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治社会化推进与公民社会发展在方法和功能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社会化推进和公民社会发展有着特殊的内在关系,推进政治社会化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政治社会化推进的效果,二者若能合理地相互作用,将不仅能解决现阶段各自发展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国的政治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公民—政府”之间由于信息的流动而处于博弈互动状态,双方都希望达成代价最小的一次性合作结果,因而政府与公民围绕着权威性价值展开各自的积极作为,而每一次“公民—政府—公民”之间的循环都导致不同程度的政治变迁  相似文献   

3.
4.
社会管理创新是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首先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创新,强化服务民生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政府威信、调节社会矛盾,社会管理创新要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培育公民参与意识、为公民提供参与渠道,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构建需要新的理念支撑。"公民社会"的提法缺乏历史与逻辑的理据,甚至具有一定的虚构性。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是一体两面的,它有助于实现对公权力的制约,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是建立法治社会。"强政府、强社会"的理念不仅要求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更要求提升其服务能力,同时还要求建立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强的社会。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方向应当是构筑"强社会、强政府"。自治民主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弥补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缺陷,社会管理创新应当保障和促进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的自治。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政治发展的初始条件和基础条件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少数国家经历了社会变革,消灭了传统权势集团,实现了社会的重组,社会变得相对平等。在此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在事实上造就了一个日益壮大的公民社会。同时国家的制度化水平提高。大多数国家则未经历社会变革的冲击,原有的权势集团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还主导了发展,占有了发展的大部分成果,公民社会却始终受到压制,国家自主能力弱。因而形成大众取向和精英取向两条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给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挑战。社会管理创新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良好的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公众信赖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才可能顺利推进;另一方面,政府与时俱进地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解决社会矛盾,能够大大提升政府公信力。在目前政府公信力日益削弱的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提出正当其时,政府应当树立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健全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取信于民;培育公民社会,放权于民,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政治发展的初始条件和基础条件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少数国家经历了社会变革,消灭了传统权势集团,实现了社会的重组,社会变得相对平等。在此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在事实上造就了一个日益壮大的公民社会。同时国家的制度化水平提高。大多数国家则未经历社会变革的冲击,原有的权势集团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还主导了发展,占有了发展的大部分成果,公民社会却始终受到压制,国家自主能力弱。因而形成大众取向和精英取向两条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教训,政府机构改革应以加强政府的有效性为目标,将政府机构改革与"有效政府"结合起来。这需要切实转变政府治理理念,以"善治"理论为指导,加强政府的"善政"能力并大力培养和推动以"第三部门"和公民参与为内容的公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步楼 《中华魂》2008,(6):64-6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各级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府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和政府治理是当今学术界的两个重要概念,属于两个不同的范式,从内涵界定上看,两者存在着相互依存的正相关关系。社会资本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可以减少公共行政成本、加大公民和政府的互动力度、培养官民的互相信任以及培育公民社会等。良好的政府治理有利于社会资本进一步发展。良好的政府治理,体现着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合作及公共权力的共享,催生合作、信任、规范等理念。从软实力的角度来审视社会资本,政府在社会资本建构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整合社会资本,着力培育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公共行政理念,改革公共服务方式,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以制度和法制建设为契机,构建法治型政府;打造诚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以及通过发展公民社会、公共领域,培育公民品德来培育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困境、趋势和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行为的自利性以及创新缺乏长远性、系统性等对公共性侵蚀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过程中的困难重重。由此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转变政府治理创新理念和政府职能外,还必须加强政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重塑政府内部治理机制,培育和发展强大的公民社会,构建出政府、市场、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善治"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兴起既是全球化时代西方步入后工业社会行政管理变革的现实需要,也是西方传统文化奠基、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和公民社会充分发育的现代结果.尽管善治体现了人类未来政治发展的方向,但缺乏社会发育并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尚不具备多元治理的前提条件.当下中国应该在善治理论的观照下,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能力为重点,加大政府治理,通过建设透明廉洁政府、服务效能政府、责任权威政府、民主法治政府,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协作型的公民社会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逻辑与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的现代市民社会理论是在继承和超越西方古典市民社会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发展逻辑是:家庭(伦理性与实体性的统一)——市民社会(伦理性与实体性消失,个体独立性得到彰显)——国家(个体独立性和普遍实体性相统一的伦理和精神);其运行逻辑是:市民社会是一个"需要的体系",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人需要升华为社会需要,个人的特殊性升华为市民社会的普遍性,这就是市民社会的辩证法。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欧社会党社会治理理论和政策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冷战时代,西欧社会党针对新出现的社会特点,提出了一些理论设想,并相应调整了政策措施,强调应对多元社会的包容性,应对风险社会的积极性,应对市民社会的参与性,试图在国家(政府)与市民社会互动合作的治理模式改革上有所作为。考察并借鉴这些理论和政策,对加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治理理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社会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换,发展公民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这一转换的必然要求.公民社会既主张多元特殊利益、个人权利和自由,又赞同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既主张公民社会平衡、制约国家权力,又赞同与国家密切合作,赋予政府权威以必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催生了公民社会组织的发育,公民社会的成长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