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0,(2):34-35
住在英国伦敦市的金姆·诺布尔,从懂事时就经常做噩梦,14岁那年达到了最顶峰,每晚都是在噩梦的伴随下到天亮,这让她精神饱受折磨。父母带她访遍了全英所有知名医院,也看过无数医生,其间,她曾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厌食症、精神抑郁……却没有一个医生能够准确得出结论。每被诊断一次,她都要服用大量药物,而病情却一点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2.
阿峻 《社区》2012,(9):33-34
当前社会,“隔代抚养”是一种普遍现象,对其利弊,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如今在“隔代抚养”模式下,孩子发生伤残甚至死亡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对此,老人们有监管之责吗?如果孩子父母离异,老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没有法定的“探视权”…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8,(22):44-44
80后?不,现在流行90后。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60、70、80年代激情岁月的孩烈门,许多“改革开放”的故事只能从父母口中听说。那么,父母的故事给孩子留下怎样的印象?孩子们对改革开放究竟有怎样的感受呢?本期,我们特推出“听父母述说改革开放——南京改革开放30周年中小学生作文征文”活动,就让我们和孩子门一起,聆听父母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赖少芬 《社区》2008,(24):28-29
为赶“金猪宝宝”、“奥运宝宝”的好兆头,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在这两年升格为父母。消费观念超前的年轻父母们在育儿上也崇尚“名牌”和“高品质”,为了孩子不惜一掷千金。许多商家从中觅得商机,带动育婴经济呈现高端化倾向。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估计大多数年轻的父母都没有细算过,不过,科学地看待养育问题,对宝宝来说,花钱越多并不一定越好。  相似文献   

5.
近日,网络上热传中国式父母包办孩子一生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有人批评,国内教育最大的弊病是没有一次真正让学生自己选择。当他们大学毕业后,突然要面对选择职业,怎能不茫然?作为全国首家职业规划师资格认证培训及职业规划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6.
孩子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堕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给我缝衣的。”“你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  相似文献   

7.
陈萌 《北京纪事》2015,(9):4-10
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的4个兄妹喝农药导致中毒身亡,这个说法应该是最为客观的一个表达了,据当地村民称,这4个孩子的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的母亲“跟别人跑了”,警方已经排除了刑事案件的可能,同时官方亦不认可是“贫困致孩子自杀”的说法,因为孩子家中楼房估价超20万元,存折中有3500余元存款。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4个孩子要这么做呢?是四兄妹集体自愿自杀,还是15岁的大哥哥引导了他们呢?这个答案恐怕无人知晓,但是有一个话题应该被人们知道,那就是关于留守儿童或者说是外出打工父母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应该怎么过?这个话题不应该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特色产物,更不应该成为社会进步之下的一种不合时宜的“伤疤”。  相似文献   

8.
孙燕 《社区》2010,(24):13-14
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也会有矛盾?当然会有。例如从电话中、亲友的口中,得知家中出了你认为不太“对头”的事情,于是马上就向父母“开炮”,也许你是好意,但听者却未必这样认为;如果你将孩子寄养在父母处。在养育孩子的方式上,你与父母的看法可能更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据福建省福州市政协的一份材料披露,福州现有留守“洋娃娃”近万人,他们出生在美国,是美国公民。而他们的父母侨居美国。父母因为没时间照看孩子等原因,将孩子“快递”回国内,由爷爷奶奶照看。在福州连江县和长乐市,还出现了“洋娃娃镇”、“洋娃娃村”,仅连江县瑁头镇,就有约2200名留守“洋娃娃”。记者调查发现,手持美国绿卡并没有让这些“洋娃娃”变得快乐,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人担忧,未来也因为一张绿卡变成了未知数。  相似文献   

10.
马晓安 《社区》2010,(24):49-50
没有父母不为偏食挑食的孩子头疼,尤其是那些只钟情于汉堡包、甜食的小家伙们!不过,当你责备孩子时,是否已经意识到,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很可能就是做家长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父母这个称谓首先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为人父母既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又是一种对象性的角色。因为你只有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你才成为这个孩子的父母;如果你没有孩子,无论你年龄有多大,你都不能算是为人父母。一旦你成为一个孩子的父母,这个角色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改变。选择做父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中国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管理》2014,(7):44-44
傲慢是个流行病。职场上,“老人”看不起年轻人,觉得他们“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年轻人也看不起“老人”,觉得他们落伍,只是资历老罢了。连小孩子也学会了傲慢,父母老师让他们做什么时,有些孩子竟反问“凭什么”。不少国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教导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封建迷信。可实际上,有几个人真正完整地阅读过一本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08,(16):48-49
十不要: 1.不要欺骗孩子(如孩子父母已经双亡,还是骗孩子说他的父母还活着)。 2.不要向孩子承诺你做不到的事(比如说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 3.不要强迫孩子回忆或说话(不要说“没有关系,你说啊”)。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撰文提出,应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孙云晓认为“家长”的含义就是家庭的统治者,是孩子命运的掌管者。这是个充满封建专制的称谓,与现代教育相修。在许多父母的观念里,“家长制”依旧根深蒂固,许多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中,相当一部分是父母对孩子的恶劣行为所致,有的教师也养成了恶劣的‘该长作风”。如何使孩子成长成才?孙云晓认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空间,时常与孩子讨论对多种事情的看法,不断肯定孩子的多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而如果…  相似文献   

15.
如何养育0-3岁的婴儿?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做法是—一要么由年轻的父母跟着感觉走,要么依赖爷爷、奶奶的传统经验。然而,这个特殊阶段婴儿的“生理”和“心理”生命,究竟有没有比“感觉”和“经验”更科学、更可靠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仔细考虑下列情景:作为9岁和5岁孩子的父母,你认为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当他们还是婴儿,你就开始读书给他们听,给他们买教育性玩具,带他们去图书馆。现在他们在学校里表现不错,你是否可以因此而居功?但是据一些科学家的观点,即使没有你的积极努力,你的孩子可能做得一样好。 例如,亚利桑那大学的罗(D.C.Rowe)在他的《家庭影响的限度》一书中认为,父母亲的作风对孩子的智力没有影响。默里(C.Murray)和已故的赫恩施泰因(R.Herrnstein)在《正态曲线》一书中认为,智力主要是遗传的并因种族的不同而不同。这本书引起了一场争论,随后,《华尔街日报》公布了一则由52名研究人员签名的声明,认为研究“表明在产生智商差异方面,遗传所起的作用比环境因素更大。” 若干年前,许多父母被告知激发孩子的智力是  相似文献   

17.
应对灾难     
《新少年》2009,(5):41-41,45
一年前的“5·12”大地震,摧毁了多少美丽的家园?夺走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多少父母失去了儿女,多少孩子没有了父母。可是,灾难中生存下来的人们,还要面对人生,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防灾和灾后对失去亲人的青少年救助,当成一项重要工作,用温暖的手,抚平受灾人心头的创伤。  相似文献   

18.
霜生半夏 《社区》2014,(4):54-55
你对父母的印象停留在以前,你答应陪孩子玩却经常爽约,“嗯嗯”“好好”“知道了”是你与父母通话的常用语录。为什么我们爱家,却把家抛在脑后?我们渴望互相陪伴,却成了“失陪族”?  相似文献   

19.
世声论点     
《山西老年》2011,(2):13-13
就像父母和孩子同时掉进水里,你救谁? ——中国的养老问题即将压垮40岁~50岁的一代人。赡养一个老人的费用与送孩子读书的费用相差无几,而既是儿女更是父母的“中间层”收入有限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9,(9):52-52
人真是奇怪的动物。醒着的时候烦心事多,晚上睡着了也不安生,失眠、噩梦,那已经是小事了,其实还有很多诡异的睡眠状态时常在发生,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呢?比如“鬼压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