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赓将军与他的原配夫人姚文奇1943年2月,时任八路军太岳军区司令员的陈赓与傅涯喜结伉俪。这段故事很多读者都已知道,但此前陈赓还有一个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原配夫人王根英,可能就鲜为人知了。在与王根英相识相爱之前,陈赓还有过一次不幸的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婚姻...  相似文献   

2.
妙语连珠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在台湾人的心目中,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平时为人随和,爱开玩笑。他曾因此而被一些人看成"没出息",但就是他这种"没出息"的平民作风,使他成为蒋氏家族中最为民众所接受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陈赓的眼泪     
正1960年秋,有天吃完晚饭后,病中的陈赓大将在警卫员的陪同下外出散步,刚出灵境胡同,就发现许多人正挤在一家商店门前抢购面包,有位领着个小女孩的老奶奶试图挤入人群,努力了几次也未能如愿,只好唉声叹气地退到一旁。见到这个场面,将军伫立原地久久不动。警卫员明白了首长的意思,问道:"要不我去帮一下那位老人?"陈赓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说:"面包的数量就那么多,她买成了,另外的一个人也就吃  相似文献   

4.
两位大将故乡情罗尊柱巍巍韶峰的北面,是郁郁苍苍的湘乡市仙女山。山下的龙洞乡是我军的杰出将领陈赓和谭政两员大将的故乡。我国共有10位军功显赫的将军被授予大将军衔,而方圆只十多里的龙洞乡就出了两员大将,这里真可谓人杰地灵。陈赓原名陈庶康,于1903年诞生...  相似文献   

5.
陈冠仁 《中外书摘》2007,(10):43-44
在我军中,有兄弟将军,如王宏坤、王宏信,张能彬、张平凯,贺晋年、贺吉祥;有叔侄孙将军,如梁仁芥、梁兴初、梁必业,还有外甥和舅舅将军,如凯墨·索南旺堆少将和阿沛·阿旺晋美中将,而陈赓也创造了一个佳话,那就是连襟将军。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时。张学良将军执行了蒋介石委员长的不能通日本人进行抵抗命令,下令部队撤退,先是痛失东北,随后失守热河,举国上下都在责骂张学良,张学良将军的威信几日之间一落干丈。他替蒋介石背着“不抵抗将军”的恶名,跌人政治深渊。此时的蒋介石为缓和各界舆论的压力,接受张学良将军的辞职.让张学良代其受过。出洋考察。  相似文献   

7.
陈赓将军智勇双全、战功赫赫。在他58年的人生中,几乎经历了整个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历史。 人们喜欢称陈赓为“乐天派将军”,他的乐观开朗甚至玩笑和恶作剧,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是同事和战友们精神的调剂和安慰,而外表粗犷的他却并不掩饰内心的细致,对妻子儿女他总有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柔情。  相似文献   

8.
肖自强 《老年人》2004,(5):36-37
陈赓和宋希濂都是从湖南湘乡走出去的战将,陈赓是共产党的大将,宋希濂是国民党的“鹰犬将军”。两人虽然走过的人生道路不一样,但相互真挚的情谊却延续一生。1923年初冬时节,当时的长沙育才中学的考场上坐着两个穿青布衣衫的青年,稍高的是宋希濂,略矮的是陈赓。听说孙中山派人在长沙招考一批有志青年到广州受训,两人不谋而合,在考场巧遇。因同为湘乡人,他们一见面便觉得格外亲切。不久,两人都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招考的人对他们说,广州是革命根据地,由孙中山领导,革命政府欢迎你们去,只是眼下经济拮据,路费需要自筹。于是,陈赓和宋希濂联络了…  相似文献   

9.
据近日报载,由于“两蒋日记”的继承和出版权问题,蒋介石、蒋经国的后人“内讧”之声不绝于耳。蒋经国最疼爱的孙女蒋友梅(蒋孝文的女儿,现居英国),代表蒋氏后人对婶母蒋方智怡—人作主,把“蒋介石日记”交给美国胡佛研究所供公开参阅研究,又准备把“两蒋日记”交台湾中研院公开出版,大为不满,认为是侵犯了蒋氏后人的继承权,甚至提出要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10.
正"不屈不淫征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这是1941年3月重庆《新华日报》送给马寅初先生六十寿辰的贺幛寿联,这寿联概括了他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不唯名、不唯上,而唯实的高风亮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马寅初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他当过蒋介石的老师,但当蒋介石叛变革命,与人民为敌后,马寅初就和蒋介石断绝了师生之谊。仅1940年一年之内,马寅初就在"中国经济学年会"等大会上,骂了蒋介石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骂得尖锐深刻。马寅初在11月一次公开演讲中说:"有人说他蒋委员长是民族英雄,我马寅初认为他不够格,他只是家庭英雄。他若要做民族英雄,必  相似文献   

11.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14,(1):89-89
《陈赓日记》,陈赓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定价:58.00元 记录了陈赓大将从1937年到1952年的戎马生涯。真实再现了陈赓同志在战争中的睿智、在生活中的情趣及对党和革命的忠贞。书中还附有陈赓同志1944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书写的自传,以及陈赓同志的书信和手稿。  相似文献   

12.
正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坊间传言众多,蒋介石在自己的日记里也有一些记载。蒋介石对宋美龄产生爱慕之情是第二次在广州见面。1926年6月30日,蒋介石日记出现"往访大、三姊妹"的记载,"大",指大姐宋蔼龄;"三",指的就是宋美龄。7月2日,宋美龄将回上海,蒋介石日记云:"美龄将回沪,心甚依依。"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说明蒋介石已经对宋产生爱慕了。进入1927年,蒋介石日记中关于宋美  相似文献   

13.
<正>张爱玲在《小团圆》中,写到"汤孤骛"这个人,明眼人会猜得到他是周瘦鹃。一九四三年春,年仅二十三岁的张爱玲,携带《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的稿件与母亲远房亲戚园艺家黄岳渊的信去拜访周瘦鹃。而这次相会,由于周瘦鹃的识珠,让现代文学的一颗巨星冉冉升  相似文献   

14.
征联选登     
胡静怡 《老年人》2005,(11):49-49
讽刺丑恶,针砭时弊,是楹联的一大社会功能。旧时一些讽刺联,揭露社会罪恶可谓淋漓尽致,有如匕首投枪,令百姓拍手称快,如: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早死一年天有眼,再生三日地无皮”、“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等,都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腐败政治与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而今讽刺的对象变了,大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故撰联要把握分寸,注意适度。胡乱张贴广告,被人们称为“牛皮癣”,已成为城市一大公害。那些虚假信息,蒙哄诱骗,害人匪浅。这些年,一再整治,但仍未绝迹。故命题征联曰:牛皮癣,尽牛皮,牛皮吹破千层纸”,以作讥讽。应…  相似文献   

15.
柳守忠 《老年人》2003,(10):32-33
彭德怀是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人。他一生胸襟坦荡,刚直不阿,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毛泽东对彭德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辉煌战绩赞赏有加,曾写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诗篇,广为传播。下面记述的是彭德怀的几个小故事。严拒蒋介石收买抗战初期,徐州战事吃紧。1938年1月15日,蒋介石特邀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到武昌共商御敌大计。对这次会谈,蒋介石还有一个阴谋,就是收买彭德怀。两人晤面后,他假装关心地问到:“彭将军戎马倥偬,可否有机会回故里探望?府上皆安否?”见彭德怀沉默不语,蒋介石误以…  相似文献   

16.
正两位关键人物功不可没解放战争中,蒋介石节节败退,直退到最后一关——长江天险。蒋介石认为长江这道天然防线固若金汤,共军插翅也难飞过江去,希望凭借长江天险做最后的一搏。他曾得意地对身边宠将汤恩伯说:"这道防线只要守住了,共军也就只好望江兴叹了。"汤恩伯也信心百倍地回答:"请委座放心,守住天险决不成问题。"蒋介石笑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满意了。"其  相似文献   

17.
以画说世     
消炎打工仔何男每遇"头疼脑热"则径自往药店。近逢小恙,复往之,欲购"先锋4号"未遂,惑而问曰:药店何以不卖药?对曰:"抗生素类药品无医生处方者不准买!"——经店员指引,何男对着一"电脑郎中"自报家门、略陈病情,即讨得良方,购了抗生素,回工棚"消炎"去了……  相似文献   

18.
正1.百色起义后,张云逸将军任红七军军长,与士兵同薪饷,同衣食,同甘苦。每到宿营地,将军必至炊事班,拾柴、烧火、煮饭、炒菜,忙得不亦乐乎,故大家均称之为“老火头军”。2.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将军于辽宁大连休养。凡有人来探望,将军必问三件事:“政治上犯错误没有?经济上多吃多占没有?生活上和老婆离婚没有?”将军夫人周东屏提醒他:“多年不见的老战友,怎么好这样问?”将军执拗曰:“净说好听话,算什么老战友!”  相似文献   

19.
王仕旗 《老年世界》2011,(12):10-13
一直热播不断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亮剑》,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剧中主人公李云龙,其原型就主要取材于共和国开国中将王近山。剧中李云龙率领独立团歼灭日军战地观战团的精彩战斗场面更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1943年10月,正当敌酋冈村宁次对我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铁滚扫荡”之际,我129师386旅16团部队在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将军和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将军的指挥下,一举歼灭了日军大本营部精心组织的所谓皇军“军官观战团”,在我军革命战争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精彩夺目的真实的战斗活剧。  相似文献   

20.
姜菁 《职业》2006,(12):5-7
“杉杉”,一个享誉“天下”的品牌,8年前,它以中国人的西服而“潇洒”于中国市场,那时候,杉杉每天的利润就可以买辆奔驰车,连续7年保持中国服装市场占有率第一名。8年后,“杉杉”果断转身,挥洒“多品牌、国际化”的大手笔,开始了里程碑式的新航程,而它的领航人就是被称为“服装界巴顿将军”的郑永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