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立明 《职业》2014,(29):25-26
随着产业企业的转型换代升级以及人才需求方的变化,原有的中职"2+1"和五年制高职"4+1"人才培养模式渐显弊端,学生进入企业后往往出现理论基础薄弱、岗位实际动手能力低下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新的"2.5+0.5"和"4.5+0.5"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了原有模式不足,是对原有模式的优化。要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转变教学思想和实训理念;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挖掘合作内涵,密切校企融合。  相似文献   

2.
苑士学 《职业》2014,(27):99-100
"产学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技师学院办学模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作者学校与天津三英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出发,介绍了学校数控加工专业与天津三英"产学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成果。  相似文献   

3.
鲁琳雯 《职业》2011,(33):52-54
一、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本专业教学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发展趋势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共育、课程开发、教学考核,目的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春花  肖淑衡 《职业》2013,(36):23-25
本文阐述了笔者学校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与港华燃气集团在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做法、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中职燃气专业"联合招生,订单培养"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永敬  陈玉花 《职业》2011,(26):58-59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办学过程中,政、企、校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三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毕丛娣 《职业时空》2014,(6):100-101
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要求,得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的结论。就目前学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胜元 《职业》2011,(20):20-21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当代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类: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CBE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强调学校、企业、社会三者要相互渗透、互相配合,团结一致,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8.
纪克玲 《职业》2013,(36):34-35
多年来,笔者学院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进教学评价模式,逐步探索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习交替、订单培养、定标培养、顶岗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沈耀星 《职业》2014,(36):132-133
建立"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当前改革发展的明确方向,职业学校管理模式、教学体系和育人方式因此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要求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之相适应,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本文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分析当前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企业用人标准,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不断扩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从而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伶伶 《职业》2014,(27):22-23
搭建职业人才培养"立交桥"主要是指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它既能解决职业院校学生的学历提升问题,还能解决职业学生专业技能纵向提升问题。本文结合唐山劳动高级技工学校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实践,探讨如何搭建职业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1.
张刚三 《职业》2011,(33):38-39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有效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多年来,我校在机械类钳工、焊接、机械加工、数控四个专业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并摸索出适应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相似文献   

12.
史成泽 《职业》2012,(15):172-173
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在运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封闭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难以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胡钦龙 《职业》2013,(5):133-134
本文简述"车间·课堂·营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铺好就业路。  相似文献   

14.
陈立勇  王红梅  艾超巍 《职业》2014,(36):32-34
"十二五"时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强国梦的必由之路。而拥有"双高"人才(即:高级专业技术+高级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根本保障。中等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如何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深入开展"双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科学构建"双高"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众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社会使命。  相似文献   

15.
"校媒(体)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分析了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职新闻专业实施"校媒(体)合作"的具体措施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刚  李绍华 《职业》2014,(30):34-35
钳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对钳工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强调以一体化教材建设为重点,以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一体化的教学场地建设,改进教学管理模式,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闫春荣 《职业》2012,(2):34-35
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是在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专业。  相似文献   

18.
曹福祥 《职业》2013,(2):129-131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直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重点。"引企进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实践与研究课题。对此,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也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理论与方法。本文从"引企进校"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入手,对"三共同一独立"的建设模式和从机构、制度和形态三方面构建长效管理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对"引企进校"建设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给出了由政府主办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的理想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家和 《职业》2014,(14):23-23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作为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校企合作作为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邱霞 《职业》2013,(2):27-27
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企业调研。做好调研前的准备、遴选调研单位、设计合理的调研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认真整理调研材料是做好企业调研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