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美术批评所使用的概念范畴不同于西方美术批评中的模仿、空间、再现、表现、抽象等术语,中国批评家在进行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批评实践中,产生和运用诸如象、意、形、神等基本概念,探索这些概念的内在意义及将其转换到当代艺术批评中,是建立中国本土美术批评学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事批评作为一种动态持存的批评范式之一,是绵延时间下的历史哲学批评,其本质是向未来开放的"回忆",以此达到历史、现实视界的融合.中国素有"无典不成诗"的本事批评观念,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魅力的本事批评史论和重实际、不穷究、伦理政治化、诗性化以及历史意识缺失的特征论和形态论.本事批评在中国文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意义,为世界文论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面临着范式的转型,审美批评从20世纪80年代一种理想的批评范式沦为多元批评标准之一元.这当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的样式发生改变有关.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的兴起与审美批评逐渐式微是相伴而生的.审美批评往往被作为抵抗批评退化的武器.在审美泛化的背景下,审美话语和审美批评常常被溶解到其他批评话语之中.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批诚挚的作家,他们一手搞创作,一手作批评,努力坚守着文学批评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翻译、翻译批评、范式等术语的解说,提出了翻译批评研究的范式研究的重要性,结合西方翻译研究的范式分析,指出翻译批评的范式研究也应该更新观念.扎实地开展工作,以促进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及翻译批评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本事批评作为一种动态持存的批评范式之一,是绵延时间下的历史哲学批评,其本质是向未来开放的“回忆”,以此达到历史、现实视界的融合。中国素有“无典不成诗”的本事批评观念,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魅力的本事批评史论和重实际、不穷究、伦理政治化、诗性化以及历史意识缺失的特征论和形态论。本事批评在中国文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意义,为世界文论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创伤批评理论的来源是记忆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具体来讲,“古典记忆术”、“集体记忆”理论和“文化记忆”理论为创伤批评的产生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研究思路与范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界定了创伤批评的三大特征:虚拟性、滞后性和反复性.研究创伤批评的缘起将进一步推动创伤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极端到折衷的形式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主义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文学批评最重要的批评流派,这些形式主义批评流派都以文学文本的语言结构形式为批评客体,以此探索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再到结构主义,对文学语言形式的探索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深入、不断综合.俄国形式主义以文本形式为绝对中心,排斥一切形式之外的因素;新批评较之采取相对折衷的态度,虽提出文本中心论,但并不完全摒弃历史的范式,承认作为语境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于文学批评的必要性;结构主义批评由于直接受到了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研究焦点由文本扩展到潜藏在文本之后的宏观文学传统及读者的"文学能力",研究视角大大拓宽,研究立场也比新批评更加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目前文坛上林林总总的评论态势进行简要述评,指出评论家李明泉新近提出的现代批评学的观念极有价值,它使我们的批评具有现代价值观、现代方法论、现代实践论等现代意识,这种批评方法找准文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形态重构中的一种有力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生态批评是劳伦斯.布依尔十余年来的研究重点。程相占提出有两种生态批评:一种可以称为"生态文学批评",它是一种文学理论或文学批评;另外一种可以称为"生态文化批评",它的主要目的是重新考察某种文化传统对于自然的态度、对于环境的文化构建。劳伦斯.布依尔则认为二者的区分并不明确,他从理论上总结了生态批评运动的主要趋势和几种研究方式,指出第二阶段的生态批评日益将其基础放置在"环境正义(公平)"的伦理范式上。程相占认为生态批评最初关心的是自然或自然环境问题,但考虑到城市和都市区域是最大的人建环境,"环境批评"这个术语包容的对象范围更宽广。劳伦斯.布依尔的主要著作之所以都采用"环境批评"术语,原因之一在于他对城市环境的重视,其研究与环境美学有着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为话语研究带来批判向度的批评话语分析(CDA)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常常受到批评,还因此引发了激烈争论。深入思考这些批评及其争议,对话语分析和相关研究来说很有必要。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探明CDA招致批评的根源,还可以更好地认识话语分析在任务、方法、目的等方面的问题及其错综复杂的发展格局和趋向。随着研究重心逐渐从“作为文本的语言”转移到“使用中的语言”,话语分析的任务越来越多地从描写推进到阐释,这为包括CDA在内各类目的不同的话语分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还向在文本分析基础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境分析提出了更大挑战,对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有了更高要求,话语分析也日益成为多视角、多维度、不同范式共存并相互混杂与冲突的跨学科和超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圆形批评是指运用圆形思维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它期待的是一种近乎于完满的批评方式,融合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深邃的理性智慧,发展地、联系地、全面地、独立地、创造性地评价设计作品,而永远不把分析推导的过程和结论作为终极性目标。而其最重要的作用则是换了一个角度来看设计批评,运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以促进批评理论的发展,指引现代设计。  相似文献   

12.
实用和审美统一的技术美是设计美的形态,其核心内容是功能美,此外还包括材质美、环境美、符号和象征美、形式美(形式中的相对独立部分)和其他因素.设计审美批评的有效开展,需要凭借材料-技术、结构-肌质、功能-形式、涵义-品位四对范畴,从设计物本身发现美,同时要在设计与现实、设计物与设计物、设计与环境的关系中审视、观照和思考美.  相似文献   

13.
设计学的研究通常分为三个方面: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目前,我国的设计教育对设计批评的关注较少,使学生不能有效发挥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制约了学生判断力和创造力。有效的设计批评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感知设计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这在客观上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设计批评是设计思想发展的驱动力。通过批评能加速某种设计思想的衰退,也能促成某些设计思想成形与成熟。设计思想的繁荣完全要归功于设计批评的活跃。设计批评需要去勾勒某些值得发展的现象,能让设计师从理性的角度重新审视设计思想。批评不仅需要修养和勇气,更是需要很敏锐的社会视角。高等设计教育应重视设计批评教学,培养学生对社会设计现象的分析和批评,将“由技入道”和“有理入道”两种教学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设计批评在设计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及其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特性。这决定了其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有机地统一在设计中。设计批评对设计价值具有再创造作用。设计批评标准具有历史性。设计批评体系的建立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通过理论上的指导,使设计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本细读以及文学社会学的有关方法,对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进行了研究,认为小说对于健全人和盲人分别进行了推拿。健全人的病症是尊严感的严重缺失与犬儒主义的盛行,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抽离了"爱"的内涵的"秀爱"心理。盲人的病症是其过于坚硬的自尊,导致盲人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心墙,徘徊于反驳健全人与皈依健全人之间。同时指出小说也存在一些问题:功利化写作的影子,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由中短篇向长篇的转变,作为盲人群体与健全人群体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还有瑕疵。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技术理性批判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目前存在很多方面的误区:把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媒体技术和教学模式的程序性、可控性等当成了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代表,体现了批判者对技术和技术理性等概念理解的狭隘性倾向;将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完全对立起来,又缺乏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应该对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批判进行深刻的反思,结合技术理性的特征及功能,对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概念进行合理的重建。重建后的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担负着对教学设计直接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体现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地征收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一系列土地征收侵权性立法制度设计是导致问题的根本症结。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本化土地征收法治模式制度。  相似文献   

19.
编辑的批判意识与意识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的缔构与积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各种思潮迭起,流派纷呈,真理与谬误并存.而编辑作为社会文化缔构的"把关人",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文化之重任,必须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并且,一切批判都首先是,从根本上也是一种对意识的批判,因此,编辑的批判首先应当是对意识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20.
德里达的文学观在文学本质、后文学性问题的论争中成为学界争相引证的焦点。无论它被塑造成为反本质主义,还是被流俗化为相对主义、折中主义,无论是贬抑还是回护的观点,都几乎同解构文学性之旨趣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是基于自然主义的偏狭认识论使然。只有回到现象学本质,回到后形而上学维度,方能趋近它的内核。德里达通过对"模仿"等形而上学诗学范畴的重构及"处女膜"等概念的创设,实现了后文学性的界说,并开创了解构与重构、理论界说与写作实践"雌雄同体"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