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现实的活生生的社会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主体,可以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超越,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我们人类共同追求自由的终极理想和最终目标;不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生产关系和增加自由劳动时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马克思自由观为我们努力和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人的深度张力:浪漫性与现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维多层的人学研究中,人的精神张力的探讨是颇具意义的话题。浪漫性与现实性是人的精神中的两种基本意向性,浪漫性是人类精神中,基于非理性的涌动,从主体精神生发、喷射而出,力图摆脱客体对主体的限制,超越历史与现实的意向;现实性则是人类精神中,基于理性力量的正视现实、遵循规律、整合内心非理性冲动的崇实、务实的意向。这两种意向是主体深层的精神矛盾,它们不仅分别呈现于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而且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斗争,构成了人类生成和发展的深层张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术界只是注重从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去理解主体的自由与客体的必然性之间的关系,而忽视它们之间存在的价值关系。这种思路的直接的理论结论是自由等于认识了的必然。当今,学界对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重视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即不仅应从主、客体的认识关系,而且要从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去理解主体的自由和客体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循此可见,人的自由并不单单要求有合规律的一面,更要有合目的的一面;自由表现为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自由的本质、自由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因此也获得了全新的内容。一、…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一种理想目标,而且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于: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平等条件;提供了人的发展的自由的时间;促进了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保证了人的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一 一般来说,提高人的素质,培育“四有”新人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实际上人的素质提高本身也应是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现代化体现了人对现实的超越,它既是对现实社会的超越,也是对现实人本身的超越,是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统一。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人的现代化,因为它是现代化的主体,现代化的设计者、建设者和成果的享有者。人的现代化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其中属于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方面的精神素质尤为重要,它直接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着客观世界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是具体的、堆积的、直线推进的,诗则是空灵的、跳动的、骤然腾升的。优秀的诗作总是来源于现实,但是又要超越现实。诗的超越性,实际是从有限进入无限,最终实现人的精神境界的自由。姚学礼对此深有体悟,他的创作,鲜明地表现为对传统的西部诗歌审美意识的超越,即对描写对象的实体性的超越和对现实时空关系的超越。他超越的步子还能迈多大,归根到底取决于能否不断地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恰恰摆脱了以往形而上学的抽象的人,从现实的人出发把历史理解为现实的人的活动的历史,把人理解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存在并不断超越历史当下的能动性的存在,理解为不断发展的存在、不断走向自由的存在,从而把历史认识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统一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中”,也就有力驳斥了诸如认为唯物史观是“见物不见人”以及“谈人色变”的立场、观点。  相似文献   

8.
人的自由发展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人自身发展的本己性价值诉求。个人是自由发展的价值主体。自由是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的感性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因而是人成其为人的本质规定,亦即人性。这人性既是普遍存在的,又是通过实践而生成的现实的、历史的人性。人的自由发展就建基于自由的人性,是对自由人性的认取,其实质是人性的实现或复归,即在个人自主活动中实现自由人性的历史性生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同时他又强调:“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②可以看出,马克思不仅强调自由发展的个人,并且重申自由发展的个人是社会历史的个人,是实践主体,而不是抽...  相似文献   

10.
尼采哲学散文、格言式的表达方式,往往使人们感到,他的哲学随意而松散,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为一个思想整体,尼采哲学有其清晰的逻报线索,那就是,以人为核心展开其思想,人的本质、人的超越、人的超越的条件和途径──文化的重建,以此构成了尼采哲学的内在精神。自有哲学以来,人的问题一直是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认识你自己”、“人是万物的尺度”、“我思故我在”、“平等、自由、博爱”等,表明了不同时期的哲人对人的浓厚兴趣。但把人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并使这一研究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则是现…  相似文献   

11.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观点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也暴露出来了。因为仅仅认识必然性人们所能得到的只是一种低水平的自由,即只能是利用自然界的现成物。人类要获得高水平的自由,就不能仅限于认识机械的必然性,还必然认识统计规律性、偶然性,以及由必然性与偶然性、由各种不同的必然性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种种可能性。自由必然包含选择的因素,必然性提供的是唯一性,只有可能性才为有选择的自由提供多样性发展的客观依据,所以自由是认识和实现一个可能的世界。这个可能的世界不仅是指客观世界,而且包括人本身。人本身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因自然、社会环境的不同,因经历和所受教育不同而有多种可能的发展。可能性渗进了主体的因素,面对各种可能性,人发挥自身选择的主体能动性,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把握这一点,对于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中,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活动本身。作为认识主体的当然是人。但究竟人的本质是什么呢?人的思想言行、行为规范,人的价值、幸福、权利、自由要不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呢?近几年来,极少数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他们离开人的社会关系,离开人的社会性、实践性、阶级性抽象地谈认识主体。而且,他们撇开主体中的群体,认为主体的人之中最核心的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人学立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不是马克思的惟一命题,但只有到马克思才成为了一个科学的命题。“以人为本”在理论上何以成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人为本”的立论前提:“现实的人”超越了对人的存在的抽象理解;立论条件:人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的辩证统一超越了对人的价值的片面认识;立论基础:人的生成本质超越了对人的本质的形上独断;立论关键:人的自由全面的现实发展观超越了对人的发展目标的纯粹直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立足于全新的出发点和研究方法,创立了一门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描述人的实践活动和发展过程以引领人的感性解放和自由发展的历史科学。在胡塞尔现象学视角,历史科学既是超越思辨哲学而面向现实的历史哲学,又是超越狭隘实证科学而描述人的能动生活过程的真正实证科学。历史科学是关于人的感性现象学,是面向人的事情本身的人学。  相似文献   

15.
论自由与人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分析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规,我们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由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意志自由、活动自由、人格自由和人生自由四大基本层次,它们分别构成了人的潜在本质、现实本质、理想本质及其三者的统一。一、意志自由:人的潜在本质人的本质是指人之为人的特殊规定性,是指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多方面的。人与动物之间在潜在能力上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超越生物本能的束缚而获得意志自由。从哲学史上来看,很多哲学家都从人的潜在能力这个角度提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意志自由。文艺复兴时…  相似文献   

16.
现实社会中人的主体性是人性中最集中地体现人的本质的部分,人的成熟的主体性就是人对自身认识以及实践行为、能力的自由把握和驾驭,是对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超越,是人性发展的最高境界."虚拟世界"认识系统极大地增强了人作为主体的力量,提高了人的认识活动效率,扩大了人的认识范围,增长了人的知识创新能力.促进了人的思想观念乃至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拓宽了人的交往范围和扩展了人的交往能力等等.网络积极主体是"有涨落前途的种子",他们的移情能量才能产生"蝴蝶效应",他们在文化上的创造能同化、融合主流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差异,传播并发展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汪帮琼 《理论界》2004,(6):112-113
关于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学术界着重于把它作为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来理解,而对其经验根据鲜有说明。本文把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放到他对现实财富的经验说明中加以理解,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仅是指向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不只是具有消极的批判意义。在马克思那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在人的现实的历史性经验活动中。从根本上来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未来社会的人的经验财富。  相似文献   

18.
论述“自由自觉”的人是道德主体真正承担者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论证当前社会道德失范行为的根源在于人将道德主体的地位让渡给“抽象形式”的异己力量,并指出实现道德主体本质复归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刘杰 《理论界》2023,(8):15-22
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哲学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认识是一个逻辑演进的过程,先后经历了萌生、形成和完善三个时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人本前提、内涵、路径三个维度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全面超越,即“现实的人”取代“自然人”、“社会关系的总和”取代“类”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取代“宗教异化”,并指出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即人的本质在于现实性、社会性和历史性。新时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早期通过批判利己主义,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他分析了政治解放所造成的人的二重化,进而阐明了人们的阶级差别和对立。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用人固有的社会本质来批判以货币为中介的异己交往关系,把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阐明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是对利己主义的人的理论抽象。针对青年黑格尔派对人的孤立化理解,马克思强调,利己主义的人处于社会联系中。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实践出发,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超越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的观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既定社会条件下的现实的个人出发,批判了施蒂纳的极端利己主义等,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