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茜茜 《天府新论》2021,(2):150-159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消费也呈现出新样态。人工智能虚拟偶像以虚拟现实、智能技术形式为大众打造沉浸式想象空间,具有“智能化”“符号化”和“人格化”等特征。虚拟偶像文化消费景观虽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差别,却蔓延至现实世界,拥有大量的粉丝群体。在社会文化消费的符号升级趋势中,虚拟偶像以多元技术合成、智能化深度学习、完美的形象运营、多变的角色身份、充满情感能量的交互场景和跨界的文娱产业价值等优势,给大众带来别样的新奇体验,充分满足粉丝群体的情感、梦想与欲望等,营造着狂欢式的新型智能技术消费文化氛围,也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鲜明的智能虚拟文化景观。对虚拟偶像符号的文化消费理论阐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虚拟偶像的符号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一方面,对虚拟偶像的文化生产与创造力应当有正面认知;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虚拟偶像文化消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持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对现代虚拟资本及虚拟经济的概念和内容进行界定,认为现代虚拟资本是与现实资本相分离的,其价值运动具有与现实资本不同的形式,而且价格大大高于实际资本的价值,甚至是虚幻的资本形式.现代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具有新的形态和特征,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对现实经济发展仍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温新德 《学术论坛》2007,1(3):101-104
资本是可以增值的价值,虚拟资本是可以带来货币收入的价值符号。资本是人类劳动的具体凝结,虚拟资本是经济主体在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价值索取权证书,是一种抽象的价值符号。虚拟资本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动态的,银行存款货币是虚拟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从本质上看,虚拟资本是信用关系的载体,反映授信主体和受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论文从劳动价值论出发,依照马克思关于资本与虚拟资本论述的逻辑架构来分析虚拟资本的本质和表现形态,揭示虚拟资本所具有的虚拟性质和资本性质。  相似文献   

4.
资本权力的阐释和批判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内核。资本何以具有权力?这个问题是资本权力解构的出发点。学界的主流范式是,从“劳动逻辑”出发,以异化劳动和剩余价值的视角诠释资本权力的生发原理,却忽略了“消费逻辑”在资本权力上位过程中的贡献。消费以异化消费的方式参与资本对权力的攫取,通过对需要的控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对社会阶级划分标准的重建,消费社会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资本权力创生机制。在消费社会中,人异化为数据,由被动接受剥削转变为主动接受剥削,资本权力以这种新方式操控人。以劳动代替消费作为人们获取需要满足的手段,是消解资本权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后期思想的理论核心是爱欲解放论。他对性欲转变为爱欲的期待 ,对现代工业文明压抑人类爱欲的批判 ,以及对“非压抑文明”社会的构想 ,对我们认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的理论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6.
论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既有促进人的本质实现的性质,也有压抑人性的性质。在 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人性压抑的根源。科学技术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进而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直接压抑了人的爱欲满足,加剧了人的异化劳动的程度。科学技 术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作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消除了人的批判理性, 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因此,要克服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就必须以理性的批判力量唤 醒人的理性的否定精神,把科学技术置于理性的指导之下,建立能够实现人的本质的“新技 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三卷商品、货币、信用等范畴到虚拟资本的论述,以及人类社会经由商品经济发展以来逐步演变过程的剖析,本文认为,在现实的市场经济和竞争框架的社会关系下,以货币及其本身的延伸(包括股票、债券、各种金融衍生物等货币的资本化形式)为代表的当代虚拟经济,在本质上即是一种货币经济,现实中并不存在一种脱离了社会关系的"实物经济".这样,虚拟经济的各种运动就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解释了我国当前的有效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8.
虚拟生存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虚拟生存是在技术生存大背景下所展现的一幅新图景。本文从哲学的视窗“全息”了虚拟生存的技术性和文化性、社会性相融的特质 ,指出了其“星丛”隐喻 ,并贯之以辩证法的逻辑 ,得出了其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继现实生存出现后的最具有革命性的生存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压抑性文明走向非压抑性文明的爱欲解放学说,然而最后他却只能借助于艺术的审美形式来抗衡现实,“审美—艺术”成为实现其乌托邦人类解放的唯一途径。本文试图阐发马尔库塞审美的乌托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从中可以看出高度同质化年代个人审美乌托邦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劳动与资本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是劳动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为获得各自经济利益而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以往学者只是简单地对分享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而没有深层次研究分享经济理论之间的存在维度、演化路径和发展逻辑。实质上,对分享经济理论的研究应持一种全面、系统、开放、多维的视角,且在统一的分析框架内进行。分享经济理论演化的基本逻辑为:探讨如何提高劳动者的分配收入,实现由利益独占到利益共享的过渡,并以此作为解决劳动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在经济利益分配方面产生的过度不合理、不公正及不平等问题的主要途径,进而起到合理缓和甚至解决劳资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消费偶像的形成、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偶像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消费偶像转变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偶像具有征服性、普遍性、差异性.消费偶像既有消费导向功能、消费促进功能等正功能,又有因向公众灌输新的物质观、把对物的崇尚绝对化,可能引发社会犯罪等负功能.  相似文献   

12.
曹克亮 《江汉论坛》2022,(10):46-52
元宇宙给予了人类对未来生活世界的想象空间。元宇宙是一个多维的全息图场景,一个创造的虚拟现实劳动场域,也极有可能是一个虚拟现实转换的“空间奇点”。在这种主体空间转换下,人的生活世界的交往逻辑、劳动形式都有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更强的情感操纵与生命剥削形式的新数字劳动可能会让人类陷入对生命本体论的怀疑中。只有认清作为技术逻辑与平台资本双重建构的元宇宙,才能走出技术与资本宰制下的人类主体性迷失或退缩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有着极强的政治控制力和实践理性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由若干个“偶像”的个体串汇起来的一个“麻辣串”。当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之时,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率先在儒学内部打破“偶像”的思想禁锢,将“偶像”麻辣串一块一块地拆除。五四新文化运动虽然打破了传统的“偶像”崇拜,基本确立了中国政治文化的现代内涵——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但由于救亡图存的现实性所迫,致使其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无论是理性的价值还是现实的追求依然只能锁定在社会政治实践方案的不同路径的选择上,而这种选择却因西化模式倾向的事实存在,又有意无意地陷入了新一轮的“偶像”崇拜。  相似文献   

14.
虚拟形态:从虚拟思维到虚拟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语境中的“虚拟”,特指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构成方式和超越方式。在广义上,虚拟则指人借助于符号化或数字化中介系统超越现实、观念地或实践地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能力、活动、过程和结果。人类虚拟活动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而虚拟思维和虚拟实践则是其中两大基本形态。从虚拟思维发展到虚拟实践,是人类超越活动的一次重要飞跃。  相似文献   

15.
周丹 《学术研究》2012,(12):37-4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着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私有财产"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私有财产是一个人类社会概念,资本只是私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并且资本运动逻辑就是异化劳动全过程。私有财产和劳动、资本和异化劳动一一对应,"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彰显人的本质力量,为人类社会发展导航。  相似文献   

16.
“美”在新文化建构中的作用——马尔库塞美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社会的人们要从单向度社会中解放出来,必须建构新的文化,而新文化是非压抑性的,是实现了"爱欲"解放的文化.因此,"爱欲"的是否解放,成了检验一个社会进步与落后的分水岭.美学作为新感性的建立者,它在自立的、自由创造基础上构建的感性新秩序,以快乐原则为出发点,追求消遣和表演,因而成了"爱欲"解放的中介,也为新文化的构建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的元心理学出发,试图确立爱欲的本体地位.在他看来,爱欲与逻各斯、理性是对立的两极,应该在双方的相互作用中来看待爱欲.正是由于人类文明不能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因而导致了目的与手段的相互易位.马尔库塞同意尼采将爱欲视为人的本质的观点,主张在这一基点上把握理性的地位,来解决目的与手段易位的问题.马尔库塞看到了爱欲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这是了不起的贡献,因而在新文化建设中应引入爱欲这一范畴.但他将爱欲视为人的本质,又是混淆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不当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遵循马克思对资本与虚拟资本本质论述的逻辑架构进行分析,阐明信用货币、银行资本等虚拟资本的虚拟性本质和资本特性.虚拟资本是资本概念泛化的产物,资本是能够增殖的价值体,增殖是资本的内在要求,虚拟资本是资本的虚拟性和增殖性的统一体.虚拟资本本质上是由现实资本派生的、无价值内容却能带来货币收入的资本形式,无论虚拟资本的外在形式如何变化,其内在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流量时代特有产物的“饭圈”,是数字媒介衍生出的独立文化圈层。在这个圈层中,基于粉丝对明星偶像的狂热喜爱而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消费行为和文化。在“饭圈文化”形成与出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饭圈”乱象,使得“饭圈文化治理”成为一种必然。对此,我们要看到,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资本意志的不断侵入,导致了以偶像崇拜为社会依据、以组织架构为内在依据、以情感认同为价值依据的“饭圈异化”的产生。在资本意志的影响下,“饭圈异化”产生了物化和削弱偶像榜样引领、消解粉丝理性思维和价值认同、以资本意志弱化媒介平台正向引导等风险。要打破“饭圈异化”导致的文化圈层壁垒并消解其带来的风险,需要深入分析“饭圈异化”的生成逻辑,看清“饭圈异化”在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呈现的新样态,进而基于思想引领、现实需求和主体规训等施以有效化解与治理。具体来说,要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创作导向;规范资本行为,建立健全文娱行业监管体系以破解资本逻辑的操控,完善行业规范章程以强化治理“饭圈异化”的制度保障,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与文艺氛围。  相似文献   

20.
蓝江  陈朦 《社会科学》2021,(10):118-126
劳动是社会区分的产物。我们不应泛泛地谈论劳动,而应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剥离出每一时代界划劳动的社会机制。在产业资本主义阶段,劳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是由其与资本的交换逻辑所决定,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只有生产与再生产出其对立面时,才被视作是生产性的。由此,将一切具体劳动转化为可交换性的抽象劳动,资本实现了对劳动力的抽象统治。到了今天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资本的抽象统治更为彻底,并且凭借数字网络技术,极大拓展了生产性劳动的区间范围,同时,借助占有逻辑与竞赛逻辑,实现了对劳动所创造出的价值的无偿占有。可以说,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资本剥削更为深刻与彻底,因此,重提马克思"劳动解放"的自由愿景,寻求一种新的社会联合方式,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