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土家人与歌     
土家族人爱唱歌,逢人便唱,每事必歌。土家人唱着歌比拟自己的歌唱生活: 土家生来爱唱歌,/歌子好比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唱得一只牛耳朵。 土家人一生与歌相伴。谁家新生小儿,众亲友“打十朝”祝酒贺新生,歌声伴随他走上人生之路。妈妈唱摇篮曲;外婆教唱儿歌。自个儿学的词语能连成句子了,差不多就用歌词表达意思。十二三  相似文献   

2.
走进布依族山寨,好象来到了歌的海洋,到处飘荡着婉转悠扬的歌声。布依族人民很爱唱歌,善于“以歌代言”。劳动生产、日常生活、逢年过节、请客吃饭、婚丧嫁娶都离不开歌声的陪伴。尤其是办喜事的时候,一唱就是几天几夜。至于青年男女之间,唱歌更是他们倾吐爱情必  相似文献   

3.
千人歌来万人唱,千歌万唱歌唱铜;“一O七O”早完成,杠色喜报震四方。千歌万唱歌唱钢(僮族)~~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壮族农村中,有一种群众性的歌唱活动,叫作“歌墟”。壮语原称作“窝埠坡”或“窝坡”,因为这个词并不含有唱歌的意思,后来便把它叫作“歌墟”了。“歌墟”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傍晚,青年男女身着整洁的服装,从四处聚拢而来。女子三五成群,男子四六结队,互相寻找对象,这一组用歌声向另一组挑战,那一对同这一对唱答,于是歌声四起,此起彼伏,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5.
鄂温克族的民间文艺,宛如开放在高山密林的铃兰花①,瑰丽芬芳,别具特色。唱歌狩猎丰收了。在万点银星缀满天幕的夜晚,鄂温克人围着篝火,席地而坐,边宴边唱。粗犷的歌声震荡着寂静的山林,表达了鄂温克人狩猎丰收后的欢快心情。特别是举行婚礼之日,在“格勒呼坝”②的映照下,鄂温克人通霄达旦地歌唱。一首古老的婚礼歌,唱出了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期望:“祝愿新婚的人永远幸福!请你们牢记:劳动  相似文献   

6.
布比汗是一个女“阿肯”。 阿肯是草原上歌唱的诗人。 骑着骏马,怀里抱着两根弦的“冬不拉”(哈萨克乐器),从一个毡房歌唱到另一个毡房。 阿肯和歌手不同的是,他们不仅自弹自唱,还自己作诗,他们唱的内容除了史诗、传说外,更多的是自己即兴写的诗。 “当你降生的时候,歌声为你打开世界的门户;当你死亡的时候,歌声伴你进入坟墓。”从生到死,人生的重大时刻,哈萨克人没有不唱歌的。  相似文献   

7.
鱼有池塘鸟有窝,不挑场合是山歌。信天朦胧甩一首,四面八方有人和。地处湘西山区的保靖县,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居住在这里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群众,几乎人人能唱山歌,人人爱听山歌,人人会品山歌。在这里,牧童娃唱守牛歌,谈恋爱唱结情歌,办婚事唱喜堂歌,起新屋唱上梁歌;问路寻人打山歌,夫妻对话用山歌,连公社书记做报告也要唱它几句……在这浩渺的歌海中,我们掬起一朵斑斓的浪花,捧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8.
哈尼族的“哈巴”文/赵官禄(哈尼族)自古以来,哈尼族就是一个热爱唱歌的民族。唱歌是哈尼民族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唱歌,哈尼族叫哈巴热,“哈巴”即歌,“热”即唱,成为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这样唱道:“我俩来谈谈,我俩来讲讲。人不会来看,鬼也不会来看。”这种...  相似文献   

9.
范怡倩 《民族论坛》2008,(11):30-30
<正>一、侗族大歌瑰宝面临泛化侵权危机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人视唱歌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需求,侗族歌唱历史源远流长。清代光绪年间《凝秀庵记》中,有一段记载:"前者唱於而随者唱喁,连袂而歌,於蔫喁如众乐,皆作八旨备,举合材中,无一非鸣者焉,彼天地间亦何尝有寂境耶。"旧《三江县志》里有这样的记载:"侗族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音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侗乡人人会唱歌,事事可唱歌。  相似文献   

10.
数万人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外赶来,挤在一个小山头上,不为别的,只为听或唱一两首"花儿",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没有什么文化底蕴、花一两毛钱都要在心里掂量很久的农民。没有足够的旅店,也住不起旅店,他们当中很多人就在街头露宿……这是笔者在中国“花儿故乡”甘肃岷县的“二郎山花儿会”上看到的景象。听歌者热情高涨,围着歌手里三层外三层,唱歌者不遗余力,放开嗓子,唱完一首又一首。这些歌曲都是歌手即兴编唱的,唱生活、唱爱情、唱时事,或单唱、或对唱,但句句都是经典,都是书斋里的文学家们绞尽脑汁也写不出的好歌词。  相似文献   

11.
蔚蓝的天上飘着白云, 白云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牧人之子》这支歌,在学校时他最爱唱。理想的翅膀早已随着动听的歌声飞到草原上。1965年,他从河南省郑州畜牧学校畜牧专业毕业了,他第一个报名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王培尧”,他的名字第一个写在大红纸的“光荣榜”上。  相似文献   

12.
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的广大地带,山峦重重,江水奔腾,茶杉翠嫩,稻花香浓。110多万侗族人民在这秀丽富饶的山谷中建起了无数的村寨。每当夜幕降临,侗家的村村寨寨歌声四起,弦音遍响,使美丽的侗寨更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侗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侗族地区向来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人们以“侗家人人会唱歌”而自豪。他们说:“话是说不全的,只有唱歌才能表达得完满。”为什么侗家这么会唱歌?民问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侗寨边上的大榕树最会唱  相似文献   

13.
“哈节”,是京族人民传统的民族节日。“哈”或叫“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据《防城县志》记载,在山心岛一带的京族人民,“农隙时,择定地点,于月白风清之夜,邀集邻人,举行歌会,以资娱乐。其所唱之歌,乃系民歌,俗称山歌。参加者分为两部,一部为男性,一部为女性,两方均有谙熟山歌者二、三人,名曰歌屯。男方择一歌喉清脆之男童,名曰歌郎,女方亦择一歌喉清脆之女童,名曰歌娘,男女相距约五、六丈,由歌屯将山歌逐句低声口授,歌郎或歌娘即循声高唱,一问一答,声调和谐,其乐  相似文献   

14.
壮族《嘹歌》的文化内涵--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传统长篇古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是“歌化”生活与“诗性”思维的集中表现,反映了壮族通过唱歌促进“两种生产”的价值观,追求“依歌择配”美好生活的婚姻观,反映厌兵事乱世和思安居乐业的社会观,展现“那文化”形态及其岁时观念,透过《嘹歌》可窥视壮族传统歌谣艺术从《越人歌》到《刘三姐》歌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麻柳溪村是湖北省唯一的羌族行政村、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农业(茶叶)示范基地,也是远近闻名的民歌村,村民人人是歌手,个个是舞者,年龄最大的歌手已近百岁,就连两三岁娃娃也会唱民歌。在这里,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进山对山歌,下田吼田歌,抬班喊抬工号子、艄公喊船工号子,抬陪嫁喊报靠歌,修房造屋"说福示"唱上梁歌,婚嫁时男方家唱《插花挂红调》、女方家唱哭嫁歌,筵席上  相似文献   

16.
倪铭 《民族论坛》2008,(6):23-23
他是一个被救出的几岁大的孩子,被救后他向抬着自己的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礼——媒体送给了他“敬礼娃娃”的爱称;她是一个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小学生,她在那里唱歌,据说这样可以减轻疼痛,于是许多人被这废墟里传出的歌声感动了;他是在废墟中被埋了三天半的高中生,被救出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喝可乐,冰镇的”,无数关注地震灾情的人瞬间惊诧后更加为他的乐观动容,“可乐男孩”名号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7.
舞蹈演员依惹·雅蓉,是一个从小就喜欢跳舞的佤族女孩。她是选美赛中的一号“金花”。她今年20岁,身高1.65米,汉名叫李萱,爱好跳舞唱歌。电视连续剧《云南往事》中她担任佤族女2号主角。2005年12月17日下午,位于昆明滇池路上的临沧大酒店内歌声悠扬,木鼓震响,电视连续剧《云南往事》首映式在欢快的佤族歌舞声中拉开了序幕。“三朵金花”也就是片中三位女主角的到来为首映式增辉添彩。电视连续剧《云南往事》是根据临沧本土作家李德栋的小说《葫芦王地的咒语》进行改编创作和拍摄而成的,是临沧市第一次组织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是第一部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18.
“花儿”情     
如今,这各种各样的歌儿可真是五花八门.这唱法也分开了门类,什么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于是,一帮帮大姑娘小伙子,唱歌儿的,吼歌儿的,吟歌儿的,念歌儿的,纷纷扬扬成了"歌星".可我总觉得,要说唱歌儿,还得数咱们中国各民族兄弟.那才叫真正的唱歌儿;那歌儿唱出来才真正的有味儿,地道!要说歌星,那该属于他们!他们的舞台很大,在高山、在旷野……我总想起那苍茫辽阔的青海草原,想起那高亢悦耳的"花儿".记得刚走上青海高原的时候,满目都是粗犷的悲凉与冷峻.望着连绵起伏的黄褐色的山脉,便不禁让人想到王之涣的《凉州词》.正凝视间,猛地不知在山的何处,陡然传出一声细长悠远的长吼,紧接着便是悠扬的歌声.那时,我不知道也听不懂这唱的是什么,更不  相似文献   

19.
当你乘坐湘川公路上的汽車,跨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駛在峒河畔的时候,一幅沸騰着的大跃进的圖画就映入你的眼帘:在田間,你可以看見头纏白布巾,花布帕子的土家族、苗族的老乡們,在昂揚的歌声中正紧張地犁田播种;在峒河两旁,一堆堆綠肥和一片片茁壮的麦苗夹杂着早开的桃花、李花和黄橙橙的油菜花,散放着青春的活力和大跃进的气息。 瀘溪县上堡人民公社的各族人民,几年来在党的英明的領导下,在农业战綫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去年稻谷亩产达到了八百斤以上,比解放前增加了两倍多,每人收入平均达到二百元,此解放前增加了五倍多,基本上結束了几千年以来貧困的境况。眞是: 苗家土家爱唱歌,过去唱歌苦难多, 一声歌来一声泪,歌声未起泪先落; 如今徹底把身翻,人人都唱跃进歌, 唱得公社万年青啦,唱得共产主义早来罗!  相似文献   

20.
侗族大歌:一个民族吟出的古老音乐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岁开始学歌,每夜不停;12岁离开歌师与父母自己练唱;再大一些,他就独自走进歌堂了 “侗家人人会唱歌”,侗族素有“年长者教歌,年轻人唱歌,年幼者学歌,善歌者受赞扬,歌师受到尊敬”的社会风尚。侗族民歌源远流长,早在八、九百年前,宋代诗人陆游就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在辰、沅、靖州一带居住的少数民族(其中包括侗族),农闲时一、二百人,手相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