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剩客”     
《职业》2011,(22):4-4
眼见毕业日期越来越近,各大高校内的毕业生行色匆匆,都忙着找工作,忙着搬行李到新的根据地。但有一部分人,仍然手握简历在各大人才市场徘徊观望。他们成为了大学校园里的“毕剩客”。所谓“毕剩客”,是指一毕业就失业的应届毕业生,或毕业很长时间没有工作,整天为择业就业问题犯愁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正卫哲用仅仅十多年的时间就像坐火箭一般完成了"从士兵到将军"的职务升迁,跟他在职场中的"归零心态"不无关系。那一年,卫哲从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应聘到了一家证券公司做总经理秘书。堂堂的名牌大学优秀毕业生,去做秘书,是不是屈才了?卫哲却不这么想,他告诉自己:"以前的一切全都掀过了,摆在你面前的又是一张崭新的白纸。"  相似文献   

3.
"慢就业"是对应届大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内暂缓就业状态的客观描述。如何正确看待"慢就业"现象,引导毕业生走出消极就业的误区,树立正确就业观和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应对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4.
《职业》2009,(1):61-61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们的不利影响,北京高校毕业指导中心增加了北京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次数,从2008年11月20日开始直到2009年1月末,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都可以免费参加. 用人单位招聘量"缩水"  相似文献   

5.
李黄珍 《职业》2014,(25):32-33
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第一份工作都找好了吗?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都很想知道自己专业的学长们都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这些工作的薪水情况又如何?为了帮助应届毕业生更好地择业,智联招聘根据自身庞大的简历数据库,分析了不同专业的职场人士所从事的岗位情况,从而了解到各专业职场人士最热门的5大就业岗位;智联招聘描绘了热门岗位薪酬情况,希望能够帮助应届大学毕业生更好地择业,  相似文献   

6.
临近毕业,今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更是大于往年。来自就业市场的种种信息表明,技能型人才受到企业追捧,而部分没有专长的大学生迟迟找不到工作。就业市场上的一冷一热,反映了我国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  相似文献   

7.
正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一片哗然。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之术,唯一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自己。炎炎夏日,一些毕业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开始为他们的梦想发力。另一边,也有不少人还"待字闺中",没找到理想的落脚点。每年的毕业季之后,这种现象都会不断重复上演,而各种发声媒介也都在念叨今年的就业形势有多严峻,高校毕业生数  相似文献   

8.
《职业》2007,(25)
面对就业难,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怎样?是不是所有行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薪酬都采取了"打压政策"?哪些城市最能吸引应届毕业生?学历对薪酬的影响到底有多少?应届毕业生都流向了企业的哪些部门?中华英才网最新薪酬调查数据分析为您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9.
李卫光 《职业》2007,(21):27-28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据了解,今年2007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五一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推出精心制作的特别节目"青春的选择".该特别节目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从多层面、多角度反映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七集节目中,有寻找新职业的大学生:长春工业大学2007年应届毕业生裴旭,选择了与自己专业并不对口的男育婴师的职业;2003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叶从,经过了三年的"啃老"(靠父母供养)后,开始学习修脚,成为了正式的修脚工.也有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从小患有小脑偏瘫的何志雄以双学位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在就业市场上屡屡碰壁后,拿着母亲资助的1000块钱,在社区里租房开办电脑维修店."青春的选择"还介绍了一群在北京求职客栈里的大学生,他们当中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有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还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的求职道路都并不十分顺利.……  相似文献   

10.
经历是财富     
黄昕 《职业》2003,(8):1
日前朋友来访,问起最近忙什么,朋友说在忙着给孩子找工作单位。我记得朋友的孩子还是大三,“还有一年呢,忙什么呀。”朋友曰:如今就业形势紧张,早点动手,好歹找一个工作先干着,至少可以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否则,等到毕业时还不能落实,就会在履历表上留下空白,就业就会越来越困难了。 确实,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前些时候报道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50%,最近有关部门采取了诸如网上招聘大会等许多措施,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估计形势应当略有好转,但也高不到哪里去。明年的就业形势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好转,及早动手解决就业问题实为上策。 当前,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对各类学校的毕业生,国家早就取消了实行分配的政策。但是,毕竟在我们国家,大学毕业生作为我们社会的高知识群体,仍然属于“稀缺”的资源,全  相似文献   

11.
先就业后择业不失为一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要招聘两三名编辑,编辑部接待了好几十名求职人员,其中绝大多数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从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今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对他们每个人来说,编辑部都不是第一家求职单位,而对其中绝大多数人来说,也将不是最后一家求职单位.于是,我们决定做一期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专题,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关心他们.这期的"特别策划"一共登出了4篇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文章,有我们的记者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综合分析,也有关于就业中的户籍问题、性别问题的专门采访,还有一位毕业生写的求职经历.  相似文献   

12.
潘瑞宝 《职业》2013,(22):72-73
最近我看到各大媒体把2013年毕业季描述为中国“最难毕业季”,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焦点。据科教人才网统计,2013年有699万应届生从高校毕业,截至5月13日三方协议签约率只有35%。所以,2013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在我看来,今年的毕业生找工作也并非难到没有办法。虽然今年毕业生人数多和工作机会有限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但其实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近些年一直不乐观,只是今年比过去几年难一点而已。所以给今年毕业生的忠告是,与其对数字表示惊讶,不如认真思考如何让找工作变得不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延伸,教育制度与教育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高,各类高校层出不穷,大学应届毕业生数量增长。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国家明确要求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又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然而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当今大学生仍旧面临着诸多难题。本文基于安徽财经大学"凌微思锐调研队"于2017年冬就"财经类大学本科生创业就业发展前景"的主题调研活动成果,根据现今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总结出当今大学生创业就业所需具备的部分共同潜质。提出了自我定位、发展规划、再学习、企业文化这四个当今大学毕业生必须重视的方面,旨在提高当今大学毕业生未来就业能力或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徐迅  方雅静 《职业》2008,(33):67-68
<正>对多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表明,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派遣的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大部分,同时还有不少毕业生选择合同就业、灵活就业,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工作,即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经济收入,这也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就业"。但近年来,出现了"NEET",即非被雇佣、非继续深造、非接受相关培训的现象,以及部分毕业生仅仅因为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出国、  相似文献   

15.
泓泉  殷轩 《职业时空》2005,(3):20-20
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1月26日至27日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杭州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这是浙江省内招聘规模最大、参会单位最多、提供专业最广、需求人数最多的一次应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杭州娃哈哈、杭州汽轮机和杭州工交集团等400余家单位参会设台,立足杭州,面向全国高校招聘市场营销、计算机和机械电子等40余个专业的10000余名应届毕业生。高校毕业生要尽快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除符合就业政策、就业条件和就业需求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工作人员根据高校毕业生择业与就业的经验体会,总结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十个注意"的技巧,供正在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1月26日至27日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杭州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这是浙江省内招聘规模最大、参会单位最多、提供专业最广、需求人数最多的一次应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杭州娃哈哈、杭州汽轮机和杭州工交集团等400余家单位参会设台,立足杭州,面向全国高校招聘市场营销、计算机和机械电子等40余个专业的10000余名应届毕业生.高校毕业生要尽快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除符合就业政策、就业条件和就业需求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工作人员根据高校毕业生择业与就业的经验体会,总结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十个注意"的技巧,供正在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参考.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介绍:由于高校持续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增长,2003年至2007年的大学毕业生,分别为212万人、280万人、338万人、410万人、497万人。而2008年,预计超过550万人。面对就业严峻和扩招带来毕业生人数大增的双重挑战,高校毕业生的压力前所未有。截至2007年10月底,尚有19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然而,有很多家长脑海中依然残留着旧观念,认为孩子只要上了大学,就业肯定比没读大学要强很多。为此,他们不惜砸锅卖铁把孩子送进大学。而有些大学生毕业后却很难找到好工作,只能在父母美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夹缝中,艰难地生存……本文主人公就是一位毕业后饱经求职挫折的女大学生,由于不忍戳破家人的厚望这个美丽的肥皂泡,最终选择了一条回报家人的"捷径"——在夜总会做"陪酒小姐"。孰料,上班不到3个月,她在包厢里遭遇了一个无良客人的性侵犯……一个女大学生,为了求得生存去走这种灰色捷径值得吗?她的故事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8.
杨京 《职业》2017,(12):56-57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高校毕业生规模依然保持着上升的态势.相关数据表明,2016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65万人,再加上留学归国人员和往届毕业生,求职人数更加庞大.《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指出,要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力争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完善实名精准服务制度,促进人岗匹配,建立专门台账,提供"一对一"指导和服务.可见,我国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那么,大学生毕业不选择就业或者不着急就业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引导离校毕业生就业?如何调动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爽 《职业》2015,(4):96-97
由于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2015年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种形势在未来几年内仍难见好转。因此,高职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正视自身问题,做好充足准备,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就业能力,成为职业化人才。  相似文献   

20.
郑丽丽 《职业》2016,(22):31-33
每到大学毕业季,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备受社会关注。我国实行教育体制改革之后,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方向逐步迈进,就业模式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每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总体呈现出一个梯形递增的趋势。其中,2010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1万,2011年为660余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为699万,2014年为727万,2015年达到750万,到2016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770万。与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相伴随的,是大学生就业的总体情况并不十分理想。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尽完善,以及社会提供的职位需求相对有限等各方面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临近大学毕业季,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