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遣唐使小考     
公元六四五年,日本大化革新后,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为了借鉴中国的经验,便派出遣唐使(日本对派往唐朝使节的称呼)来到中国。早在唐朝初期,在公元六三○年日本就派了以犬上御田锹为首的第一次遣唐使,来到中国访问。大化革新后,派出的遣唐使十分频繁,规模逐渐扩大。据日本史书记载,自公元六三○年至八九四年的二百多年间,任命遣唐使达十九次之多,正式派出而到达了唐朝的有十三次。公元八世纪前,每次运送遣唐使团的木船一至二只,每船约载一百二十人。公元八世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在两千多年前,两国就有了友好往来。公元589年,精统一中国,日本与隋朝往来更加频繁。到唐朝,两国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过前代,整个唐代日本曾先后派19次遣唐使“。唐天宝三年(744年),鉴真和尚与日本僧人荣壑、普照等人曾派人到福州买船以东渡日本。唐贞元二十年(804年)七月,日本派出遣唐使团学问增空海、格逸与大使藤原葛野麻吕等人所乘第一艘船因遇风暴,在海上漂流多日,于八月十五日到达福州长溪县(今霞浦县赤岸镇),这是福州境内首次接待日本遣唐使船舶。当年十一月三日,在福建观察使兼福州刺…  相似文献   

3.
隋日交往中的“国书”问题研究述评黄尊严隋朝时期中日间的官方交往十分频繁。从公元600年至614年的15年间,日本推古朝(529-628)先后向隋朝派出了四次遣隋使,隋朝也派出了中国古代第一个代表中央政府正式访问日本的外交使团,从而揭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第...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早在两千年前,两国人民就刳木为舟,冲破惊涛骇浪,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到了唐代,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高度发展,以唐朝首都长安为中心,中日文化交流达到了高潮。自公元六三○年至公元八九四年,二百六十四年间,日本政府共任命遣唐使十九次,其中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着大批日本使臣、留学僧和留学生来华观摩学习,中日之间的文学艺术交流也出现了空前的盛况。  相似文献   

5.
离霞浦县城十里的赤岸村,在唐代曾是滨海集市。公元304年(唐贞元二十年,日本桓武天皇延庆二十三年),日本空海和尚随第十七次遣唐使在此登陆,后辗转入长安(今西安)留学三年,回国后开创了日本佛教真言宗,并广泛传播唐朝先进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友谊。被誉为“日本文化史之人杰,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之间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到了唐代,双方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逐惭达到了高潮,日本陆续不断地派出遣唐使来中国,吸收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果。 一、遣唐使出现的历史背景 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遥远的古代起,东亚大陆和日本之间就有往来。在《汉书·地理志》中“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的记载,说明至少在西汉时中国已和日本有交往了。  相似文献   

7.
日本遣唐使来华不携国书说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中日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文交流,道路不绝,仅日本官方正式派遣来华的“遣唐使”就有近二十次之多,史界流行,日本遣唐使来华不携国书之说,似不合史实,特此献疑。 首倡此说者,为日本学者森克已、木宫泰彦二氏。他们认为,日本政府以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八年)遣隋使呈交隋政府的“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国书曾引起隋炀帝的不满为由,有唐一代,遣唐使入华便不再携带国书,相因成习,遂成惯例。这一观点长期以来为中日两国史学界广为采纳,形成定说。  相似文献   

8.
弘法大师是日本高僧空海的敕赐法号,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杰出的人物。他和阿倍仲麻吕、鉴真大师等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先人们一样,为促进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先躯者之一。 弘法大师生于日本光仁天皇宝龟五年(即唐代宗大历九年,公元七七四年),三十一岁时(日本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八○四年),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在中国留学约二年,于公元八○六年八月离开中国回日本。  相似文献   

9.
陈华 《文史哲》2005,(3):81-85
日本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法书的传入有相当直接的渊源关系。盛唐时,王羲之等的法帖传入日本,受此影响,日本书法开始确立,及至日本奈良时期,全面模仿唐朝,崇拜晋唐的书体在日本盛行。王羲之等的书体由那些来唐朝学习的遣唐使带回日本,当时最著名的有最澄、空海、橘逸势等。晚唐以后,追随和模仿中国的倾向衰弱下来,与此同时,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也萌出了新芽。南宋时候的日本书法界,宋朝的书体开始向以王羲之书体为基础的唐朝书体挑战了。明清以来,中国众多书法家的法帖流入日本,使得日本书法界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0.
在唐蕃交流互动的二百多年中,吐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先后选拔酋豪子弟入唐求学,学习儒家文化和典章制度;派出使臣出使唐朝,加强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另外,一批到唐的吐蕃边将长期在唐出仕为官,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吐蕃人在唐朝的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甲午一役,老大中国败于蕞尔岛国日本,这个结局对中日两国的未来都有深远的影响。仅就中国而言,在饱经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之后,从此一海之隔又多了一个欲壑难填的强悍邻国,惟我独尊之梦,至此憬然猛醒。许多忧国忧民之士震惊于日本的崛起,钦慕其强大,从而提出向日本学习的课题。接踵而来的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和部分洋务派官员始建议向日本派出留学人员。“百日维新”的受挫和随后不久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的惨败,使许多  相似文献   

12.
六朝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六朝文化是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六朝时期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活跃时期。本文根据有关考古资料与文献对此期的对外文化交流做一概述。中日文化交流以往国内外有些史学工作者对3—5世纪的中日文化交流,特别是江南地区与日本的交往重视不够,有的日本学者甚至称公元4世纪的中日关系为“空白的4世纪”,这是不科学的。现将六朝时期对日文化交流分述如下。1.中国文字和书法输入日本。据《日本书记》卷十四记载,百济人王仁带《论语》10卷、《千字文》1卷去日本,从此日本开始采用中国  相似文献   

13.
论“安史之乱”对唐代中外交往的影响方亚光“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是唐朝三百多年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不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牵涉人物多,而且破坏性极大。它把原先一个集权、富饶、稳定和辽阔的唐帝国搞成争斗不休、政局不稳和分裂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国高僧空海(774—835),于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5月,随遣唐使入唐求法,因船遇风,至8月10日始漂至福州长溪县(今霞浦)赤岸登陆。在长溪逗留41天,被福建观察使兼福州刺史阎济美接到福州;具文上报,等待朝廷指示。据《日本后纪》记载:空海自是年10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历代民间和信使往还,史不绝书.从汉光武封赐倭奴国王印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自唐武后改称倭国为日本国,从此这个国号就确定下来. 公元600~614年,约当推古皇朝,日本派遣大型的遣隋史,跟着第三次选派留学生与学问僧,到中国学习佛法和汉学以后,中日邦交就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公元630年第一次遣使起,二百六十年间先后共派出十九次(两次未达),这就把两国关系提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对此后发展日本文化,改造国家体制,丰富人民生活方式,都做出划时代的贡献.现在仅从两国僧侣学人长期往来,特别是日本佛教史上艳称的“入唐八家”,即最澄和他的法裔圆仁、圆珍等属于天台宗的三家,以及空海和他的法裔常晓、圆行、慧运、宗睿等属于真言宗的五家的沟通中日文化的卓越贡献,作一概况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在秋色如金,丹枫似火的美好季节,应全日本书道联盟和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我们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派出的中国书法家代表团一行六人,于一九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到二十七日,在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我们在成田机场,受到了全日本书道联盟事务局长田中冻云和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事务局副局长村岗久平等各位先生的迎接,数千名日本男女朋友举着“欢迎中国书法家代表团”的大字横幅欢迎我们,并向我们献了花。汽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高速行驶抵达箱崎,全日本书  相似文献   

17.
弘法大师是日本平安朝前期的一位高僧,曾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留学约二年,回国后开创真言宗,著书立说,为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和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建树了不朽的业绩。 弘法大师在日本文化史上的功绩是卓著的,其影响远不止于佛教领域,对日本的文学、语言、教育、书法、绘画、建筑、雕塑、产业等方面都有贡献。不仅在日本的史籍中有大量的记载,而且在中国的《旧唐书》、《新唐书》、《贞元释教录》、  相似文献   

18.
渤海国是唐朝时期中国的一个边疆民族政权,与日本具有一些相同的文化因素,物产丰富,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这些是其对日本交往的有利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渤海进行了长期的对日交往,是中日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渤海对日本的交往,影响了东北亚战略格局,满足了双方人民的经济需要,促进了唐文化的传播,给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内涵,对于东北亚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朝鲜开化派知识分子在探索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认识到创办报纸的重要性,并开始向日本学习办报经验。利用朝鲜创办近代报纸的迫切希望,福泽谕吉派出其学生井上角五郎等人“帮助”朝鲜办报,从而得以深度参与朝鲜首份近代报纸《汉城旬报》的各项工作。井上角五郎为贯彻福泽谕吉“排中入朝”思想,利用职务之便在《汉城旬报》报道的筛选、编辑、撰写过程中,有意歪曲中国形象、美化日本形象,为诱导近代初期朝鲜疏远中国、走近日本制造了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20.
“回鹘”(初为回纥)是唐朝对uy-ur一词的汉语译音。 唐朝贞观年间,回纥(回鹘)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战胜了突厥汗国,以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土拉河为中心建立了回纥汗国。百年之后,回鹘汗国由盛转衰,厄运环生。公元84S年,终因内忧外患,回鹘国破,境内部众除少部分信留居原地外,其它被迫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