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对日政策从"抑制"改为"扶植",为此加紧推动排除新中国的对日"宽大媾和"。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日遏制中国政策破产。美国选择了与中国"和解"之路,而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正常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尽管上世纪上半叶中日两国间发生的一些不快及其引起的对立情感还在逡巡不去,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双方在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迈出了积极的步伐,但也还存在某些问题.本文从中日关系中一个特殊因素--日本对华的海外发展援助(ODA)的角度研究中日关系问题,试图寻找两国长期合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计划经济为背景建立起来的中国户籍制度构筑了城市中国与乡土中国的分立壁垒.衍生在制度之上的各种特权与利益分配使得户籍制度改革错综复杂,也给城市化进程设置了重重障碍,延缓了城市化的推进;另一方面,城市化的滞后发展和城市公共资源的有限性,也构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对政治大国的追求是以往日本的总体目标,但对国家全面的外交战略的研究和思考,是在小泉纯一郎执政的时候.2002年11月28日,日本提出了一份题为<21世纪日本外交基本战略--新时代、新视野、新外交>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将日本放在大的国际环境下进行分析,全面分析了当今国际形式的特点,提出了日本今后的战略方针和任务.进入小泉时代,中日之间的矛盾成扩大趋势,这不仅影响日本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到实践,综合分析、阐述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外交战略思想。特别是对邓小平在新时期发展中日关系的新成果、新构想、新策略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视点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日两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政冷经热”的结构性矛盾,两国国民情绪受到了直接影响,民族主义情绪特别是狭隘民族主义有所凸现。为此,必须加强民族主义的理性管理,促进中日民间的相互了解,推动民间感情的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7.
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有国内和国外两个成因。国内保守势力要求"正常国家化",走军事大国的道路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国内因素。东亚权力格局变动,日本恐惧中国崛起,要求发挥军事作用,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外部环境因素。随着美国实力衰弱,日本不相信美国保护,开始走独立自主的道路。此次钓鱼岛争端,中国准备不足,威慑不够,造成中国处于被动的局面。打破僵局需要中国制定合理的周边外交战略,以此构筑新型中日关系。日本是中国的周边国家,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东亚安全格局需要日本积极参与。但日本的右倾化尤其是安倍的反华路线损害了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的困局影响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当前要维护战略机遇期,面对日本挑衅,要做好两手准备,首先是军事准备,其次是各领域的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8.
9.
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东北亚地区的一体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日关系面临许多问题,需要两国政府和人民冷静地对待和妥善地处理,应该在互信互让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把握中日关系的方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一切问题,不断加强和深化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在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多方的前提下,实现真正的友好,推动东北亚地区早日实现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目的有三。第一,回顾拉美地区近年来的政治发展,以评定其民主化进程的程度。第二,考察过去10年民主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最后,分析拉美民主和经济改革的前景。在这方面,1992年开始的民主与改革的平稳发展,使人们对拉美进一步的民主化和市场经济改革持更加乐观的态度。但是委内瑞拉的未遂军人政变和秘鲁4月份藤森的“自我政变”,又显示出民主与经济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关系的走向与东北亚局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北亚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中国是该地区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日本是该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东北亚局势的发展与中日两国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在下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日本政治大国步伐的加速,中日在该地区的影响会相对上升,中日关系的走向将成为该地区稳定、安全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郑家屯为辽源县 (今双辽县 )县治所在地 ,具有相当重要的交通和战略地位。1 91 6年 8月 1 3日 ,在此地爆发了中日两军的武装冲突事件 ,史称“郑家屯事件”。对于中日两国来说 ,该事件均是在国内情况极为“微妙”时所发生的。从两国社会政治的“微妙”背景来分析该事件及其外交谈判 ,就可以看出当时中日关系极为重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所有的两国关系中(只要不是完全敌对或隔绝的两国),恐怕都会存在合作与矛盾两个侧面,而这种合作与矛盾的内涵,则会因不同的两国关系而异,本文拟分析一下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与矛盾的内涵,并对中日矛盾中的一个特有的问题──历史观问题以及中日美三国关系作一讨论。中日两国的合作是必然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保持中日两国的和平共处友好关系的一个关键,在于如何保持中日合作与中日矛盾这两者之间的“和平共处”。中日之间的合作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厂广泛的对话与合作。这…  相似文献   

14.
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经贸领域更为突出。友好合作始终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但也存在很多障碍。进入21世纪,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两国在经济、政治、安全领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只要双方共同努力,增信释疑,排除干扰,进一步挖掘深化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就一定能开创共同繁荣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5.
供给管理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的目的在于讨论供给管理政策的短期效应(本文以下所说的"供给管理政策"即是指短期供给管理政策),讨论我国现阶段短期宏观经济调节中引入供给管理政策的必要性、特殊性;供给管理政策应用对于经济体制的要求,尤其是对市场化进程的要求;以及有哪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选择的主要供给管理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1972年,周恩来为中日关系的发展作出积极努力和杰出贡献:要求日本克服错误倾向,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引导中日往来趋向广泛,从中日关系看中国和世界。所有这些说明,中日关系的发展需要面对历史与放眼未来的结合、抓好局部与把握整体的结合、坚持原则与懂得灵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东亚体系承接华夏体系,形成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日本文化与中华文化是同根异株.日本在近代“脱亚入欧”,在亚洲提前进入近代化,而后步西方后尘,在亚洲搞侵略扩张,二战失败,其右翼势力还不断抬头,妄想复活军国主义.今天,应继承东亚体系和平、友善的文化传统,搞合作共生共荣,建设东北亚“命运共同体”,为改善中日关系,各自相向而行,坚持互信友好.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对华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开发援助或称官方发展援助 (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 :ODA)是带有政治外交目的和长远战略意图的一国对外政策行为。本文对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 (ODA)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决策过程、政策调整、战略意图、实施现状、未来走向和理论框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学理性分析和历史性考察。并认为 ,这一研究具有认识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 ,分析日本政治外交和战略走向的现实意义 ,也具有追踪考察中日关系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1715年日本颁布了正德新例,在限制中日长崎贸易数额的同时也规定了以信牌进行贸易的新方式.这种贸易方式的改变,在中日之间发生折冲构建和反映康熙朝中日关系的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其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日关系是东亚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双方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地区、世界的稳定与否。中日之间既有历史问题、安全困境、领土、资源开发等不利因素,也有对和平的发展环境、相互经济依存度、共同安全利益等共同点。鉴于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双方应该探讨在开放的区域主义中来推动中日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