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5月8日海南万亍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5月27日20天内至少有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而这,还仅仅是被公开报道的案件。在这些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次、多人、多年"这样的恐怖字眼。本应受到人们尊重的老师竟然变成了禽兽,校园也从孩子们的天堂变成了地狱。校园性侵案的频频发生,让人们不免疑惑:为什么性侵案件屡次发生却没有及时被发现。答案也许有很多,包括老师选拔制度的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等等。但在笔者看来,社会公益组织的缺位也是导致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之一。在我国,专业的社会组织在保护儿童免受校园性侵方面上的力量还比较薄弱,防治性侵的社会体系还不完善。在一个由学校、家  相似文献   

2.
近期,全国发生多起儿童伤害事件,成为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一个沉重的话题。从幼儿园虐童、父母虐童,到各地20天内曝出8起儿童遭性侵案,桩桩件件,让人触目惊心,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保护成为社会反思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1月17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召开了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工作研讨会。 通州检察院于去年6月挂牌成立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探索司法社工参与未检工作。作为北京市检察院指定社会调查工作的试点单位,通州检察院引进北京市东城区助人社工事务所的专业社工力量担任社会调查员,  相似文献   

4.
5月8日,海南万宁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了5月27日,这20天里国内至少发生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而这仅是被公开报道的案件。实际中,又有多少孩子被伤害,人们不得而知。即使从性侵幼女案已知的发案率来看,也无法看做偶发恶性案件了;而从涉案的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来看,就更可以看出性质上的严重性。实施犯罪的是校长和政府职员,引发犯罪的因素,不是常见的"孤寡"、"留守"等生活缺陷,而是权力和职务的优势。这就不能  相似文献   

5.
纵观我国刑法变革历程,自1997年刑法典废除流氓罪后,成年男性性权利成为刑法理论上的一个漏洞。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性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同性恋的改观,使得同性性侵案件随之增多。《刑法修正案九》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扩大了性犯罪中猥亵的适用范围,从立法上实现了保护男性性权利,是刑法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新闻事件5月8日,海南万宁发生小学校长带小学女生开房事件到了5月27日,这20天里国内至少发生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同样,在江西类似的案例也有不少曝光,譬如:3月,余干一教师茶水中下药迷奸女生,受害者为此患抑郁症,如今这名男教师已经被一审判刑8年。5月,东乡县某中学老师杨某某数次强行对初二女生小娟(化名)搂抱亲摸,后  相似文献   

7.
世界范围内针对儿童这一“数字弱势群体”的网络性侵行为愈发严重,但传统犯罪治理的一元模式不能对其进行有效且适度的调控。当前,英国围绕“立法者—网络平台方—警务部门”这一治理框架进行了诸多探索,网络儿童保护成效较为明显。实践中,我国网络性侵儿童犯罪治理工作在刑事立法、平台监管、警务执法方面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有鉴于此,在合理提炼、借鉴英国治理经验的基础之上,我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寻网络性侵儿童犯罪治理的多元路径:在刑事立法治理层面,需要精准识别网络空间中性侵儿童的风险因素;在网络平台治理层面,构建以企业合规义务为指引的网络性侵儿童犯罪线索报告机制;在警务治理层面,转变网络性侵儿童犯罪的侦查取证视野。  相似文献   

8.
自海南万亍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以来,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频频曝光。这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了,但其实这仍然只是冰山一角,只不过是被网络曝光出来了的一些案件而已,那些没有案发或者没有被网络或其他传媒曝光的事情恐怕远远不止这些。这提醒我们全社会,尤其是司法机关应当为保障末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为探析"性侵儿童"集体记忆的媒介建构,对《南方都市报》等三家主流都市报中的"性侵儿童"新闻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我国新闻媒体对"性侵儿童"社会记忆的呈现经历了一个从集体失声到开放多元的历程;媒介在报道"性侵儿童"案件时进行着一种仪式化的呈现与编排策略;法制与教育成为媒体报道"性侵儿童"时的主流框架,基于现代新闻伦理道德的考虑,媒体更多地是把创伤复现和创伤处理置于两元对立的地位,对被侵害儿童的"创伤叙事"进行了遮蔽和掩盖。  相似文献   

10.
最近的20天中,媒体出现8起幼女被性侵的案件。直接暴露了我国的青少年保护上的法律不到位,让性侵行为犯罪成本过低,使犯罪分子心存侥幸,最终导致性侵幼女现象频发。刑法第三百六十条规定:"嫖宿不满十四周岁幼女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嫖宿幼女罪一直是性侵幼女犯罪行为的挡箭牌,几乎所有性侵幼女的罪犯,都用嫖宿幼女罪来给自己开脱,而且屡试不爽。6月21日,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蒋月娥称,全国妇联还开展了受暴力侵害和拐卖被解救儿童临时监护制度的专题研究,已通过提案、报告等不同渠道提出了关于废除嫖宿幼女罪的议案。如果这  相似文献   

11.
正警情通报2019年6月30日22时许,普陀警方接王女士报警,称其女儿被朋友周某某(女,49岁,江苏人)从江苏老家带至上海并入住本市一酒店,后其女儿在房间内遭到一男子猥亵。接报后警方高度重视,迅速开展相关工作。7月1日下午,在警方工作下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男,57岁,江苏人)至公安机关接受调查。7月2日晚,犯罪嫌疑人周某某至公安机关自首。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周某某因涉嫌猥亵儿童罪已被普陀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2019年7月3日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中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由于种种原因只能留在农村老家由代理人监护抚养甚至独自生活的未成年人。近年来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这种非常态的亲子关系及其对当事人乃至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14年6月,笔者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七里岗乡中心小学以实习教师的身份对该校留守儿童进行了初步考察,本文为笔者在此基础上就留守儿童现状、成因及有效关注的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6月8日发表了一份名为《中国互联网状况》的白皮书。根据这一官方文件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中国3.84亿网民中,未成年人约占1/3,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这是一个带有强烈冲击力的讯息。从这组数字中,不难得出如下重大推断: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18,(10):12-12
2018年3月24-29日,江西省南昌市、宁都市、新余市与湖南省长沙市、冷水江市、株洲市先后迎来了报告团第七组的成员。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涉性犯罪案件数量呈波浪状不断上升:犯罪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至17周岁.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强奸案。在涉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90%的被告人曾受过黄色书刊或影视、黄色网站的影响。未成年人有强烈的好奇心,自控能力非常弱.大量的色情影视、书刊.正是满足了未成年人的好奇心.使他们抑制不住生理躁动,走上了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6.
参考消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NO.1中新网——影视作品过度宣扬女性暴力文化 日前,海淀区检察院对两年内女性案件调研发现,犯罪女性中25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检察院经分析后认为,影视作品过度美化暴力是女性犯罪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 据调查,女性犯罪主体趋于年轻化,未成年人犯罪占一定比例。其中25岁以下25人,占总人数的58.1%。年轻女性面对学习、工作、婚姻等各方面的压力较大,如果这些个人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引发暴力犯罪。另外,女性犯罪人的犯罪对象多为其同  相似文献   

17.
印证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审查认定证据的重要方法,但在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其局限性日渐凸显.破解性侵未成年人案件证明难题的关键在于经验法则的引入,以弥补印证在"单一证据定案"方面的缺陷.经验法则契合审查判断未成年被害人陈述的特殊要求,具有评价证据能力、证明力及推论事实的功能,可以作为连接证据与事实的桥梁,帮助司法人员进行事实认定.应明确在此类案件中以审查"被害人陈述可信性"为中心综合运用经验法则判断;引入最佳解释推理以规范经验法则运用;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及经验法则运用的公开.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及其重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的重大进展,具体体现在四大方面:从控制走向尊重,法典精神得到了重大提升;严密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正式确立了“政府主导、司法保障、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加强了与国际儿童保护规则的衔接。新法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可操作性问题,这是由《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居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中“小宪法”的地位所决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不应与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保护法混同,而应成为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儿童法(或者称为未成年人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愈加重视,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权益保护、犯罪预防工作日益增强,社会各界给予了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心血。1999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作为我国第一部预防犯罪的专门立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在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该法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立法上和实践中的缺陷开始逐一显露。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的实践,揭示我国现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存在的缺陷,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上海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刑事犯罪总数的6%-7%。在惊人的数字后面,深深地烙上了社会大变迁时期的时代印记,贴上了大都市、城市化与社会流动的色彩标签。一、上海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结构性变化1.外地来沪未成年人犯罪急剧上升近年来,由于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流动频繁,上海地区的外来人口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外地来沪未成年人犯罪,十年来逐年上升,已占上海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40%,而且,这种上升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成为影响上海地区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海地区外来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着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