯基曾在《实力与原则》中谈到:"邓小平最重要的长处是他明确清晰的战略方向感,他懂得世界力量正在形成新的平衡,需要从现实中得出新的具体政治结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有选择地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总结和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军队建设思想,促进我党的军队建设思想和实践发展和完善。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不仅为中国现代化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更加促进了中国当代军事的战略性发展。本文将从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和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三个角度进行着重阐述,旨在从军队建设思想和实践角度阐明邓小平思想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重要意义,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时刻关注教育事业、重视教育工作.在他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邓小平认为,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要求我们对发展问题首先应当从政治角度去看,不能把经济问题只看成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他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这为我们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政治价值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意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出于政治考虑,  相似文献   

11.
走向现代化是人类历史文展的必然趋势,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不可回避的挑战二十年来,我’门沿着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着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试验,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背离这条道路,中国注定了要重新陷入黑暗并在黑暗中痛苦地摸索;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识,中国各项事业才吨由胜利走向牡利这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中国现代化道路有了伟人点燃的火炬,并不意味着社科理论工作者就无所作为深入研究邓小车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来源、现实意义、理论前景.是摆在社科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从这个意义说…  相似文献   

12.
一、人才是一个战略问题“使用人才”的问题是邓小平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他始终把它当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来看待。首先,邓小平认为,人才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问题。邓小平说:“我们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定了中国总的任务和总的路线,就是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搞四化建设,我们曾制定了一个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而“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国家的经济、政治、民主建设的各个方面。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仅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对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作一浅析。 一、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与社会主义民主相结合 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直接联系起来,始  相似文献   

14.
上一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在结束十年政治动乱后,果断地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邓小平提出的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核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也是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重要根据之一。谈话充分展现了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组织在确定战略目标之后,其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和确定战略路径.1978年,邓小平复出后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国人民很快就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达成一致,但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当时,邓小平发挥了其杰出的战略领导才能,以大无畏的气概,提出并坚决实行了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战略路线,指引全国人民走上了致富路,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也是其路径领导力的突出表现.现在,我国各级各类领导者都面临着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能否成功地实现目标,关键在于培育和不断提升我们的路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多次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度被许多的国家所崇拜和效仿。然而,1840年英国通过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拉开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开始了从高层到民间的要求变革图强的呼声。随着社会变革的发展,中国传统政治的消极因素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发展,必须要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政治,肃清家长制作风,增强民主意识;从人治思想向法治思想转变;根治权力崇拜意识,培养人们权利本位的观念;从子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从依附意识向独立自主意识转变。实现这些转变,把握政治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开启整个政治发展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组织在确定战略目标之后,其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和确定战略路径。1978年,邓小平复出后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国人民很快就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达成一致,但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当时,邓小平发挥了其杰出的战略领导才能,以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促使发达国家的经济经历了"三连跳"即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为国家经济发展积累了重要物质基础,储备了专业人才,开拓了发展空间。受劳动力素质、资本、区位、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工业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落后地区工业化发展进行研究,指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含义,是达成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重要基础。从制度的维度来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依据、内涵和目的等方面,都是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不是接受西方国家的政治理念和话语体系,绝不是西方化和资本主义化。从治理的维度看,我们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是在政治和法治意义上使用,它扬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思想,吸收了西方"治理"概念的有益成果,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从现代化的维度看,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不是"第五个现代化",而是从制度和制度执行力层面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