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许多人,在人际交往中会无意识地强求别人的喜欢。所以他们的精力经常放在如何提高情商上,喜欢猜测对方的喜好、照顾别人的情绪,每天出门前照镜子:我这样得体吗,可爱吗,别人会喜欢我吗?这种人际交往方式,成本很高。因为"喜欢"是一种感觉,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感觉,你必须让自己适应不同的人、不同的感觉,在每个人身上花费不一样的心思。并且最终,他们喜欢的,可能也并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在他们身上花的心思。  相似文献   

2.
正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你总有知心的人、友好的人。一旦看到他们受欺侮、吃亏受气,你能不同情、气愤而要尽力相帮相助吗?  相似文献   

3.
你很精明吗?     
1、工作或学习之余,你和周围的人聚在一起聊天,你希望: A、自己能成为这群人的中心人物。 B、只做听众就行: C、参与其中,但不做“出头鸟”。 2、你在社交活动中遇见两个人,一个比较斯文,一个比较鲁莽,你和他们交往的结果会是: A、和其中一个较亲密,难于接受另一个。 B、不想再继续和他们交往了。 C、你左右逢源,和两人相处得都很好。 3、你的身边常有一些人对你关怀备至,对此,你: A、感到局促不安。 B、感到心安理得。 C、不想接受别人过多的关心。 4 庄廷个热闹的场合 你一卓汛很愉快地和别人玩乐 热闹过。。…  相似文献   

4.
王虹 《现代交际》2005,(10):16-16
生活中总会遇到不讲理的、脾气暴躁的人,被动挨打不是办法……“不讲理的人,说话做事伤害别人的人无处不在。如不讲理的老板、同事、售货员、邻居甚至家庭成员,他们总是想给别人带来痛苦。”心理学家盖利夫如是说。假如一个不讲理的人对你有这种倾向,你必须采取行动。被动挨打只能使不讲理的人气焰更嚣张。不讲理的人总是寻找软弱可欺的受气包,态度果断严肃会让他的行为立刻停止。  相似文献   

5.
张凯 《伴侣(A版)》2008,(7):30-31
正有意识地牺牲自己而帮助别人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但许多人却在无意识中不自觉地牺牲自己而迎合别人,这些人是失去自我的人。你是否因为别人表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就改变自己的立场?你是否因为别人不同意你的意见而感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在嘈杂环境中听人说话感到吃力,小声听不见,大声又受不了;当别人说话时他们常打岔,常常发生很多笑话;看电视、听收音机时常将声音开得很大,但此时别人却无法忍受;当别人有说有笑时,他们常常独自离开或者睁大眼睛发愣,由于缺乏与人交往,他们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古怪,严重者可能引发老年性痴呆。  相似文献   

7.
正眼镜的意义不仅仅限于让眼前的景物变清晰,它也间接地透露出你的性格。手指从鼻梁处向上推眼镜。这类人通常性格比较内敛、细腻,跟别人交往时属于"慢热型"。想要跟他们交朋友,你一定要主动,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即使和要好的朋友在一起时,他们也常常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在群体中,这类人属于两个极端,要么人缘很好,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外国人来中国,一定对一个叫"别人"的人感兴趣,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过他。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他们最爱对孩子说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你怎么就这么闹?""你怎么不跟别人家的孩子学学,成绩这么差!"……我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小孩。不幸的是,如今我已为人父母,却仍有很多小孩还在经历和我一样的痛苦。诚然,关注他人、从他人生活中获取经验,是非常正常和积极的人类生存方法。可是,不少父母运用此法却只完  相似文献   

9.
忘记一个人的名字时该怎么办呢?1、如实相告。不必浪费时闻、煞费苦心地去想你本该记住却忘记了的姓名,只需说:“对不起,我认识您,可是忘了您叫什么,请再告诉我一下好吗?”说这话时要轻声并稍带歉意。2、伸出你的手自报姓名,90%的情况下对方会友好地回应。其实,你忘了别的姓名,别人也可能忘了你的姓名。先说出你的姓名会缓解时方的不安,并为他们提供了自报家门的机会。最好记住别人的姓名。别人向你自我介绍时,应该读读他们的名片并重复一下他们的姓名。重复对方的姓名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而不是想着自己下一句该说什么。  相似文献   

10.
王玉 《老人天地》2010,(7):30-30
“你要去哪.跟谁在一起,几点回家?”“你穿这件衣服太难看,叫你不要去那家商场买衣服,就不听我的。”原先精明干练的丈夫退休回家。个性却变得爱与人抬杠、固执、喜欢支配、婆婆妈妈、唠唠叨叨……  相似文献   

11.
痴情男人的第一个特征:他痴情于某一个姑娘之后,就会失去爱上别人的能力. 痴情是好事情吗?当然是好事情. 其实女人最希望遇到的,就是男人爱上她之后,完全失去爱别人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痴情男人简直是绝好的男人了.但为什么,还说他们是渣男呢? 因为他们不是为你痴情,而是痴情于别的姑娘.而且痴情上别人之后,就失去了爱上你的能力. 也就是说,他对别人是痴情,而对你是绝情.  相似文献   

12.
切斯菲尔德勋爵(1694-1773),英国著名的外交家兼作家,曾任驻荷兰大使、国务大臣等。他风流倜傥,在英国是讲究礼仪的典范,以著作《给儿子的信》而闻名于世。本篇选自其中,是他给儿子的家书。亲爱的孩子: 惹人喜爱要有必要的条件,但这又不是一门易学的艺术,而且很难将其归纳成规则。你自己的良知和观察力将会比我教授给你的还要多。“你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去对待别人”,这是我所知的取信于人的最好的办法。细心留意别人怎样做让你愉快,那么很可能你做同样的事也会让别人愉悦。如果别人对你的性情、兴趣甚至弱点甚为关心,让你满心喜欢,请相信,你对人施以同样的热情和关照,也一定会使他们欢心。与人结伴来往时,需因循其中的氛围,勿矫揉造作,发现同伴的幽默之处时就开怀一乐甚至调笑一番,这是每个人对群体应具备的态度。在人前不要说瞎话,没有比这更让人讨厌和不悦的事了。  相似文献   

13.
一个管理者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在于弄不清楚管理自己还是管理别人。一个人印了名片当上总经理之后,你会发现他开始抱怨别人,似乎管理就是管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且只要管理不好就是别人的错,炒人、骂娘、与同伴勾心斗角,反正自己没错。实际上,一个人群行为的发动者是它的组织者,也就是董事长、总经理,目标是他们定的,组织架构是他们定的,牢牢把握主动权,所以所有的责任都应该归在他们身上。管理者的行为是第一重要的。就像发牌者和接牌者的关系,发牌者有  相似文献   

14.
世相写真     
《老年人》2012,(5):19
◎网上有句流行语",老子是儿子的通行证,儿子是老子的墓志铭",说的是一些富家子弟因惹事而坑爹。这些事件不是一起两起,为何别人的教训唤不醒这些当事人?——让当今许多人困惑不解的事情◎如果你是讲理的人,别人可能不怕你,但会尊敬你;如果你是不讲理的人,别人可能怕你,但不会尊重你。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沉默是金,倾听为玉。但多数人恐怕都不太理解其中的玄机,因为人们大都喜欢讲话而不愿沉默,更不善于倾听。 其实,倾听与讲话一样,都是重要的交流思想的方式,只是倾听没有讲话那么咄咄逼人、锋芒毕露,倾听式的交流是平淡的、从容的、潜移默化的。倾听不但是你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别人对你的信任。相对于巧言善辩的讲话者,默默无闻的倾听者似乎更为高明。因为他们似乎只需要随便听听,就可以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看重。让人听你唾沫横飞、滔滔不绝地讲两个小时,他不一定会对你表示赞赏;但你若是耐心地听别人讲了两个小时,他一定…  相似文献   

16.
正一婚姻生活中,当爱人出轨了,别人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充满同情和怜悯。如果你向朋友倒苦水,朋友可能会劝你,他(她)都出轨了,你竟然还原谅?如果你说出一些你想原谅的理由,说出你的难处,他们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可能会觉得你没用、懦弱、没骨气。很多网络上的鸡汤文也在告诉所有人一个道理:出轨的人不值得原谅,出轨是婚姻最后的  相似文献   

17.
冈子 《职业时空》2005,(7):16-17
人在职场,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相信没有哪个人喜欢总被别人批评,但职场如战场,如果没有抗战能力,麻烦总是自动找上门,似乎注定了你是别人的"出气筒".其实,很多时候做"出气筒"并非你本意,也并非你不够努力,只是有许多Office里的门道你还没弄懂摸熟,无意间冲撞到了禁区,变成了被挑刺找茬的出气目标.面对向你撒气的上司、同事……你的忍耐性有多大?如果他们语言过激、行为过分,达到你不能承受之痛时,你必须翻身反击.  相似文献   

18.
七嘴八舌     
《老年人》2007,(8)
名人名言⊙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英国诗人雪莱眼中的过去和未来⊙每个人都有他的路,每条路都是正确的。人的不幸在于他们不想走自己的那条路,总想走别人的路。  相似文献   

19.
梁枫 《公关世界》2008,(8):23-23
作为一个领导,如果想让别人用自己的旋律来演奏乐器的话,必须理解人的情感模式。要领导一群人、一个团体,你如何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让人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这方面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怎样才能发挥你员工的最大潜力呢?这些员工希望有什么因素刺激他们工作,他们希望有一个好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魏杭州 《老年世界》2011,(22):20-20
网络里,啥人都有,这是大家常说的话。 对此,我心中有疑问,那七八十岁的老人总不会有吧?朋友说,你这是抬杠,哪里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上网呀,我哈哈笑。可最近,这疑问却被我自己否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