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庄禅真理观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确立了相对真理观,禅宗提出了主观真理观。两者颇具可比性:其一,两者的理论基础形式有异而实质相同:庄子真理观产生于其相对主义理论,禅宗真理观导源于其圆融哲学,而相对主义与圆融哲学本质上又同是整体融合型思维方式的产物;其二,两者的思维趋向途径有异而归宿相同:庄子由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其确定性,禅宗由断定真理的主观性而否认其客观性,结果都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本身。两者的历史影响均有二重性:庄子的相对真理观既是构成辩证法的一个环节,亦是通往诡辩论的一条途径;禅宗主观真理观既弘扬了自主精神,又宣扬了文化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2.
庄子精神的本质是拒斥对社会现实的价值介入并在这种拒斥中走向自然的永恒存在.因此,庄子哲学的根本特点便是生存观与生态观的二重合一,这种二重合一主要体现在:用大生态观言说人类的自由本性;这种大生态观的实质是对人类精神生态的保护与开掘;庄子哲学生存观与生态观的二重合一突出体现在《庄子》一书的叙事方式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自由观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根基是实践论。而马克思自由观在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自由思想的同时,又创造性地把这种自由观种在了实践的理论土壤上,使现实中的人能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真正自由的果实。  相似文献   

4.
《大鹏赋》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他在大鹏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这篇赋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明显。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为哲学论文,一为文学作品;大鹏不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为李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5.
庄子美学是一种超越了自由的自然无为的修养美学。它由一系列对立统一的范畴构成,是一个多质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与儒家和禅宗的修养美学虽各有不同,但又都以修养功夫为其共同的基础和鲜明的特点,这使它们有别于西方哲学和美学,而且以其修养功夫导致中国宗教最终走向了审美  相似文献   

6.
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生存价值取向,以人的生存问题为研究对象。其生存哲学以“道”论为中心,以自然生命为本位,以实现自由为最高追求。在生存哲学的关照下,庄子特有的科技观反而出现了二律背反的现象。一面高度赞扬技术的精湛,一方面又表现出对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忧虑。在当今科学大爆炸时代下,这种独特的生存技术观,对研究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子、庄子、禅宗哲学思辨的逻辑都具有两极对转、相反相成、圆融无极、流转不居的特性。从运思形式和思辨逻辑的角度看,禅宗哲学与老子哲学是一脉相承、性质同一的。但在主客体关系上,二者运思的方向却是相反的:老子是从绝对的客体世界出发,转入绝对的主体世界,最终达于主客两极圆融的境界;禅宗是从绝对的主体世界出发,转入绝对的客体世界,最终达于(自他不二)主客两极圆融的境界。庄子哲学可以看作是介于老子的绝对客观主义与禅宗的绝对主观主义的一个中间环节,也可以将庄子哲学看作老子的绝对客观主义向禅宗的绝对主观主义发展的一个中间阶段。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贯穿庄子哲学的一条主线,庄子对自由探讨的立足点是人生的种种困境,其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庄子所处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他所追求的自由的飘摇无根和不可能实现,最终只能归结为一种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故庄子的自由是超越的.庄子认为,自由有有待自由和无待自由也即相对自由和绝对自由之分,他所追求的是后者.在人生困境及解决上庄子指出:(1)人的成心的存在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物的对立,这可由以"道"观物之法予以消除,其具体途径是"吾丧我"和"莫若以明";(2)命,气和与"道"为一是超越生死困境的三种途径,即把人的生死看作是命和时,把人的存在看成是气之聚散变化,最终通过与"道"为一超越生死;(3)人的绝对自由只能归于道德境界,唯有乘道德以浮游才能解决材和不材皆不可避祸的难题;(4)代表人类文明的智慧和仁义有种种弊端,不可能挽救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唯一出路在于回归自然.庄子在现实中保持了自己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贯穿庄子哲学的一条主线,庄子对自由探讨的立足点是人生的种种困境,其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庄子所处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他所追求的自由的飘摇无根和不可能实现,最终只能归结为一种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故庄子的自由是超越的.庄子认为,自由有有待自由和无待自由也即相对自由和绝对自由之分,他所追求的是后者.在人生困境及解决上庄子指出:(1)人的成心的存在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物的对立,这可由以"道"观物之法予以消除,其具体途径是"吾丧我"和"莫若以明";(2)命,气和与"道"为一是超越生死困境的三种途径,即把人的生死看作是命和时,把人的存在看成是气之聚散变化,最终通过与"道"为一超越生死;(3)人的绝对自由只能归于道德境界,唯有乘道德以浮游才能解决材和不材皆不可避祸的难题;(4)代表人类文明的智慧和仁义有种种弊端,不可能挽救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唯一出路在于回归自然.庄子在现实中保持了自己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萨特最为关注的哲学问题。萨特宣扬的自由观的理论前提就是“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哲学命题。而颇具操作性品格的核心观点则是“自由选择论”。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自由观 ,因而注定是孤独的 ,不融于世的。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对这一思想遗产进行审视和扬弃 ,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是一个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其诗论也深受庄子哲学的沾溉。他诗论中对创作的自由兴发、不尚人力的肯定,折射出庄子“吾丧我”思想的印记;他对自然空灵诗风的好尚,也源于庄子的天籁境界。王船山的情景交融理论,精到细致,前人不可企及。其中论述情景相互转化的部分,得益于庄子哲学中物与我、主观与客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可以说,庄子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为船山诗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先秦有两种不同的自由观,一种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自由观,它以个体服从群体为前提,以入世为主要特征,是在适应社会伦理道德以及利义规范的前提下,通过长期的人生修养实现这种自由,如孔子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另一种是以在子为代表的道家自由观,它以个体对社会的超越,以出世为主要特征,超脱现实而进入个人幻想的理想境界,获得这种自由。庄子的自由观是其本体论——“道”的反映。从老子到庄子,都把“道”当作天地万物的本源,它效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终身追求一种自然天成、无为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苏轼一生到过许多地方,与众多门派的僧人有过交往,但他从来没有想做苦行僧;他学佛的目的在于借佛家看穿忧患的观点来对待人生的坎坷磨难。苏轼在吸收华严宗和禅宗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空静圆通的禅学思想。强调众生平等,追求心性的自由解脱,实际上是想用心灵的自由来对抗现实的不自由。苏轼从庄、禅一致的角度接受禅宗,庄禅“空静”、“虚空”的观点,不仅直接影响了他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而且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4.
走出灰暗的“人间世”──对庄子生存哲学的一种解读孙月冬在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研究中,不少人认为超现实的神秘的“道”是庄子的思维重心。其实,庄子哲学浓缩着他对生命存在的深刻体察和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当庄子立足于现实来关注生命时,他感到生命的异化;而当他要...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家中,很少有人象庄子那样,热切关注人的命运,人的自由。对自由的追求构成了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庄子的自由包含着两种自由:一种是指人玄想的精神自由,即逍遥游;另一种是指人现实的自由。以往的研究着眼于前者,而对后者重视不够。本文拟就庄子的后一种自由观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禅宗的美学智慧——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庄子的天地—郭象的自然—禅宗的境界 ;从庄子的以道观之 (望 )—郭象的以物观物 (看 )—禅宗的万法自现 (见 ) ,这就是禅宗所带来的美学新智慧。西方现象学美学也如此。因此 ,借助于西方现象学美学 ,对禅宗所带来的美学新智慧的贡献与不足 ,可以作出深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自由精神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庄子心物观分析,旨在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庄子自由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进而探求庄子自由观的思想价值和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8.
首先,我们必须指出:庄子的美学思想并不是自觉意义上的美学,整个一部《庄子》并非为美的问题而作,庄子的学说是关于人类生存的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探讨人类生与死,以及如何完美地生与死的学说.在庄子的学说中,其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恰与艺术的精神达到了某种内在的神合.①正是这种神合,才使庄子的哲学为后世无数艺术家遨游其中;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把从庄子学说中提炼出来的有关美的本体的思考称为庄子的美学本体观.由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把握庄子的美学本体观,必须将其放到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来考察.  相似文献   

19.
禅宗活动与马尔库塞的新感性说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即它们都强调感性在人性中的地位 ,都张扬自主性 ,表现出反传统的倾向。一句话 ,审美解放是两者的共同目的。当然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禅宗与马尔库塞新感性说之间的差异 :第一 ,两者对待情感的态度不同 ;第二 ,两者对待现实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第三 ,两者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 ;第四 ,两者对待语言的态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庄子自由观及其人文精神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自由观及其人文精神论纲李远杰庄子的自由观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是至今我们对之的认识尚不够充分,而对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就更不充分了。本文试对之进行全面探讨。一、人何以不自由理解庄子的自由观,首先要分析,在庄子眼里,人、个人,何以不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