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论"以人为本"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逻辑一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到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以人为本”,这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发展逻辑。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依据、核心理念入手,阐述了“以人为本”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得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指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才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最高价值诉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具体而复杂的实践过程.因此,从现实出发,全面分析我国现阶段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将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也是相对的,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自由"和"全面".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从对人的科学理解开始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就必须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建构和谐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必然统一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提出从法治教育、素质教育两个方面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阿马蒂亚·森认为,自由既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发展的主要手段.自由与发展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同样适用于对共产主义的阐释.共产主义作为发展过程本身,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同时,人的自由的扩展又将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即共产主义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可以说,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只有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下,坚持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和人才能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和根本要求。从认识论视阈审视"以人为本",其意义在于:"以人为本"蕴含了认识之源问题;"以人为本"确认了主体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把人作为逻辑起点和归宿,追求人自身的终极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指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要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价值尺度。构建自主联合劳动的新劳动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建构的一种价值目标,也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因此,完整地准确地研究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思想,掌握其主要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对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主题之一,而明确提出发展问题并对之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主要成果体现在现代发展理论中.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现代发展理论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理论转向,即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这种增长的社会历史向度,并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发展"的主题.这一变化趋势突显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远意义和当代性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要义表明:这种发展观不仅具有严整而科学的世界观基础,而且也日益显示出它在探索和回应当代发展问题时所具有的深刻而持久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传统发展观之所以造成当代社会发展的危机,根源就在于发展目标设定上人的失落.而可持续发展观则把人的发展提到首要地位,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人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提出的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在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观的演进的三个阶段: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度量手段———指标体系,以及中国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度量的探索。提出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社会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的演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从西方发展观的历史演变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力图寻求一种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西方发展理论也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简要地凝练为这样五个方面:从西化到特色的转变、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从单面到全面的转变、从征服到保护的转变和从物本到人本的转变.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辩证地借鉴和吸收这些理论成果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从西方发展观的历史演变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力图寻求一种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西方发展理论也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简要地凝练为这样五个方面:从西化到特色的转变、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从单面到全面的转变、从征服到保护的转变和从物本到人本的转变。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辩证地借鉴和吸收这些理论成果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发展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当代科学发展观依次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应地,遵循的是“人”-“非人”-“人”的人学演变逻辑。科学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克服了生态伦理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的人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依我之见,我们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实质,就是“十一五”期间发展必须立足于科学发展。为此,全会号召我们“要加快建设资源节  相似文献   

19.
围绕金融自由化、FDI冲击及信贷资金配置等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3个问题,介绍了近期国内外文献关于金融发展与资本配置效率研究的进展及争论,指出在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应稳妥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改变对于FDI的偏好,积极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并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及区域政策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涵义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源能力的现状 ,提出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