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红 《老年人》2010,(11):36-37
1938年3月,48岁的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随即,白求恩投入到战争前线救死扶伤的工作中。为了减少伤员的痛苦,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1938年,受加拿大共产党派遣,率领医疗队来到延安。1939年11月,因手术时受感染转为败曲症,在河北省唐县牺牲。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的文章中,高度评价他对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他“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3.
白求恩的爱情可以说是经过生死考验的,可是最后也是“死于”细节。 36岁那年,白求恩因为做手术感染了当时被称为绝症的肺结核,他对刚剐结婚两年的妻子说:“亲爱的,我必须向你说明,死神就要来到我的身边,而你才25岁。我不能把肺病传染给你,我要和你离婚。”可法兰西丝依旧寸不不离的照顾他,最后白求恩以拒绝治疗来逼迫爱妻离婚,法兰西丝只好在痛苦中接受了离婚请求。离婚后白求恩依靠自己发明的新疗法以及坚强的意志奇迹般地痊愈。他出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法兰西丝发了一封电报:病愈,对你感情如旧。法兰西丝很快地回到了他身边。有了这样生离死别的考验,按说白求恩和法兰西丝的爱情已经坚不可摧。  相似文献   

4.
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美国访问期间,感受到美国社会中存在一种独特的志愿精神。他认为正是因为美国在政府、企业之外还存在一个强大的非政府组织(NGO)才造就了美国的繁荣。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5.
<正>白求恩在婚姻上的悲欢离合奇妙而又曲折,其经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恋爱-结婚-离婚-复婚-离婚。1890年3月3日,白求恩诞生在加拿大马斯科卡湖畔的一个小市镇。由于家境贫寒,他靠当伙夫、打短工挣来的钱维持自己上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相似文献   

6.
苏光陆 《女性天地》2011,(10):54-55
詹姆斯·苏维茨是加拿大多伦多市立医院的皮肤科医生,读大学时便被自己同胞白求恩帮助中国人民抗战的故事所感染,立志学习白求恩用自己的医术服务中国人民。取得医生执照后,他又刻苦学习一年中文。经过多方接洽,他终于被安排在中国南方的某大医院,做一年的志愿医生。  相似文献   

7.
1934年,当蒋介石开始“新生活运动”的时候,他没有有意识地同共产党在争取农民这方面决一雌雄。他的观点是简单而原始的:通过恢复儒家思想来改造全体人民,但他同时还吸收了基督教的思想和法西斯主义。  相似文献   

8.
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在海明威的一生中,他就像一个命运的战士,宁愿被毁灭,也不愿被打败。他创作了许多伟大的小说,美国人民把他看作美国精神的象征。作为美国现代文学的代表,海明威也是美国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本文主要探讨海明威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9.
张增良 《老人世界》2008,(10):10-11
我像一个饥不择食的饿汉一样,如饥似渴地向延安这座革命传统的金矿汲取着精神营养。南泥湾精神,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徐特立老人的“一辈子做好事”精神,哪一种精神不是我们今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精神食粮?哪一种精神不是激励共产党人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力量源泉?在延安的几天中,我一直被曾经发生在这里的许多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细节感动着……  相似文献   

10.
一念之差来中国 李敦白,1921年8月14日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市,英文姓名是Sidney Rittenberg。他从小就“离经叛道”,常有出人意料的行为。17岁参加学生运动,反对当局的腐败,支持黑人的解放斗争。19岁加入美国共产党。1942年应征入伍,按照军队规定脱离美共。之后,军队派他去学习日文,准备将来做战地日军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草根NGO之惑     
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美国访问期间,感受到美国社会中存在一种独特的志愿精神。他认为正是因为美国在政府、企业之外还存在一个强大的非政府组织(NGO)才造就了美国的繁荣。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NGO发育程度是衡量社会自治与活力,衡量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高效和廉洁的政府、创新和规范的市场、健康和有活力的公民社会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基石。  相似文献   

12.
日前,阿拉伯文版《中国古代寓言选》已在也门共和国亚丁首次出版发行.该书由阿拉伯语副译审、中国驻也门医疗队秘书,周玉森选译.三年多来,他利用工作之余,共选译了120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是我国翻译人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31日,格林斯潘功成身退,卸去他担任了长达18年半之久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一职。年近80岁的格林斯潘在任期内先后历经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四位总统,对华尔街、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世人难以忘却在他努力之下所缔造的美国经济神话——这是让美国人怀念的“格林斯潘时代”。难以忘却的“格林斯潘时代”格林斯潘是公认的美国资本主义守护神。他像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门神一样,帮助美国经济挡住了诸多灾难性的危机。他长袖善舞,成功应对了1987年股市“黑色星期一”,预见并引导美国经济在1…  相似文献   

14.
入党那一天征文人生漫漫,岁月悠悠,多少往事都已经淡忘了。可是半个多世纪前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却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最初知道中国共产党缘于我的大哥,他1927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跟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一直念念不忘党组织,常常向我讲述共产党领导农民闹革命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45年春节前夕,正是抗日战争最紧张的时刻,听说平江县城来了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我便只身前去投奔他们。在离县城10多公里的一个村庄,我看到了这支队伍,一位士兵模样的人走过来,主动和我攀谈。他了…  相似文献   

15.
晨风 《老年人》2004,(11):36-37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人人都会唱的歌#它传唱了几十年#唱遍了华夏大地(大家知道#这首经典之作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然而它的诞生背景和过程却鲜为人知)要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的诞生地*就在今天的北京市西郊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作者曹火星#生于',!#年#河北省平山县人)曹火星原名曹峙#',#)年高小毕业后#考上了石家庄一所中学)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的学生运动高潮)其时*他虽然只有'%岁*但作为热血少年*他的爱国激情在燃烧*他的人生信念也在发生根本转变)怀着+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决心*他和同学们很快做…  相似文献   

16.
<正>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学界的代表作家,也是“迷惘的一代”的重要人物。《夜色温柔》发表于1934年,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完整作品。该书讲述了主人公迪克从一个近乎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沦落为非理性的典型美国式青年的全过程,进而将20世纪20年代,也即爵士时代的美国社会展露无遗,表现了这个时代美国人的精神空虚和道德失落。菲茨杰拉德一向以精妙的象征手法而为人称道。“他的作品中的丰富象征,使我们不得不常停下来反复阅读,才能了解其情节的象征意义。”在该作品中,他更是将丰富的象征意义赋予了书题中看似十分朦胧的两个词语——“夜色”和“温柔”。  相似文献   

17.
对青年的流行看法在美国的报刊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标题:“苏联共青团陷入了困境”(《纽约时报》,1988年2月7日),“共产党官员试图对付迷惘的苏联青年”(《纽约时报》,1984年9月9日);“一个根本问题:美国学生缺乏高级技能”(《锡腊丘兹邮报》,1989年2月15日),“暴力种族主义引出了新人类:秃头族”(《纽约时报》1989年1月1日)。按照这些美国报纸关于八十年代美苏青年的报道,青年正在这两个国家惹出令社会和成年人深感不安的麻烦。在这些由记者、学者和苏联政府官员发出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于凤威 《老年世界》2014,(14):10-11
难忘的外交生涯 1970年5月5日,是郭曰方的29岁生日,也是他生命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他阔别了新婚的妻子,前往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担任随员,具体从事援助索马里项目的管理工作。 赴索马里之后,郭曰方在经济参赞处工作。大使馆里只有40多入,人员少、事情繁杂,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当时,中国援助索马里的项目有国家剧院、国家体育场、贝纳迪尔妇产儿医院、乔哈尔烟草水稻试验站、摩加迪沙卷烟厂、哈尔格萨供水工程以及长达1045公里纵贯南北的贝莱特温至布劳的公路及医疗队等。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句老掉牙的话了。但这是一个极需要力量推动的社会。力量,特别是精神的力量,太重要了!说它是无价之宝,毫不为过。雷锋精神的光芒今天依然闪烁在人类文明的星际,以至于连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也对他顶礼膜拜;陈景润的攻关苦旅曾为浩劫后的共和国迎来了科学春天的第一个惊蛰;张海迪,毅力和意志的女神,她用赢弱之躯矗立起向命运抗争的不朽丰碑……今天,当历史的巨轮驶进21世纪的航道,当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扑面而来,当小小的鼠标把地球浓缩成一个村落,我们才发现,物质的极大丰富并不能完全排斥精神的巨大推动力,尤其是来自杰出人物身上折射出来的那种令人肃然起敬的亲和力、感召力和人格魅力,这种精神内核一旦释放出来,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相似文献   

20.
革命年代成长和成熟起来的延安精神,体现了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也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无论过去、现在与将来,延安精神不可丢弃,尤其在当前步入改革深水区和转型攻坚期的形势下,将延安精神提升到战略高度对于2017年陕西政府工作的现实而言价值重大、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