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是始于20世纪初。总结和描述20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程,记录这门学科在艰难曲折中跋涉前进的历史足迹,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图通过粗略宏观的历史考察,勾勒出中国图书馆学几十年来从传统的古代图书馆学到近代图书馆学,进而到现代图书馆学的变革发展的脉络,并对之进行反思,这对于更好地借鉴过去,开拓未来,对于改革时期的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建设,都是不无裨益的。一、近百年来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开创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非维新改良派领袖梁启超莫属。出于那个时代的需要,也许是他个人特定的地位和实践使然,1896年,梁启超率先敲响了封建藏书楼的丧钟,开了近代图书馆的先河。他接受西方图书分类思想的影响,亲撰《西学书目表》,刊于  相似文献   

2.
近代留日学生杂志是近代中国人留日史以及近代报刊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近代中国人留日始于1896年,20世纪之后进入繁盛时期,留日学生杂志的兴起发展与留日热潮相对应,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达到鼎盛状态,留日学生杂志多达近百种,形成海外留学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些杂志具有鲜明的同一特征:关切国家民族危机的国族意识,放眼世界追求新知的开放性,追求变革革命的前趋性。从"留日""学生""杂志"的视角出发,对于这一空前绝后的历史和思想文化现象进行系统考察,可以把握描述其整体结构和多元意义,还原一群中国留学生在明治日本末期通过杂志呈现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变革过程中,李大钊无疑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他对于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基础,推动了北大和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他被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的《世界图书情报百科全书》称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4.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留学英国,使其亲身体验了西方政治、社会环境,较早接触到了西方最新的社会科学成果,并译介了一批近代西方名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书,将西方进化论历史哲学引介到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对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转变起到了理论先导的作用。20世纪初",新史学"产生,新史学著作纷纷以进化论历史哲学为指导,这与新史学家接受进化论历史观并与严复的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严复是中国史学由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理论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小说杂志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海内外产生的以刊载小说为主要内容,连续出版、发行的中文期刊。目前已查知的近代小说杂志约有70种,它们是我国近代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对于中国小说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厘金是近代中国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始于19世纪中叶,终于20世纪30年代。在财政危机的大背景下,厘金经历了从临时性“捐输”向制度性“商税”的历史转变,不仅重塑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也对近代中国的地方治理和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成为时代命题,深入检讨和反思厘金制度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下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后,我国的传统货币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铜元则是这一时期我国传统货币制度向近代转型的衍生品,它的出现绝非偶然,考察和分析铜元从问世到泛滥成灾的这段历史发展过程,对于探讨和研究近代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化和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杜书瀛 《南都学坛》2005,25(1):58-62
中国20世纪文论和美学的发展历史,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在外力冲击下内在机制发生质变、从而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历史,是现代形态的文艺学和美学,由旧的学术范型脱胎出来,萌生、成形、变化、发展的历史,是学术范型逐渐现代化的历史。这是中国文论和美学历史性的转变与发展,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危机中强制性的、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进入21世纪。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15、16世纪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开始了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了从分散到整体的转变,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20世纪是一个更伟大的转折。它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变革——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阶级结构、社会制度、政治格局、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地认识20世纪世界史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对于把握今天、走向明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进入21世纪。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15、16世纪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开始了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了从分散到整体的转变,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20世纪是一个更伟大的转折。它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变革——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阶级结构、社会制度、政治格局、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地认识20世纪世界史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对于把握今天、走向明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研究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研究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在国内外有多种取向和模式。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依然是我们解读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动因的根本理论。这一理论说明了推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变革,政治变革活动、思想理论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铭贤学校作为山西近代教育的先驱之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生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学。从20世纪20年代"自觉觉人"的呐喊与"救国图存"的呼吁并存,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启蒙运动落潮期幻灭、颓废和死亡的文学倾向,再到30年代以后救亡文学涌现,现存铭贤校园文学生动地勾勒出1924年至抗日战争这一时期铭贤学校启蒙与救亡思潮的变奏,对于我们探究铭贤学校的文化思想史、理解山西乃至中国的近代思想史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时期角度研究西方现代性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现代性决定和影响了西方的审美现代性。结合西方现代性的起源、分期和发展历史,根据西方的审美现代性的发展状况,可以把西方的审美现代性分为产生期(从15世纪到启蒙运动)、发展期(从启蒙运动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反思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今),从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这是西方审美现代性发展诸阶段的不同特性。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图书馆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关图书馆的活动,可追溯到几千年前,但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怎样得以确立的,目前图书馆学界对此研究不多,却存在着几种不同观点。笔者认为,西方图书馆学对我国的图书馆学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就十九世纪后期到一九二五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这段时间里西方图书馆学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作用加以分析评价。一、西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为图书馆学传播打下了基础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发端于清末维新改良运  相似文献   

15.
空间知识的拓展在传统思想近代转换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9世纪西方地理学译著给近代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地理学知识,形成了新思想的“地理大发现”。地理学译著活动对于地理学思想从传统到近代的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序说“图书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图书馆界的同志们这样评价图书馆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只说到汉代有目录学,二十世纪有图书馆学,没有明确地指出古代图书馆学有哪些著作,有哪些学说,取得过哪些成绩,那么,“既古老”的说法,只是一种比较性说法而已。三十年代有人提出“中国无分类法”、“中国无目录学”的论点。无论从当时什么背景下的认识,这种看法终究是偏颇的,不全面的。“图书馆学是二十世纪以后出现的”,这又是一种看法,究其本意,实质上是指我国近代图书馆学而言。无可讳言,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兴起是在十九世纪末叶。二十世纪以后,适应图书馆工作的需要,我国学者分别从介绍西方图书馆技术,融合中西图书  相似文献   

17.
张娟 《南都学坛》2009,29(1):110-116
构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现代政治制度,不仅是政治现代化的关键,而且直接关涉到一个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透过百年历史迷雾,寻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主线,可以看出,自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即是一部以政制变革为主线的历史。对于近代中国来说,面对中西器技较量背后的政制落差,政治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创建一套以民主法治人权为取向的现代政治制度。围绕此目标,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掌控政制变革主导权的政治集团先后发起了三次构建现代政治制度的努力,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反思和总结近代中国政制变革历程的经验教训,不仅可以深化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规律的理解,而且对于当代中国政制建设与政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也是近代化的开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鸦片战争开始的历史,对于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化是有重大意义的。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在最近十年内,人们热衷于讨论中国近代化,然而对于中国近代化的认识,却有巨大的分歧。要分清此中的大是大非,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鸦片战争开始的历史。一对于近代化,我国学者有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表象到实质的认识发展的过程。在新中国诞生之前,统治思想界的观点,只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出版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发展 ,到 2 0世纪的 3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历史的高峰。本文取宏观中的微观视野 ,对近代出版的这样一个历史的奇特现象进行探讨 ,着重从 30年代中期中国出版大格局多元性特点及其构成 ,以及出版物总量和品牌质量的结合上 ,对形成近代以来出版业高峰年代的标志和成因作了综合分析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代科学技术结合到生产力中,形成科学化的生产力,作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把中国从一个不可溶的社会结构向可溶性的社会结构转变,这是近代科学技术给中国带来的最大的社会效应,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科学和科学精神的人文展开构成了科学发展观充实丰富的内涵,这对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这样一个重要的侧面被忽视了,所以建议在今后的教材修订中,应补充上这缺失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