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大监督不力的制度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大监督权运作正常与否被看成是衡量人大制度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我国各级人大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监督权不到位、监督不力的现象,这极大地消解了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弱化了其地位。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主要有:党的领导和人大权力关系未能理顺;人大代表的筛选与监控机制失灵;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等。为此,解决人大监督不力、提高人大监督实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制度变革来形成合力,改变人大监督的政治生态环境,健全人大制度、强化人大监督,推动人大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大代表的选举是建设我国权力机关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人大选举制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本文论述了我国人大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尝试性地从美学角度为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旨在为人大选举工作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大代表会外活动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人大代表会外活动制度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文章认为 ,人大代表会外活动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完善和发展问题是 2 1世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 ,人大代表会外活动制度的建设既有实践层面的问题 ,也有理论和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它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息息相关的 ,必须把人大代表会外活动制度的健全和发展置于整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水平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提升“人大民主”水平,一是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落实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二是加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真正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三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保证人大代表真正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受人民监督。  相似文献   

5.
俞鸿 《理论界》2005,(2):32-33
要进一步体现人大的地位,发挥它的作用,应探索人大代表专职制这个途径。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努力完善人大制度,实现最广大人民意志的最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公民自主参选人大代表的兴起,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在各方面影响到人大制度的选举过程和结果。然而,目前在研究区县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这一新兴群体时。许多研究还处于概念冲突的状态。可看到的相关概念群包括:“自荐候选人”、“非组织提名候选人”和“独立候选人”等概念,不仅引发学界和人大工作者的许多争议,而且给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带来现实挑战。因而探讨自主参选人的兴起及其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将成为人大选举制度由“确认型”向“竞争型”演进中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现行人大选举监督体系的制度缺陷及理论困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的人大代表选举监督体系存在着诸多制度上的缺陷和实践中的薄弱环节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民主性、公正性和实效性 ,制约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系统阐释这一问题的现状及其成因 ,深入探讨这一问题背后的传统政法观念和思维模式 ,进而树立宪政理念并彰显法治精神 ,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人大选举制度和人大代表制度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政建设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大代表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改革和完善了选举制度;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健全了地方各级人大的组织体系;制定了人大的工作制度等等。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仍需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尤其是要完善人大制度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身份制度不只是一个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而是由户籍身份、职业身份、居住身份以及政治身份等子系统综合地组合而成的复杂的社会分层系统,是具有身份制和等级制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国民身份制度,它还是一种社会管理制度。从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基本事实来看,这一身份制度与社会不公问题具有深层关系,并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管理创新的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10.
姚亦亚 《天府新论》2005,(Z1):14-1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更好地推动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人大制度.完善人大制度,首先要强化人大制度意识,其次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对人大的领导,实现依法治党,并实现党的职能的转变.同时更要完善人大代表制度本身完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探索人大代表的专职化道路、使人大走向社会,提升形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国内环境的不断变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暴露出了一定的弊端。近年来理论界也从不同的视角对人大体制改革、改变人大兼职代表制度现状、实行人大代表专职制度等问题进行了系列探讨。笔者认为当前实行人大代表专职化条件、时机尚不成熟,人大代表专职化并不是我国人大体制改革的唯一路径选择,但可以从当前人大代表兼职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出发,汲取人大代表专职制的一些合理思想内核,为人大制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大专门监督机构的设置是完善我国人大制度和充分发挥我国人大监督功能的重要途径,它具有政治合理性、合宪性和现实性,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在我国人大内建立宪法监督委员会、预算审批与审计监督委员会和人大监察委员会,以此加强和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从人大质询报道看新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询制度是我国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的一种较为严厉、有效的形式,是人大监督的标志性权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大质询十分活跃,新闻媒体一直积极报道、宣传人大的质询,不仅见证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更将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新闻改革找到了可贵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人大制度在实现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发展党内民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民主,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整体发展.而以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的现实路径,就是充分发挥人大制度平台的作用,通过认真落实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效对接,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充分发挥我国人大制度的优势,用足人大制度的"制度空间"来促进人民民主,不失为目前条件下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韩裕庆 《学术论坛》2007,30(8):34-38
人大质询制度与我国宪政制度紧密相连,随着宪政制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人大质询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与机制,是行宪的制度保障,是权力监督的制度安排.但是,人大质询制度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常态稳健地运行,究其根由,盖因为宪政观念的淡薄和质询宪政制度的局限.因此,实现人大质询制度从非常态运行到常态运行,必须强化宪政理念,完善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1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自身建设理论系统性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但仍需要持续地深入和全面系统的推进。研究民主政治领域这样普遍而重大社会现象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人大学是成立的。该学科应当以马列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及人民代表大会实践为基础,科学界定人大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理论体系,以及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建立人大学应对制度与组织全面研究,才能使这一理论具有完整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我国人大享有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以及它认为应当由它行使的其他职权.然而实践中,我国宪法赋予人大的强大职权从未充分完整地行使过.要真正坐实人大职权,还有待重新反思我国的人大理论,逐步理顺人大和执政党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完善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民参与地方人大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提升人大治理能力的现实要求。对公民参与地方人大立法、监督、会议和联络站的案例分析发现,通过公民参与来提升地方人大治理能力和完善地方人大制度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即具体制度自上而下的延伸、地方人大在法律框架内的突破、地方人大在法律原则下的完善、基层人大的实践创新。当然,这些发展模式要切实发挥有效性并且保持可持续性,还需要公民参与人大工作的法治化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大)作为我国权力机关拥有至高的法律地位,但实际中人大却没有达到人们期望和法律规定的地位.究其原因,除了人大本身机制有待完善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人大的监督是单向的,缺乏来自其他方向的监督.由于理论、制度上的缺陷,改变这种现状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职业代表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主张以商会、教育会、工会、农会等团体的代表组织国民会议。此一主张被认为具有职业代表制精神,甚至被国民党作为基本选举制度运用于1931年召集的国民会议,却与孙中山国民大会构想中的选举思想抵牾。究其原委,孙中山在其国民会议主张中所表达的职业代表制,很难说是其民权思想真正进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理论标志,更像是一种应对时局、把握机会的政治实用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