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锦棠与新疆建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锦棠与新疆建省王淑梅110年前──1884年(清光绪十年),新疆建省,标志着清代新疆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剑桥中国晚清史》对此评述道:“圣彼得堡条约以后,清廷采纳左宗棠的建议,于1884年将新疆改为行省并任命在收复新疆中功绩卓著的年轻杰出将领刘锦棠...  相似文献   

2.
18 8 4年 11月 ,清廷下诏设新疆行省。新疆建省首功应推左宗棠 :他率先并屡次向朝廷提出新疆“设行省 ,改郡县”的主张 ;他筹划、实施新疆善后事宜 ,为建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他着眼于新疆民情、社情 ,设计了新疆行省的蓝图 ;他指挥清军收复新疆 ,为建省创造了客观条件。左宗棠堪称新疆建省的倡导者、推动者、设计者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3.
陈尚敏 《青海社会科学》2009,(5):130-134,98
清代陕甘分省始于康熙初年,两省分闱却迟至光绪元年,经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奏请才得以实现。清代甘肃进士中式时间分布,大致受清廷科举政策调整、国内时局变化、陕甘分闱以及本土战乱等因素的影响。清代甘肃进士中式人数居各行省之末,其中陕甘长期合闱影响甚巨,同时甘肃地区的民族构成、民间社会支持乏力等,也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清朝以前湖北、湖南同为一个地方行政机构管辖.如,在元代设有湖广行省;明朝继承前制,设有湖广布政使司;直至清代才将湖广布政使司分为湖北、湖南两省.但是,湖广分省到底始于何时,至今未有一致意见,主要有两种观点:康熙六年(1664)说与康熙三年(1661)说.康熙六年(1664)说以乾隆时编修的《清通典》(也名《皇朝通典》)为代表.本书卷九十三有云:"康熙六年定湖北、湖南两省","康熙六年分湖南、湖北为两省."该书谈及各府州分属时也都说是康熙六年.后来有人沿用此说.如纂于光绪时的(《皇朝掌故汇编》便是.著名学者赵泉澄、梁方仲等也持这种看法.赵氏在《清代地理沿革表》第  相似文献   

5.
建省前的本任实缺台湾道刘,是台湾近代史上的有争议人物。台湾史学家连横称他为“有经国之才”的能更,在所著《台湾通史》中为其作专传,其他章节中记述刘激的政绩亦甚多。对于刘在中法战争期间被督办台湾事务的福建巡抚刘铭传参劾,革职籍产,流放黑龙江,最后死于成所的结局,认为“士论冤之”①。1985年,台湾史学家许雪姬先生发表了长篇论文《二刘之争与晚清台湾政局》为刘作了全面的辩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事实上,刘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十分杰出,在防成上,法船始终无法在南部越雷池一步,在外交方面,除尽力保护外商,屡获好评…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方行省的设立始于元代,《元史·地理志》对当时十一个行省的建置有明确记载,唯独宁夏,因不在十一行省之列,建制多变,名称不定;又因“《元史》仓促成书,且出于众手,在编纂方面有不少谬误。”(《元史》出版说明)以致造成认识上的模糊,思想上的混乱。为此,对宁夏省设置的过程及宁夏名称的确定进行一次考订,很有必要。宁夏建置的变迁,在元代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始于“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立行省于中兴。”①止于至元十年三月癸酉(公元1273年4月9日),“罢中兴等处行中书省”。②在此期间,这一地区的名称很不一致,称“中兴”者六见,③书“西  相似文献   

7.
闽、台两地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台湾建省之前隶属福建,称"福建台湾府"。本文探析了清代台湾建省以"'甘肃新疆'之制"为模式,在建省后称"福建台湾省",仍然在教育行政、财政、幕府制度等方面同福建保留了若干行政上的关系,认为官方的行政区划和行政设置加深和加重了台湾建省初期闽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鲁靖康 《西域研究》2015,(2):7-9,138
史料记载清代哈密办事大臣的设置时间颇有出入,甚至自相抵牾,本文对诸种观点进行了考辨,认为哈密办事大臣始设于乾隆二十四年。其因军兴而设,统一后因处于交通咽喉,事务浩繁,虽屡经奏请裁撤而得以保留,一直到光绪十年新疆建省才予以裁撤。  相似文献   

9.
丙午改制,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的改订官制活动。在丙午改制中,袁世凯力主“责任内阁”方案,但遭到了清廷的否定。袁世凯的失败对以后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是改制失败后袁权势大减,已埋下宣元遭斥的机缘,而清廷“排汉”政策也从此发端;其二袁的失败赢得了立宪派的同情,从而为宣末民初二者的“合作”打下了基础。本文试分三部分对这个问题略加阐述。 一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六日,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戴鸿慈、端方奏请改订全国官制,以为立宪预备。而改订官制的第一条就是“宜略  相似文献   

10.
光绪末年推行新政,其中发展交通邮电一项被视为当务之急。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指出:“船、路、电、邮四政在在均与推行宪政有密切之关系”,而“邮政一项尤为无形交通之大端,于宪政关系尤巨。”为加快邮电建设的步伐,清廷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戴鸿慈等奏请设立专部。略称:“自轮船、铁路、电报盛行,而交通行政浸以繁多,各国殆无不特设专部以领之者。……其它轮船、电线创办已久,而进步甚迟,欲求整顿扩张,正赖事权统一。臣等谓宜合此数项,仿日本递信省例,特设一交通部。”清政府为此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批准设立邮传部。  相似文献   

11.
《赤嵌集》在台湾文学史上居于风骚地位。台湾史家连横曾赞道:“台湾宦游之士,颇多能诗,而孙湘南司马之《赤嵌集》为最著。”(《台湾诗乘》第一册)对于这个诗集及其作者,大陆尚无人论及,诚为憾事。笔者在研究台湾史中搜集资料若干,先作初步评介。疏漏之处,冀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董福祥(1939—1908),字星五,清代甘肃固原人。《清史稿》说:“同治初,回乱作,凤、邠、(?)、陇寇氛殆遍。福祥亦起安化(今庆阳),与其州人张俊、李双良蹂躏陕甘十数州县,窃据花马池,犯绥德,窥榆林,溃勇饥民附之,众常十余万”。同治八年,刘松山进据陕北,董福祥投诚,部众被编为“董字三营”,开始了他效命消廷的政治生涯。攻克金积堡,超授都司;平定西宁后迁游击;至于河州、肃兰之战,董也无战不从,颇受左宗棠嘉尚。后来从征新疆,“名震西域”,清廷赏穿黄马褂,赐号阿尔抗阿  相似文献   

13.
台湾近代文化界有过一位光彩照人的人物。他不仅在史学领域披荆斩棘,苦心孤诣,写出一部开拓性的巨著《台湾通史》,而且在诗坛上纵横驰骋,慷慨悲歌,留下一部振古铄今的《剑花室诗集》。他的同时代人胡殿鹏称“其人奇,其气奇,则其诗亦无之而不奇。”章炳麟读了他的《大陆诗草》,“叹曰:此英雄有怀抱之士也。”他虽然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台湾度过的,但是,在他胸中始终跳动着一颗“中国心”,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树结出的一颗硕果,他是属于我们整个民族的。这个人便是连横。连横的《剑花室诗集》,…  相似文献   

14.
刘铭传(一八三六——一八九五年),字省三,安徽肥西县人。一八八四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台湾军务。一八八五年,台湾正式建省,刘铭传首任台湾省巡抚。在他抚台的七年期间,制定了“台湾近代产业开发计划”,陆续创办了军械机器局、火药局、伐木局、邮政总局、通商局、煤务局、蚕桑局、官药局、清道局、铁路总局等。  相似文献   

15.
《固原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刊登薛正昌题为《中日甲午之战与河湟起义问的董福祥》的文章,认为董福祥与西北马家军阀集团的孕育与形成有直接的关系。董福祥(1839—1908),字星五,清代甘肃固原人.1876(光绪二年)率郭随左宗棠入新疆,戍边十余年,曾任阿克苏镇总兵、喀什噶尔提督(乌鲁木齐提督).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董福祥奉召进京参加慈禧太后六旬庆典。翌年春,甘肃爆发河湟回民起义,他奉旨前往镇压。其时,他用“以回制回”等策略,取得了镇压的成功,同时也为西北马家军阀集团  相似文献   

16.
刘铭传(公元1836-1896年),字省三,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人.1884年,清廷任他为钦差大臣,督办台湾军务,使法国侵略军占领台湾的企图遭到失败.他从1885年至1891年担任台湾巡抚期间,制定和推行"台湾产业近代开发计划",促使台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这在近代台湾史上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可以说,他是台湾资本主义开发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7.
台湾史学家连横的《台湾通史》,是研究台湾历史的基本工具书.但由于连横所处的时代之局限,书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有些错误已为研究者所指出,而大部分还未被订正,有些甚至仍被错误地引用.对于这部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著作进行全面辨误,显然是十分必要的.邓孔昭近著《台湾通史辨误》一书(台湾历史研究丛书之一,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它的出版,对于进一步推动台湾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台湾通史辨误》(以下简称《辨误》)全书约26万字,共订正出《通史》中的错误600余处.上自明末倭寇之乱,下至清末日本  相似文献   

18.
1884年(光绪十年),清廷简任督办新疆军务刘锦棠为新疆省的首任巡抚,宣告了新疆全境实现郡县制的开始。这在晚清政治生活中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件。因为在整个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新疆是首先改变原有政治体制、设立行省而实行郡县制统治的。随后,台湾设立巡抚,东北盛京(今沈阳)、吉林、黑龙江亦置总督、巡抚,蒙古等地区设省问题也被一些官员提出议论。  相似文献   

19.
《辞海》“太常”条说:“……北魏称太常卿;北齐称太常寺卿……”“卫尉”条说:“卫尉,官名,始于战国……魏晋、南北朝多沿置,唐代为卫尉卿”。“廷尉”条  相似文献   

20.
明清以来,甘肃对联有了长足的发展,长联佳作也时而有之。其中,清代御史,皋兰人吴可读所题甘肃贡院一百九十二字长联尤为人们所称道。 吴可读笔下的甘肃贡院,又名举院。原址在兰州城西北(今兰州市西关什字萃英门)。光绪元年(1875年)由陕甘总督左宗棠创建,光绪十一年(1885年),陕甘总督谭钟麟增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