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回鹘文献语言和突厥碑铭文献语言的差异郑婕回鹘文献语言和突厥碑铭文献语言是一脉相承的。突厥碑铭文献语言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突厥书面语言,也是回鹘人使用最早的书面文学语言。回鹘文献语言则是回鹘人继突厥碑铭文献语言之后使用的书面文学语言。回鹘文献语言对突...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萧轩杨公墓碑》补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好问全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卷二十二《萧轩杨公墓碑》一文,由于系从《金石萃编》补入,而原本残缺甚多,以至不能标点,遂有难读不解之憾。今以《全集》为底本,据《四库全书·还山遗稿》附录中所载元好问《杨府君墓碑铭》补缺校异,以期再版时完璧。补文用园括号(),异文用方括号[]。  相似文献   

3.
读赤峰市出土的古回鹘文碑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赤峰市出土的古回鹘文碑铭乔吉(Coyiji)我们要识读的是古国鹘文碑铭。“回鹘”一名为汉籍对唐代游牧在漠北蒙古高原一带古代维吾尔族的称呼。据回鹘文研究家们的说法,当时他们使用的文字是古代突厥文①(蒙古学研究家们所称之鄂尔浑文)。中世纪中期,回鹘汗国...  相似文献   

4.
试析古突厥文中Sir的族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突厥文Sir一名长期存有争议。根据文献对勘、史地考证、语音演变和语言对比,可以发现:古突厥文《暾欲谷碑》中Sir当属异姓突厥,Turk-Sir地更是后突厥圣地中心;《毗伽可汗碑》《阙立啜碑》中Sir实指思结部;《铁尔痕碑》中isig=isik=izik=izig,即为思结一名的对音形式;古藏文《北方若干国君王统叙记文书》中Pal(或Bal)-Sil意为种田或富有的Sil,而Sil=Sir,这与思结部在8世纪的经济状况是相吻合的;和阗塞文《使河西记》中Siqar=Siq+ar,即思结人,8世纪下半叶迁往河西的思结部在9世纪初成为回鹘核心属部;回鹘文文献中的Silig亦即思结的,意在指称融入沙州回鹘的河西思结部。依照Saqs=Sqr=Siqir可以推测:河西思结部在并入沙州回鹘之后,又成为裕固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一、9世纪中回鹘西迁以前西部回鹘居住新疆的历史 “维吾尔”(Uyqhur)一词初为回纥人的自称,其意为“联合”或“协助”①,后来汉人音译为回纥或回鹘。汉文史书中的同音异译较早,《魏书》最早提出了“袁纥”(意为十姓回纥);《隋书》写作“韦纥”、“乌护”或“乌纥”;新、旧《唐书》则写作“回纥”、“回鹘”。唐贞元四年(778年)以后,历经五代及宋、辽、金等朝代,都一直称为“回鹘”;元明两代写法较多,主要有“畏吾”、“畏兀”、“畏兀儿”等。至于民族文字,最早的突厥文碑铭,如8至9世纪中所立的记东突厥汗国的《暾欲谷碑》、《阙特勒碑》、《突厥毗伽可汗碑》和回纥汗国的《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中,常有“乌护”或“回纥”与“乌护”并举之处。由于地域的不同和方言的差别,天山一带称乌护,阿尔泰山一带称乌纥,漠  相似文献   

6.
回鹘文《金光明经》是一部译自汉文的佛经,在译文中大量地使用了汉语借词。文章将以Ceval Kaya整理刊布的土耳其文版《回鹘文〈金光明经〉》为底本,运用译音对勘法,穷尽回鹘文《金光明经》中的汉语借词,通过汉语借词与回鹘文译音的对比,归纳汉语一回鹘语的对音规律。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建立回鹘语和汉语的语音对应关系,探讨回鹘语从汉语借词的途径和规律,而且也可以提供汉字音值的音韵学直接材料。  相似文献   

7.
鄂尔浑—叶尼塞碑铭文献是公元6-9世纪期间古代突厥民族使用如尼文记录其可汗、王子、大臣生平事迹的珍贵文献,具有很高的语言学、文学和历史学价值。本文以《暾欲谷碑》《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阙利啜碑》《磨延啜碑》等碑铭文献为基础材料,从中找出48个古突厥语和蒙古语共有词汇,总结其语音、语义和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杨富学先生说:"密宗经典《北斗七星经》在回鹘文中写作yitikan-sudur,该经的回鹘文写本虽未发现,但有关该经的回向文(详见第三章)却在吐鲁番时有所见,有关写(刻)本现存柏林,……14世纪时,必兰纳识里(Prajna-sri)又据回鹘文本将其译为蒙古语。"其实,杨富学先生所说的"回鹘文《北斗七星经》回向文"就是《北斗七星经》之回鹘文译本,由元代回鹘僧人必兰纳识里自  相似文献   

9.
两件回鹘文契约的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重新考释的两件回鹘文文书,是我国元代回鹘地区买卖奴隶的契约。它于1953年为西北文物考察队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此后,经过历史学者冯家升教授研究考释并译为汉文,分别发表在《文物》1960年第六期(题为《回鹘文契约二种》)和《考古学报》)1958年第二期(题为《回鹘文斌通(善斌)卖身契三种》)。他在考释这两件文书契约时,化费不少心血,下过不少工夫,作出了一定的成绩。由于这两件文书系回鹘文草书体较难辨认等原因,所以他的文章中在转写和译文方面还存在一些错误。冯文发表后,引起了国外有关学者的重视和兴趣。日本山田信夫教授在《回鹘文斌通(善斌)  相似文献   

10.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收录北朝文章49篇,其文献史料价值主要有三:其一,补严氏《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未辑;其二,补足严氏所收残章断句之篇;其三,与严氏所辑之文互为校勘。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所存高允《南巡颂》,魏收《兖州都督胡延碑铭》(并序)与《征南将军和安碑铭》(并序)等“颂”“碑”之文,更是北朝重要文人的散佚作品,可填补北朝文学研究的资料空白。其完整的文本形态与丰富的文学表现是进一步探讨北朝文体演进与文学态势的基础。而大量的北朝公文资料不仅有助于明确北朝诸历史事实,还可推进并还原北朝公牍文的发展脉络,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回鹘文为我国维吾尔族在公元9~15世纪左右信仰佛教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用这种文字创作、翻译了大量的佛教文献,形成了长达五六百年之久的回鹘佛教文化。回鹘文《金光明经》自发现以来,一直是世界突厥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其研究丰富了我们对回鹘佛教文化、回鹘语文的知识。本文为对此回鹘文佛经第八品的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和注释。  相似文献   

12.
在福建福清市近期发现的摩尼教文献中,《香空宝忏》可谓福清摩尼教在功德道场中所使用的一个核心文本,内容丰富,而且保存完好,内容完整,其中的15条忏悔文均与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回鹘本《摩尼教徒忏悔词》能够一一对应。关于福建摩尼教的最早传播者,史书记载为呼禄法师。笔者此前推测“呼禄”为回鹘语■(吉祥)的音译,意在说明福建摩尼教由回鹘高僧传入,福清本《香空宝忏》中的15条忏悔内容竟与回鹘本《摩尼教徒忏悔词》高度一致,可以证实福清摩尼教与唐代北方摩尼教一脉相承,是漠北回鹘摩尼教南迁的嫡传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进行了先后六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汉文、蒙文、叙利亚文、西夏文、吐蕃文以及回鹘文文献。莫高窟北区38个石窟出土的回鹘文文献多达128件,回鹘文文书碎片1241片,除少数为信件、世俗文书外,大部分为佛教内容的文献。文章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回鹘文佛教文献残片《佛祖历代通载》(标本B59:69)进行了再研究,对原文进行了拉丁文转写、汉文翻译和注释。  相似文献   

14.
《九姓回鹘毗伽可汗碑》的全称原作《九姓回鹘爱登里罗汩没蜜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其译意解释如下:“九姓回鹘”是回鹘最基本的氏族集团,它是以“药罗葛”为首的九个氏族组成的。“爱(ai)”,回鹘语意为月亮,是回鹘语以日或月对别人的尊称;“登里(tangri)”,意为天;“罗(da)”,意为在或从,用作名词词尾;“汩(qut)”,意为幸福;“没蜜施(bulmys)”,意为得到;“合(alp)”,意为英雄,“毗伽(bilga)”,意为智慧;“可汗(qahan)”,意为君主。因此,  相似文献   

15.
四川成都武侯祠内的碑亭中,有一通唐碑,世称其为“三绝碑”。游人到此,大都要驻足碑前欣赏其精美的文章,浑厚的书法,精湛的刻工。这篇洋洋洒洒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碑铭并序》,是身任四朝宰相的裴度撰写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金刚经》灵验故事为着眼点,着重探讨回鹘文《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的转写和注释。同时,以汉文为蓝本,追溯回鹘文本的底本。根据回鹘文本的文献载体、语言特点、翻译特色,推测回鹘文本的翻译时间为12世纪,作者为僧古萨里。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的是1990年在湖北省英山县毕家坳北宋墓地所出摩尼教墓碑。此碑立于公元1052年,碑上刻有颇具摩尼教色彩的日、月二字,墓主人姓昭武九姓之毕氏,故知墓主人是从中亚粟特毕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来华的摩尼教徒。英山还有许多类似的摩尼教墓碑,墓主人都姓毕,因此这是一处毕氏摩尼教徒家族墓地。作者从文献和考古两个方面追踪这个粟特家族的来龙去脉,发现他们是安史之乱平定不久回鹘可汗派到江南经商和传教的粟特商人的后裔。宋代以来江南的许多农民运动都利用摩尼教举行起义。而毕碑的发现告诉我们,江南流行摩尼教当与唐代来华的粟特摩尼教徒及其后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唐高祖神尧皇帝睿宗孙嗣薛王房宗子李公墓志》《唐李氏世系图》两碑今存甘肃省合水县,两者关联紧密。主要记载李唐宗室睿宗之子薛王房十几代后人的名讳辈分、功名仕宦等情况。碑铭提到的若干诏令赦文、区划建置,可以补证《宋史》地理志等传统史料记载缺憾。方志、金石专著目前对两种铭文的著录尚多有讹误。通过正史检查、碑文互校,可以补正《李公墓志》三家录文碑主名讳等119处、122字;《世系图》碑三家谱系十一世子孙官职等18处、36字。  相似文献   

19.
回鹘文《金光明经》译自汉文本。回鹘文译者对汉文偈颂也以回鹘语诗歌形式进行了翻译。本文以回鹘文《金光明经》为底本,与汉文本进行对照,可以看出,梵文偈颂、汉译偈颂和回鹘文偈颂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回鹘文文献为基础,结合古代突厥语和现代突厥语言研究的成果,提出:回鹘文文献语言的词重音 还保留着古代突厥语(鄂尔浑—叶尼塞碑铭语言)的传统,即重音处于词的第一音节,但重音的位置已经发生了变 化,正处在由词首向词尾转移的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