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媒介环境的传播视域下,元宇宙延续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视媒介的技术逻辑,未来可能引发与之相应的伦理问题。以往媒介技术曾经引发“人禽之辨”与“人机之辨”的伦理危机,元宇宙即将面临人性与技术同化的“虚实之辨”,建构元宇宙的逻辑前提应是保证人类不能在其技术逻辑下迷失自我和丧失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2.
张力 《学术界》2022,(12):47-61
“元宇宙”概念并不具有自洽的时空范畴,而是产业界基于牟利目的提出的一种关于“虚实相间”经营模式的语境。所谓元宇宙法律关系应锁定在一种现代互联网交互技术平台开发运用所引发的媒介型法律关系架构内。元宇宙语境下数字财产关系的客体包括普通数字资产、明确追求金融功能的同质化通证即数字代币,以及隐含金融功能的非同质化代币(数字藏品)。在我国,元宇宙平台中的“数字藏品”只能在不涉及一般等价物功能、不侵害主权数字货币主渠道的前提下发挥其一般数字资产功能。元宇宙财产关系中的“数字人”无从获得独立财产权及责任主体地位,而只能是自然人借助平台媒介技术的行为支持与归责指引机制。元宇宙中的“去中心化组织”只有置身并符合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结社与治理监管体制,才有可能获得法律上组织化地位,并由此防止其对所运营数字资产的隐匿金融化企图。  相似文献   

3.
元宇宙的扩张必然导致人类在虚拟空间耗费更多的生命时间,表现为“时间性移民”。随着越来越多的精神需求通过数字化形式得以满足,“物”在诸多领域面临着贬值:未来图景中,“物”或许仅需服务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日渐终止媒介化的趋势。这将从需求端根本性地消解中国制造的传统产业优势,并放大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比较劣势。在美日韩等国大力推进元宇宙相关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企图通过遏制元宇宙发展来维系制造业优势终将不可持续,甚至可能面临在下一轮产业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的风险。在这个背景下,传统制造业要保基础、增弹性,文化生产与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结构则要做大做强,并提前布局人才培养转型,提升公众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在互联网下一个世代的发展中降低产业迭代的阵痛,并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4.
余乃忠 《学术界》2022,(8):80-87
人类以数字化虚拟为内核开启了元宇宙的定义之旅,但元宇宙并不等于虚拟。元宇宙并不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不是实体,也不是虚体,仅仅是一个元概念,一种元思维,一种抗拒人类现存文明形态的执念,是一种“被压抑物的回归”和“强迫性起义”的火焰,一种去沉沦、去绝望的幻象。人类的生存之困与第四次科技革命相遇,催生了元宇宙概念的耀目。元宇宙是人类自我解困的元精神,走出至“暗”时刻的元共识。元宇宙是一个假象,但在牵引前行的意义上,它又是一个超越假象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5.
李继武 《齐鲁学刊》2004,4(3):12-16
从元哲学维度看,宇宙是以大宇宙和小宇宙的统一作为具体存在形式的、在时空中按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宇宙无限性规律可以归结为:具体事物把自己"规定为有限物并超出其限制"进而展现出的物质在时空中存在和运动的永恒性、无极性和平衡性。宇宙无限性规律具有客观矛盾的根源性、自我限制性、扬弃有限的无限性和无限平衡的趋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建红 《江淮论坛》2022,(2):152-157+193
“元宇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文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了“元宇宙”现象,认为:从底层逻辑看,“元宇宙”现象的出现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的历史必然,代表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化和生活方式生产化的发展趋势;从现象构成看,“元宇宙”现象主要涉及技术、经济、伦理三大类风险隐忧;从未来发展看,“元宇宙”现象是一种社会建构。资本主导下的“元宇宙”即是“物化宇宙”,强化劳动者主导将会走向“自由宇宙”。  相似文献   

7.
龚伟亮 《学术界》2022,(9):50-63
元宇宙是媒介发展的远景,作为“一种深度媒介化的终极形态”推动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反转:虚拟世界摆脱了作为人的复制品、作为另一个平行的宇宙的地位,成为第一宇宙、高维宇宙,线下世界/链下世界的“我”成为肉身的剩余。延伸为一种人类文明路线和文明秩序想象的元宇宙构想中包含“天堂与地狱的合一,永生与永死的翻转,自由与奴役的辩证”等多重悖论,并在脸书改名事件中有着多重表达。扎克伯格的“帝国野望”昭示了“元宇宙”的历史悖反,如果没有对于应用技术背后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反思,元宇宙这一本来“指向了人类更高级的自由”的技术期待和文明形态,几乎必然要在资本和市场主导下走向扭曲,沦为一种可以称之为“宇宙资本主义”的压迫性体制。作为一种文明秩序,元宇宙基于对人类非物质和生命政治生产的全面囊括,将导致人的自主奴役局面,并孕育新的反压迫斗争。在发展愿景上,元宇宙应在国家公共性机制的纠偏下,走向帮助人类建设更有意义的教育和实现更有意义的生活以及实现真正“自由王国”的前途。  相似文献   

8.
王慧媛 《学术探索》2022,(10):145-150
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为教育行业的实践开辟出全新进化方向。加快推动元宇宙形态下的工作创新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思政教育与元宇宙媒介的融合反应充满了无限可能。本文以介绍元宇宙的源起背景、基本概念内容为开端,对教育行业步入元宇宙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并从元宇宙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角度,对思政教育媒介的演变历程、元宇宙赋能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及元宇宙现阶段的教育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基于思政教育融入元宇宙媒介发展的内容手段与规则路径,围绕“思政教育+元宇宙”应坚持的根本任务、协同要求及思想准备等因素,对元宇宙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出了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数智化应用和社会空间建构形态,是一个与人类现实世界嵌套又独立并隐匿于现实世界的立体化虚幻空间,是映射现实世界的数字虚幻世界。在身份、经济、文化和社会系统的系统变构中,“元宇宙”将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充分接榫,构镜了界域地平线的时空和阴阳对接,实现了人类世的镜像重构和超度再生;其数字孪生、虚拟原生、虚实融生和虚实联动所建构的融宇宙和超宇宙的虚实重生在时空幻象中超越了现实宇宙;其形成的叙事空间激发了人类的技术思维和时空探骊,使得“元宇宙”在解蔽数字平台异化的枷锁形态时,解构了人类“数字内卷化”的桎梏状态,释析出“数字合作主义”的生命政治姿态,牵引出“数字主义”宰制下对人的解放变奏的空间反思。为此,“元宇宙”引领者要发挥其功能性制导作用:打破传统发展逻辑,走出数字内卷;打破传统技术异化模式,实现统摄性数字幻象;颠覆资本增值统治,实现数字加持下的商业生态化;突破传统人类体验需求,实现具身交互联动的智识化空间运行。  相似文献   

10.
元宇宙为人类社会勾勒出未来数字化生存图景,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元宇宙所呈现出的虚实融合、数智集合、交往耦合等三个特征,重塑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知环境,强化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互动,其所蕴含的全息沉浸思维、中心再造思维、身份重塑思维等将重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模式与未来图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元宇宙这一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未来教育新形态,应坚持立足传统、以人为本、人机融合的原则,探索元宇宙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向促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形态,元宇宙以数据的方式建构起现实世界的平行宇宙,实现全沉浸式呈现和对感知信号的全摹仿。元宇宙是“虚”在形式、“实”在感知。然而,元宇宙与艺术何干?元宇宙作为一种媒介,既与传统艺术媒介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连贯性,自身发展又伴随着感知的进阶。从柏拉图的摹仿观来看,传统艺术摹仿的是事物的“某小部分”外观,当代电影艺术的影像呈现则是对“某小部分”的巨大突破,而元宇宙却实现了全摹仿。由此可见,以元宇宙为媒介的艺术形式似乎也会成为必然。元宇宙艺术对现实物质世界形式的突破,不仅是在摹仿感知,还将重塑我们的感知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元宇宙这个话题本身就带有一种幻想的色彩,它的建构充满了文学艺术的想象力,但同时又是一种带有科学成分的幻想,因为这其中并不乏科学技术的成分,也即在元宇宙的空间,一切人工制作的东西都可以由科学技术来取而代之。假如有那么一天,文学艺术创作和理论批评完全由人工智能来代为运作,这至少也说明人类依然需要作为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元宇宙的幻想把我们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和虚拟的方式加以创造和再现,甚至文学艺术的生产也可以由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来表现。这也说明,在一个虚拟的元宇宙世界,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相对满足时,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愈益强烈。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文学艺术之于人类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食粮,文学艺术既然可以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供人们欣赏,那么它就必然有存在的理由。在元宇宙时代,文学艺术与科学并非总是呈对立的状态,二者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了交融,这具体体现在元宇宙时代的文学,尤其体现在科学幻想小说的创作和批评上,科幻小说同时使得文学艺术与科学的想象力达到了交融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元宇宙虚拟空间是包围物理现实与虚拟媒介的共延空间,元宇宙超越并融合现实世界,营造“共感—真实”效果。元宇宙通过媒介为介入数字叙事的人们提供“共感”体验,在这场体验中,元宇宙为“真实”提供了一个虚拟场域,受众事实性的真实情绪感知与身体体验又削弱了虚拟场域的边界感。最终,元宇宙传递的符号意义被接收者整合,受众携带当下的感知,主动“弥合”或“悬搁”现实和虚幻之间的距离,自主地“沉浸”于元宇宙空间;又在与人的共处中,真实地保留了经验世界中感官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元宇宙被誉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新形态,但是,元宇宙技术并不鬼魅神秘,它并不是完全另类的技术发明,而是现有的多种技术的叠加和综合集群。对元宇宙的分析和考察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浅表和经验层面,而要深入探究其深刻本质和背后真相。数字资本是元宇宙技术发展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驱动力量,元宇宙是数字资本突破增殖瓶颈和打破增殖阈限的技术突围。被数字资本架构的分布式的元宇宙结构与集中化、垄断化的数字资本积累结构之间形成了颠倒错配的关系,这种颠倒错配的关系揭示了现有元宇宙模式发展的局限。元宇宙要赢得真正增益人类福祉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必须将其从数字资本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还原其本真面目,同时协同变革所有要素和社会关系,以实现元宇宙赋能现实世界和现实人的真正解放等社会主义目的。  相似文献   

15.
曹克亮 《江汉论坛》2022,(10):46-52
元宇宙给予了人类对未来生活世界的想象空间。元宇宙是一个多维的全息图场景,一个创造的虚拟现实劳动场域,也极有可能是一个虚拟现实转换的“空间奇点”。在这种主体空间转换下,人的生活世界的交往逻辑、劳动形式都有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更强的情感操纵与生命剥削形式的新数字劳动可能会让人类陷入对生命本体论的怀疑中。只有认清作为技术逻辑与平台资本双重建构的元宇宙,才能走出技术与资本宰制下的人类主体性迷失或退缩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元宇宙的本质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此,文章从探讨元宇宙和数字经济的关系出发,进而厘清元宇宙和数字经济的各自边界。同时,从技术与定义等多维视角总结出元宇宙和数字经济的关系。当下,把元宇宙从“概念”落到“实处”是解决元宇宙概念炒作问题的关键。而将元宇宙和数字经济相融合是元宇宙落脚现实的一条有效进路。具体言之,元宇宙应从技术整合的路径来引领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元宇宙的场景塑造是数字经济与实体企业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数字孪生、虚拟研发平台和数字工厂等场景为实体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与现实生活并非对立关系,从技术发展的长时间段观之,所有生活形态都由技术塑造。元宇宙是一种新的超速技术造就的新形态,它只是暂时与现实生活形成并立关系,必将在技术发展中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元宇宙与现实生活可以进行整体性综观,二者的对立是一种二元论思考模式,必须进行一种“解异差”,在差异中将元宇宙与现实生活重新把握为一体,才能恰当地把握这一新状态。解异差的观念视野烛照出新的日常审美形态,同时元宇宙的数字化形态也是对艺术的重新赋能。凭借对现实生活与技术性元宇宙的双重直观,生活与审美获得重归一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从互联网到元宇宙,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视意识形态安全格局的新视角,使社会意识系统近似为一个实时变化的信息流动系统,无形中改变了既有的意识形态实现机制与治理格局。元宇宙技术具有的沉浸式体验等特性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变化,成为今后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不可忽视的变量。从现有的经验和理论出发,可以分析得出数字资本、技术叠变、话语嬗变、技术外溢、个体精神异化等或将成为元宇宙空间潜在的意识形态风险。对此,我们需从价值理性、技术自主、科学理念、制度设计、人文关怀五个方面着手发力,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元宇宙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夯实数字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网络治理是信息时代国家治理的新领域,深刻影响着一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方面面。Web3.0时代,网络空间进一步升级发展为虚实相融的“元宇宙”形态,人际交往与经济交易活动愈发活跃。与此同时,元宇宙的日益发展壮大也引发了虚拟世界里的人身权纠纷和财产权纠纷。然而,由于元宇宙内部纠纷存在跨域性、主体匿名性等困境,公权力主体未能及时回应元宇宙内纠纷解决的实际需求;而元宇宙内的智能合约、区块链仲裁和平台临时保护措施在贡献了纠纷解决新方案的同时,也因种种固有缺陷难以发挥实效。针对元宇宙内存在的治理真空,应在尊重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共识基础上,分阶段逐步构建起元宇宙纠纷解决机制,实现“独立自治—合作共治—协同善治”的形态嬗变,为元宇宙产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