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月生 《社科纵横》2006,21(1):25-27
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威胁社会稳定,破坏社会和谐。因此,应急处置的主体必然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这在舆情研究中被称为国家管理者。本文从舆情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在应急处置中国家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0):72-76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近些年出现较多的社会现象。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从舆情的视角来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反映舆情的窗口,它反映了群众的情绪,集中表达了群众的社会政治判断,表现了民众主体与国家管理者客体的利益矛盾,具有深刻的舆情内涵。与此同时,它也反映出表达机制不完善,社会安全阀机制失灵,监督和参与机制不健全,市场经济管理与政府公共管理间存在真空的舆情问题。  相似文献   

3.
舆情变动规律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来华 《学术交流》2005,(12):155-159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因此,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理解为民众在社会政治方面的群体心理活动。在本质上,舆情则是民众与政府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复杂体现。舆情的产生、变化和结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从它的产生看,它是国家管理者“生产”或“管理”的中介性社会事项,包括各类政策、法规、制度、措施以及领袖形象和社会问题等诸多的复杂内容刺激的直接结果;从它的变化和结束看,舆情是随着刺激它产生的各类社会事项的变化和结束的情况而变动的。但是,舆情作为政治性很强的群体心理活动,它的变化和结束又有着自身复杂多变的规则和轨迹:舆情的主要持有者或主体本身的基本构成和政治素质,都会对他们的群体心理活动的具体情形产生影响;民众对过去的一个社会事项曾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部分地“残留”在他们对一个新的社会事项的心理反应之中。掌握舆情变动规律,对“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表达日益成为民众诉求表达的重要途径,网络舆情影响力日益增强,既给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也给党和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舆情引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网络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民众网络参与,完善网络引导机制,加强网络相关法制建设,是有效提升党和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舆情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情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但又缺乏普遍共识的本土概念.本文对中国历史上舆情一词的缘起、运用、当前我国学术界对舆情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舆情与西方public opinion概念的关系及区别.  相似文献   

6.
"舆情"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但又缺乏普遍共识的本土概念。本文对中国历史上舆情一词的缘起、运用、当前我国学术界对舆情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舆情"与西方"public opinion"概念的关系及区别。  相似文献   

7.
林竹 《社科纵横》2006,21(4):119-120
概括地说舆情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本文从舆情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舆情具有的历史民族文化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同的舆情主体都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性,而这种民族文化的差异,会对舆情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本文对舆情的民族差异性、对舆情本身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温淑春 《社科纵横》2013,(12):44-46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舆情空前高涨,群体性事件的网络特征日渐凸显,对党和政府的舆情应对能力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控、引导和回应机制,提高群体性事件的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能力,成为做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做好舆情信息工作,需要不断拓宽舆情报送渠道,丰富舆情传输载体。社区民间组织是为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而举办的,它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深入社会基层,了解不同居民的社会舆情信息,反映不同群体的观点意见。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区民间组织的舆情汇集和传输功能逐渐显现,成为舆情传输的基层载体,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民众社会生活状况是舆情产生的基础,民众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是影响舆情的中介性社会事项,民众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居民实际问题是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状况、改变中介性社会事项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感受疏导舆情,是居委会舆情疏导的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群体事件中舆情信息的汇集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毅 《学术交流》2005,(10):131-135
“舆情”为研究突发性群体事件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健全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这对研究突发性群体事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舆情汇集工作,不仅要明确获取舆情的基本渠道,还要密切关注在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舆情可能表现出的各种具体形态。在此基础上,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舆情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加工,以辅助相关决策工作。  相似文献   

12.
史伟  姜丹  单中元 《社科纵横》2014,(7):134-136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并渗透到了高校的各个角落,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是推动校园健康、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舆情"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舆情"概念作了重新界定,提出了舆情构成要素的"五体说",并对舆情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必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14.
姚广宜  蓝昱璇 《报林》2018,(2):60-62
本文以政务微博语境下突发事件舆情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的舆情传播态势、特点以及政务微博在整个事件中的传播作用的分析,探讨了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在舆情传播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付业勤  雷春 《社科纵横》2014,(3):102-105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传播对旅游危机管理以及旅游企业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背景出发,介绍了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危机和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等概念,对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传播的内涵与传播内容进行阐述;全面介绍了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媒介;基于网络舆情危机的周期,提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8):86-89
2015年我国社会舆情呈现出六大动向,民众对深化改革、党建、反腐败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认可度很高,而在经济下行压力、新老民生问题和思想领域等方面则存在着一些负面的舆情。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来应对。  相似文献   

17.
邓欣  秦宏毅 《社科纵横》2014,(6):166-168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师生通过校内外网络平台接收信息,并且运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信息进行较为集中的反映,对高校各方面产生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生成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在产生发展的演化生命周期中逐渐形成一种模式。结合高校网络舆情的自身特点,探究高校网络舆情的干预机制,促使网络舆情走势文明化、理智化、健康化,从而促进当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社会网络舆情的延伸,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对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情绪、态度、看法和意见的总和,具有参与主体的自由性、内容结构的多元性、舆情的瞬时突发性和诉求方式的不成熟性等特点,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当从占领舆情阵地、健全监测机制、完善思政队伍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姜胜洪 《社科纵横》2007,22(8):34-3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农民的舆情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本文用舆情理论,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舆情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网络舆情传播的角度谈文化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丽红 《社科纵横》2007,22(2):129-131
舆情与社会心态对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可以深深触动文化的深层结构———社会心态,对文化的变迁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传播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使得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一系列挑战。由于网络舆情传播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面,因此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文化传播策略来确保中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