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士孙凤鸣 1935年11月1日上午,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开场了。开幕式结束,一百多名中央委员相继步出大礼堂,一齐来到中央政治会议厅门前摄影。这些人分五排站立,第一排是汪精卫、张静江、阎锡山、张学良和张继等人,唯独没有蒋介石。记者和工作人员面对中委们站成了一个半圆形,中央安置了照相机和电影摄像机。  相似文献   

2.
正蒋介石当上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后,身边开始有保健医生为他料理早中晚三餐。蒋介石要求内务科每天早餐做一碗糙米粥给他吃。他这样做,是听从夫人宋美龄的劝告。宋美龄对他说,许多人都以为细粮和白面中营养成分高,其实不然,好吃的东西往往缺少营养价值,粗粮中才含有人体最为需要的维生素。蒋介石说:"既然糙米有益,为什么每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震撼着摇摇欲坠的反动政权,成为人民革命运动的先锋队和号角手。毛泽东同志曾撰文高度评价了这一时期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他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  相似文献   

4.
他曾是孙中山的警卫,后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干将;他既为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又敢于和他唱对台戏;他在抗战中虽创下辉煌战绩,胜利后却被解除了兵权;在辽沈战役中他暗做“内应”,配合了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事后却成了中共公布的战犯;蒋介石下野后,他逃到香港隐居,1955年初却突然返回大陆……这就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卫立煌曲折而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刘中满 《老年人》2014,(6):24-25
正2013年12月的一天,李延老人收到一封来自国家信访局的回信,信中说:"您近期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我局已报送中央领导同志参阅。感谢您对国家海洋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继续就您所关注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一位居住在长沙的古稀老人,为何对国家的海洋事业如此关注?他对所要实现的"海洋强国梦"为何总是那样魂牵梦绕?寻根溯源,还得从头说起。李延1943年出生于延安,1946年跟随父母来到哈尔滨生活。时间长了,他对大马哈鱼在黑龙江流域产卵却执意游向太平洋长大  相似文献   

6.
正"不屈不淫征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这是1941年3月重庆《新华日报》送给马寅初先生六十寿辰的贺幛寿联,这寿联概括了他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不唯名、不唯上,而唯实的高风亮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马寅初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他当过蒋介石的老师,但当蒋介石叛变革命,与人民为敌后,马寅初就和蒋介石断绝了师生之谊。仅1940年一年之内,马寅初就在"中国经济学年会"等大会上,骂了蒋介石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骂得尖锐深刻。马寅初在11月一次公开演讲中说:"有人说他蒋委员长是民族英雄,我马寅初认为他不够格,他只是家庭英雄。他若要做民族英雄,必  相似文献   

7.
茅悦 《老年人》2014,(5):40-41
正1948年1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发起了对国民党军战略性进攻的淮海战役,国民党军节节败退。预感到大厦将倾的蒋介石开始准备后路。11月24日,蒋在其日记中写道:"若要民族复兴,重振革命旗鼓,能舍弃现有基业,另选单纯环境,缩小范围,根本改造,另起炉灶不为功,现局之成败,不以为意矣。"这里的"单纯环境",便是台湾。蒋介石迅即密令蒋经国与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尽速将存放在中央银行的黄金、外币移存台湾,作最后抵抗之准备。  相似文献   

8.
正1933年春季的一天,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在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召见陈赓曰:"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1943年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将军忽然抓  相似文献   

9.
五十多年前,国民党退踞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隔海相望的政治格局,但国共两党都不希望出现两个中国。1956年春天,蒋介石收到一封中共中央专门写给他的信,信中提出了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及完成统一大业的设想,在结尾处还特别写道:“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蒋介石读罢,沉吟良久。此时,在他心中也已产生与中共领导人接触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正>现年93岁的沈安娜是中国共产党打入国民党内的一名谍报人员,隐蔽时间从1935到1949年,长达14年之久,其中有11年是在国民党中央核心机关里。蒋介石在国民党会议上的多次讲话,都是由她记录。凭着多年做情报工作练就出的记忆力,沈老不需要翻阅任何资料,就能清楚地讲出六七十  相似文献   

11.
"老谢!"校长这样叫他. "老谢!"同事这样叫他. "老谢!"学生也这样叫他. "老谢!"几乎是学校所有人对谢连喜的称呼. 其实,"老谢"不老.到他离开的那天,他还没满55岁;"老谢"职务也不高,只是学校的一名普通老师,兼任学校校企合作处的副主任.但校长、同事、学生叫他"老谢"的历史,却过去了20多年.  相似文献   

12.
胡文 《炎黄世界》2013,(6):23-23
1955年3月15日,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卫立煌,从香港抵达广州。此前五年,他一直在香港过着隐密的生活。卫立煌原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名卫兵,后来成为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曾任第一、二战区司令和中国远征军司令等要职。  相似文献   

13.
高灵芝  应峥 《职业》2009,(5X):4-6
从10余亩校区面积到近102亩校园占地,从12个班500多个学生到36个班级1500余名学生,从40名教职工到110余名教职员工,从几台旧的机械实习设备到30个实习车间及2个实习工厂,从普通县级技工学校到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这是赖国爱自2001年任象山县技工学校校长以来最直观的"政绩",当记者提起上述业绩时,他却直言"这些我还真没留意到"。  相似文献   

14.
本书是根据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部教授裴斐、韦慕庭采访吴国桢的英文稿翻译而成。吴国桢1946年担任上海市长。蒋介石退踞台湾后,吴国桢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一职,他亲历了许多重大事件,是历史的见证人。在这部口述回忆中,记述了这些事件发生的幕后原因及结束,字里行间,透出对国民党政权和蒋介石的强烈不满;道出了国民党政界病入膏肓的腐败;展现出他也蒋介石你子间惊心动魄的斗争。本文选摘其中片断。  相似文献   

15.
高峰 《老人世界》2010,(2):24-25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和党中央总是能及时而又准确地掌握与了解蒋介石国民党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各种企图。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各地转战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军事部署,更是了如指掌。蒋介石上午在重庆开会骂了娘,毛泽东晚上在延安窑洞里就能知道。是什么人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及时而又重要的情报呢?这个在蒋介石身边的神秘人物又是谁?  相似文献   

16.
<正>汪逆遇刺,弹留后脊汪精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时间较早,又因谋刺摄政王被捕入狱,几乎丧生,名声远播国内外。他一直看不起上台较晚的蒋介石,曾成立"国民党改组派"反蒋。直到1931年底汪蒋合流,蒋主军,汪主政,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院  相似文献   

17.
陈蓉 《当代老年》2010,(8):20-21
现已95岁高龄的沈安娜面容慈祥,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谁能想到,她曾是共产党打入国民党内的一名谍报人员,连续11年战斗在国民党中央核心机关里,蒋介石在国民党会议上的多次讲话,都是由她记录。  相似文献   

18.
正许世友:五次任"大刀敢死队长"开国上将许世友,曾七次参加敢死队,五次担任大刀敢死队队长,在攻城拔寨的"肉搏战"中,屡立奇功,人送绰号"大刀敢死队长"。1931年春,蒋介石派亲信岳维峻率领号称"模范之师"的国民党34师围剿红军。面对34师的孤军深入,红军决定集中五个团的兵力,连夜突袭驻扎在双桥镇的岳维峻部。许世友所在的28团承担了正面突击的重任,他决定再次举起敢死队的大旗,直捣敌军最中心。战斗中,敌人不但占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春节过后,一则"河南开封一大学生要钱不成,活剥父母"的新闻震惊世人。真的有这样残忍的孩子吗?他又是为何丧心病狂,对亲生父母下此毒手呢?2013年农历大年初六,全中国都还沉浸在蛇年团聚的喜庆氛围中。河南某县中医院的医生正在四楼查房,突然听到一个凄厉的叫声:"杀人啦,杀人啦!"医生跑到4号病房,一名男子正疯狂地用刀刺向一个老人,老人浑身是血,伤口触目惊心!见状,医生赶紧拨打了"110"。警方很快赶到现场,凶手被当场抓获。凶手名叫张新文,他刺杀的竟是他的亲生母亲王淑芬……  相似文献   

20.
正1938年6月的一天,爱国民主人士康心之的家里传出一条消息:他不到20岁的二女儿康岱沙失踪了!不久,又传出消息:康岱沙放着千金小姐不做,离家出走到延安投奔共产党了。康岱沙为何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前往延安?赶赴延安接受艰苦环境锻炼康岱沙,1919年2月出生,其父康心之是重庆颇有名望的民族资本家,与于右任、邵力子等国民党上层人士均为好友。位于重庆市城区内领事巷10号的"康宅"宽庭阔院,远近闻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