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的2007年基线和2010年跟踪数据中符合生育二胎政策妇女的分析,从社会心理学入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重新架构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理论框架,从微观视角来研究当政策赋予人们生育二胎权利时,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符合生育二胎政策的妇女中,四成妇女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六成妇女的生育意愿等于生育行为,尚没有妇女的生育意愿低于生育行为。当的确面临是否生育二胎的选择时,妇女会进行理性考虑,生育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都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生育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生育意愿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成本收益研究——来自江苏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江苏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调查结果,研究符合二孩生育政策妇女的生育行为、生育计划和生育观念,主要从妇女的角度分析生育威本和生育收益,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重点分析生育成本对妇女生育计划的影响.研究发现,育龄妇女大多认为满足精神需求是最重要的生育理由,而第二个孩子的养育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在控制了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户口性质、婚姻状况、生育观念等特征后,生育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对妇女生育二孩的计划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构建模型,对中国18~52岁妇女的意愿生育决策、生育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众多因素中,家庭已有孩子构成、能力禀赋、资本禀赋对妇女生育意愿有着显著影响,技术禀赋对妇女再生育的意愿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同时,将划分生育场域边界的地区变量纳入模型,显示不同区域间妇女的生育意愿存在较大差别,中西部地区妇女的生育意愿明显高于东北部地区;妇女禀赋条件越改善、禀赋水平越高、生育场域越优化,其生育意愿、生育强度越低,生育行为越趋理性。未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定、调整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对此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实行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认清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是把握中国未来人口形势变化的关键。文章利用2010年以来的四次全国性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目前意愿生育水平在1.82~1.88的区间范围内,其点估计值在1.86左右,已显著低于更替水平;越年轻的出生队列其生育意愿越低,中国未来的意愿生育水平可能会继续降低;育龄人群的意愿生育水平要显著高于其终身生育水平,且二者差异随年龄的减小呈递增趋势,中国未来生育水平存在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没有生育政策限制下的终身生育水平仅为1.68,这可以作为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生育水平影响的上限。生育政策对当前育龄人群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差异的贡献度在33%左右,全面两孩政策对中国生育水平的提升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现象广泛存在。在发达国家,普遍的情况是实际生育率大大低于意愿生育率。发展中国家同样出现了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的现象,但更多呈现出与发达国家相反的规律。中国也出现了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且实际高于意愿的情况。根据中国2001年全国生殖健康调查,基本完成生育的40~49岁妇女,其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而平均实际生育子女数为2.2。利用2001年全国生殖健康调查数据,考察中国妇女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个体背景(个人特征和社会经济背景)、生育政策和生育孩子情况(包括孩子的性别结构和存活状况)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都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但性别偏好是造成生育行为大于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林湘华 《南方人口》2011,26(6):49-55
文章从妇女自身意愿,也就是妇女对子女需求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年龄、受教育年限、初婚年龄、户口、工作、居住地和所属地区、生育经历等对妇女意愿生育孩子数的影响,特别是考察了妇女自身的生育经历对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并将年龄与生育经历的交互作用考虑进去。生育经历作为一个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变量,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妇女的生育意愿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村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低生育水平不代表我国农村社会生育意愿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因为生育意愿的变化受到社会和家庭多种因素的影响。借助莱宾斯坦孩子"成本-效用"理论,通过农村妇女边际孩子的选择对农村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偏好、孩子的经济成本以及抵御家庭风险、扩大家庭规模的效用在影响妇女生育意愿中起着较为明显的作用。了解农村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对建设先进生育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志仪  祝伟 《西北人口》2009,30(5):42-46
文章利用2007年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甘肃省居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目的。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甘肃省居民的意愿生育数量不断减少,已经略低于更替生育水平,男孩偏好的意愿生育性别倾向仍然广泛存在,期望生育一儿一女是大部分甘肃居民最为普遍的愿望,意愿妇女初育年龄不断推迟.生育目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养老送终、传宗接代仍是目前最重要的生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一孩与二孩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苏南某农村790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比较一孩与二孩家庭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并运用回归模型对影响两类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类家庭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和意愿生育间隔没有显著差异,仅在对"女性生育的最大年龄"的认识上二孩妇女明显低于一孩妇女。但两类家庭育龄妇女在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考证和未来人口发展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1990年以来各类人口调查和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低生育水平的实现有外在政策强力的作用,更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内生化的作用;真实的生育水平既不是调查包括人口普查所显示的那样低(低于1.5),也不是有关部门和政府所想象的那样高。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平均生育意愿不会高于2个孩子,这是生育率持续稳定的根本。众所周知,为了保证人口稳定持续的发展,应使妇女生育率保持更替水平或至少接近更替水平。从人口发展规律和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走低的实际,我们应该抓住生育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期,调整应该在最佳时期即未来5-10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总和生育率(TFR)、终身生育率(CFR)与政策生育率(PFR)的概念及相关数据分析,论证总和生育率与政策生育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直接比较。在特定条件下TFR、CFR和政策生育率会产生差异,在一个国家生育水平下降的历史时期,TFR必然小于当年49岁组女性的CFR;"超生率"、"未婚率"、"未育率"和"不孕率"的变化,决定了政策生育率与终身生育率的差异。借鉴日本经济与人口发展相关数据,可以相信由平均初婚年龄推迟、女性有偶率下降导致的生育水平下降很可能成为对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最大潜在威胁。因此,当前以及今后相当的时期内,我国的政策生育率应高于1.8。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影响生育水平的因素及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冬梅 《西北人口》2003,(3):13-15,5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在更替水平以下,这是我国长期实行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机制等原因,要保持和稳定目前这种低生育水平是艰巨的。本文从影响生育水平的若干因素、我国目前出现低生育水平的原因以及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难度出发,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200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简称《决定》)出发,通过对我国人口生育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分析,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工作难点关键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并以吉林延边朝鲜族和新疆少数民族生育水平为例,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对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实际上是“好心照顾他,反到害了他”,只有降低生育率才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国1991~2000年生育模式变化对生育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丁峻峰 《人口研究》2003,27(2):55-60
分析生育模式的变化对生育水平的影响 ,通过计算 1 991~ 2 0 0 0年中国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TFR’ ,清楚地看出 ,提高初婚年龄和拉大一孩至二孩生育间隔所造成的生育模式的变化导致中国 1 0年间TFR偏低。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TFR’较之TFR更加接近中国妇女的实际终身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After experiencing rapid decline since the 1980s, fertility in Egypt seemed to be stalling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90s. In an effort to identify the population segm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stalling, this study considers fertility trends of women from three standard of living strata (low, middle, and high). Using data collected by the 1988, 1992, 1995, and the 2000 Egypt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of women from high and middle standards households is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stalling of the fertility decline during recent years, and that prospects for a lower fertility in the future is limited, once the gap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closes. This means that the expectation of achieving replacement fertility Egypt within the next 15 to 20 years is in doubt if the current trends in the both actual and desired fertility of the middle and high strata continued. The key for future decline in fertility is the decline in desired number of children below the current level of 3 children by at least one segment of the population. The fact none of the three population segments expressed a desired fertility below 3 children deprived the society of a vanguard group that leads the rest of the society to replacement level fertility.  相似文献   

16.
The low Fertility Trap Hypothesis proposes that there are three self-reinforcing mechanism--demographic,sociological and economic,working towards a downward spiral in future fertility.Once TFR drops below 1.5,it will be difficult to recover.The fertility recovery emerging in many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has changed the lowfertility trap theory and also the justification of the theory itself.So low-fertility trap is more likely a pattern summarized from a short-time phenomenon than a generalized social law.As with China,the current fertility level is above 1.5 births per woman,and China is not in the "Low-fertility trap".Moreover,most recent surveys suggests that current fertility intention in China is above 1.8 births per woman and more than60 percent of people would have a second child if there is an adjustment of fertility policy.In addition,birth postponement is still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FR in China.Thus,with the high fertility intention,adjustment of family planning policy and decreasing tempo effect,TFR in China will experience upturn but not further decline in the near future.It is lack of evidence to conclude that China has already been or is going to be trapped in low fertility.  相似文献   

17.
梁海艳 《人口学刊》2013,35(3):50-62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不论在社会活动领域还是家庭领域的地位都有了质的变化。妇女可以参与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活动,有的妇女在家庭领域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丈夫。尽管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了,但与男性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和生育水平呈负相关,尤其是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影响更显著。由于教育的影响,妇女的生育水平和生育时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利用最近两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研究育龄妇女的生育年龄的完成度变化情况,并对中国目前TFR很低的现象做了解释,据此推断中国在未来几年的时间,总和生育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回升到更替水平。  相似文献   

18.
稳定低生育水平 理性与实践的思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稳定低生育水平进行了界定 ,认为在 2 1世纪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定义低生育水平为等于或低于更替生育水平。作者还结合我国 30年计划生育政策演变的历史进行实事求是的理性的思辩 ,并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30年实践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