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农业生态思想洞察到资本主义制度对土地肥力的掠夺,揭示了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断裂,强调运用农业科学技术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论述了农业水利设施在亚洲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农业生态思想的新时代启示:应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多措并举,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休闲是人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休闲思想的论述富含了深刻的生态意蕴,构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休闲样态。其中,生产力高度发展下自由时间的积极利用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生态休闲的首要条件,“人类同自身和解”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解”相统一基础上的劳动和休闲的统一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生态休闲的必要条件,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生态休闲最终旨归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共产主义生态休闲思想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生态启示。  相似文献   

3.
思想是历史环境的产物。马克思生活的欧洲,是世界现代化的发源地。作为观察生活的大师,马克思不可能对鲜活的现代化实践视而不见。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是马克思思想生成的背景,也是马克思审视问题的视域和论域。在马克思思想宝库中,包括哲学思想,也内含基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所解读的现代化。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行进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东渐中国,不仅表现出物竞天择的理论气度,而且还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指导。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包括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中国化。但相对马克思哲学思想而言,国内的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研究尚处于热而不熟的状态。回眸和省思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挖掘研究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新学术生长点,既是复原马克思思想整体性的尝试,也有助于推动马克思现代化思想中国化从隐性知识向显性话语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68年学生运动以及80年代末的重大历史转折,在当代法国各学术领域的思想家们的激烈争论和积极创新中,法国的马克思思想研究过程,呈现出持续性、阶段性、视野开放性以及多学科穿插性的特征,形成了学派林立和创新迭起的活跃局面,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生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革新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马克思在改造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崭新的社会教育思想,其思想的实践性、社会性和人民性特征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要求。马克思把实践看作社会教育的基础,把社会教育实践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马克思主张社会教育应该发展人的社会性,以促进人的社会性发展为落脚点并始终实践着对社会性的追求;马克思倡导共产党人实践着对无产阶级的教育、动员和组织,无产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始终把服务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公平思想是在批判吸收各种公平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之前的古典公平思想和自由主义公平思想均曾影响到马克思,虽然他从整体上对自由主义公平思想持有否定的态度;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使得马克思更加关注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现实的利益差别;费尔巴哈让马克思具有了历史关怀,使其公平思想进入了历史唯物主义范围;空想社会主义者理论上重视公平实践上忽视历史,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不平等的内在本质,马克思则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公平的虚伪实质,并找到了一条适合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研究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就目前来说,国内对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还没有进行系统、全面、整体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领域相比,是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政治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具体指明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基本目标和根本途径。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对于积极推进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观点是: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创造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政治;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法制建设为保障,在保持社会稳定中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朱执信主张中国要“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行,认为革命的主力是普通百姓,“有主义”和“有希望”的现代化军队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他还指出了经济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并具体阐述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分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状况时提出,这样的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其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这一思想对于今天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集中表现在使世界历史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并开拓了观察社会历史的新视野;其实践价值集中表现在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就其性质定位来说,不是传统的理性主义发展观,而是现当代意义的理性主义发展观;是兼顾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层与具体运行层的发展观;是立足于实证而又超越实证的发展观;是倡导社会各因素持续协调的发展观;是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个维度出发进行研究的发展观,这些特点充分表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科学性,表明这一理论在当代仍然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它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观的角度对马克思理性思想的揭示、挖掘是学术界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地方。本文阐明了马克思理性批判思想演变实际上是一个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再到“真正的马克思”的过程 ,从而澄清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一些误解 ,并揭示了马克思理性批判思想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前的中国,无所谓外交,只是"理藩"而已.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涉外体制逐渐崩溃.此后,在外国列强的敦促下,以及国内洋务官僚的建言及推动下,清廷于1876年初步建立了近代使节制度,并逐步实现了使节制度的近代化.近代使节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也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重要理论特征。从实践出发考察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超越旧自然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法哲学理论的当代意义被历史遮蔽了。只有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历史境域,破除马克思法哲学理论的传统解释模式,划定其理论中的两务界限,加强马克思法哲学与当代西方法哲学之间的对话,才能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法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通过摧毁传统的权威、观念和制度解放了人,催生了现代文明;而构成历史悖论的是,它同时又为人铸造了新的镣铐.在现代性迅速生长之时,马克思作为体制外的思想家对它展开了反思和批判.他从对人的考察入手,发现现代性使人陷入异化之中并带来意义的危机.于是,寻求人的解放就成为社会变革的内在诉求.这种反思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对人的普遍命运的关注,体现了马克思批判理论的人文向度.在现代性向世界扩展的今天,尤其是在积极追求现代性的中国,这一思想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办报理论尤其是报刊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理论方面有创造性的建树,提出了四种不同社会模式下的报刊理论.文章试图通过交叉学科视角来探讨这四种报刊理论与当今世界及中国的报刊发展理论的异同点,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