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保红 《老年世界》2013,(13):13-13
四姨是我母亲的亲妹妹,小母亲3岁。她从小就很聪明,特别是她那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人见人爱。不知道的人,根本就看不出她是一个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四姨心地善良,她常常把自己穿半旧的衣衫,送给衣不遮体的乞丐,也常常把到嘴的饭菜,送给那些孩子多、吃不饱的母亲,她知道:孩子嗷嗷待哺,母亲吃不饱,哪来的奶水呀。母亲生下我第二天,我还未吃上奶水,母亲就与世长辞了。没有办法,爸爸不能瞅着我活活饿死,就把我送到外婆家,计划把我送人,这样,也好留下一条性命。四姨知道了要把我送人,说什么也不让。外婆气急了,用手和四姨比划着:“不送人,你养啊……”  相似文献   

2.
安宁 《现代妇女》2007,(10):36-37
1我的几个哥哥姐姐都管她叫姨,唯独我,叫她姨娘。我一岁那年的某个春日,她花费了几个小时,终于教我学会了平生第一个词语:姨娘。二十四年前,她还是个羞涩的新娘,并不懂得怎样养育一个小孩,所以当母亲因为虚弱,无力再供养我这第四  相似文献   

3.
胖姨的婚事     
胖姨是我母亲的好友,因其身宽体胖,性格热情开朗,我这个做女儿辈的,总是大大咧咧地叫她胖姨。4年前,胖姨和老伴李叔开着一家副食品店,店不大,来来往往的顾客倒是不少,生意十分兴隆。李叔是个厚道而又细心的男人,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老两口相濡以沫,日子过得平淡而快乐。可是,李叔有一天突然撒手西去,让胖姨没了比翼齐飞的伴儿。失去老伴的胖姨顿时像失去了主心骨,少了往日的欢笑。那阵子,她几乎足不出户,小店的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后来,就出租给了别人。我母亲常过去劝慰她,话语中只要提到李叔的名字,她就会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4.
正外婆本来是想把真相告诉他的,突然什么都不想说了,只趴在他跟前呜呜咽咽地哭。外婆一辈子不曾嫁人。外婆不是我的亲外婆,她是子衿姨的娘。我母亲从小就和子衿姨要好,她们两家住对门,数着日子一起长大的。我小的时候,母亲忙着做活贴补家用,常把我送到外婆家去。子衿姨很疼我,视我如己出。在我歪着脑袋想该如何称呼子衿姨她娘的时候,子衿姨摸摸我的头,笑盈盈地说:"叫外婆。"  相似文献   

5.
家务公开     
凌传昌 《老年人》2005,(3):32-32
我的老伴人勤快,待我也不错,可就爱唠叨,让人烦。只要我在家,她就会挑剔指责,说三道四,从拖地到做饭,从买菜到花钱,从人情到子女,反正把我说得一无是处。以前,我忙工作,在家时间少,偶尔听她唠叨还不觉得怎么刺耳。可是,我退休这些年,迷上了“爬格子”,需要清静,她却吵得我心烦意乱,一天到晚也写不出几行字。有时忍不住,顶她几句,那简直就像捅了马蜂窝,麻烦更大了。 一年前,我开始考虑如何治治老伴的唠叨病。稍作回忆,我发现她叨唠得最多的是两件事,一是家庭财务,二是家务活。记得退休刚开始写稿的时候,我每个月从退休金扣留了100元用于买邮…  相似文献   

6.
文化宫     
《老年人》2009,(3)
唠叨小张的老婆爱唠叨。一次小张对朋友说:"我老婆去海边度假回来,你猜结果怎么样?"朋友猜不出来。小张说:"她的舌头晒黑了。  相似文献   

7.
妻子的唠叨曾给我家带来不和谐的插曲,当我真正懂得了唠叨,经营了唠叨,唠叨便成为了家庭生活中最优美动听的华丽乐章。我和妻子林小洁是一起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同学,在我们结婚前像所有的恋人一样,被浓浓的爱意包围着,  相似文献   

8.
独自的夜晚我有一个梦想。从她身边,完全地,彻底地,毫不迟疑地逃脱,音信全无。我本不应该这样做,我是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我需要按照妻儿的心愿按时回到家里,接受她烹饪出来的美味也接受她的唠叨和盘问。但我还是这么做了,鬼使神差。下午五点,准时下班,我握着  相似文献   

9.
在东方物探公司新安离退休管理站所管辖的四个社区、13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中,站长白艾红有口皆碑。谁有困难都会给她打电话,心里有什么郁闷、想不通的事,跟她唠叨唠叨,她都会尽自己所能为老同志解忧。白艾红经常说:“为老同志排忧解难是我的工作,他们能心情愉快的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6年来,白艾红先后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离退休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东方物探公司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巾帼先锋荣誉称号。白艾红带领的管理站还荣获了东方物探公司授予的先锋班组、创先争优十大文明窗口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老伴的唠叨是半路出家,可算是自学成才。要问何时发觉她开始唠叨的,还很难说出准确时间。它有个孕育、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一句话,发觉她唠叨时,已经是具备相当的水平了。  相似文献   

11.
她父亲的眼神,让我感到害怕苏娅是我在此前供职的那家外贸公司认识的。因为同在一个部门,又出奇得投缘,所以当我后来决定辞职离开、另谋高就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了几乎无话不谈的闺密。苏娅的家在外地,我和父母亲同住。于是有了什么心事,譬如和男友生气了、不想听爸妈的唠叨了等等,我都会去她那儿住上一晚。两个人喝着红酒,直到聊得山穷水尽,才会在半醉中睡去。  相似文献   

12.
胥雅月 《老年世界》2009,(14):20-20
老家的哑姨,她的儿子还没过周,男人在外做工不慎从高楼上跌下身亡。全村人都同情凄苦的哑姨,劝她为丈夫守孝一两年改嫁重寻新的生活。可哑姨拒绝了人们的好意,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牙牙学语,哑姨总爱把他抱到人多的地方。人们清楚哑姨的用心,这个抱过孩子,那个亲亲孩子,且不住地教小家伙学说话,乐得哑姨笑出眼泪……然而,孩子毕竟和哑姨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任均 《中外书摘》2011,(1):15-18
孙维世是我二姐任锐的女儿,我的外甥女。她父亲是孙炳文。从幼年时候第一次见面,到“文革”开始后最后一次见面,我叫过她的小名“小兰”,也叫过她的学名“维世”——这都是她的名字,她却一直管我叫“六姨”。但是,虽然我长她一辈,却只比她大一岁,我俩是从小一起玩儿的最要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14.
婆婆爱唠叨,弄得我心里很不痛快。丈夫说,她唠叨你装没听见不就行了,较那劲干什么?话虽这么说,我还是难以适应,于是,极力怂恿丈夫搬出来单过,免得日后生出矛盾。  相似文献   

15.
做好父母     
<正>QA高考在即,女儿却忙着开网店女儿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成绩很好。但我最近发现她竟在开网店,店子开了近两年,有了近万元的小金库。女儿说商店是和一个朋友合作的,不耽误学习,所以她不会因为高考而放弃开店。我怕影响她,不敢多唠叨。但她做生意肯定会影响高考的呀。  相似文献   

16.
品味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我曾经很讨厌老伴的唠叨,尤其是在心烦意躁时。好在她的唠叨不是暴躁的斥责和恶毒的挖苦,而是温柔的倾诉和友善的埋怨。所以,真要抵制和回击总是于心不忍,就只好麻木地不予理睬,或者装聋作哑,躲之避之。这样经历得多了,老伴的唠叨有所收敛了。然  相似文献   

17.
童年像取暖器,暖了自己,也暖了亲人!母亲在我耳边絮叨着:你大舅、二舅去打工了,你三姨、四姨去打工了,你表叔、表姑去打工了,你小时候的同学、玩伴儿去打工了……在长久的沉默中,我急忙问:孩子,孩子,他们的孩子怎么办?能怎么办?都还留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过,有的一个人过,可怜的孩子!母亲并不知道,这样的一群孩子,  相似文献   

18.
赵文静 《老年人》2008,(5):29-29
周末在家陪母亲看电视,一档关于美容的节目让母亲很是感慨,她说,看看现在的人多有福,多会享受,硬生生就把个四十几岁的人美得跟个三十岁的人一样。不像我们那会儿,风吹日晒的,三十不到却像个四十大几的人了。母亲跟我唠叨着,看得出,她是打心眼里羡慕。  相似文献   

19.
在为罹患乳癌的50多岁的雪姨(化名)服务的过程中,我与雪姨夫妇有近5个月的深入接触。我始终尽心尽力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链接资源,没想到却由此引发了一些误会和尴尬。  相似文献   

20.
张萍的三个女儿,一个比一个漂亮。 在这江北最大的服装市场,她的三个女儿就像她那三个生意红火的时装店 一样,叫人眼热。 每次张萍到外地进货怀一种倦然踏 上旧途,总有种难以言说的满足:熬过来 了,终于熬过来了!当年被视为累赘的三 个女儿,如今给她带采多大的荣耀啊。在 市场上,工商和说务的小伙子们都给足 了自己面子,一个比一个嘴甜地叫着张 姨。店里生意好,外地的客商争着与她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