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我国实现四化过程中,特别是在当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城市问题,尤其是城市化道路,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城市化进程及目前水平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加深和生产关系改变的产物。城市化的过程,既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经济尚属落后,加之,又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我国城市化的道路,应当包含两个侧面,即城市的发展和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长期以来,对于我国的城市发展方针,学术界意见分歧较大。一种是以规模为基准,主张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一种是以地带为基准,主张由东部地带,继而中部地带,继而西部地带,顺序发展;一种则是以效益为基准,主张不论规模大、中、小,也不论地处东,南、西、北、中部,只要经济与社会效益高,就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国外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类型差异角度,归纳国外城市化中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总结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在城市化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良性互动,应选择符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采取分散型和多层次的转移模式效果较好;要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土地政策;重视城市化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发挥政府在法律、交通和教育方面的作用;保持城市建设与人口城市化速度相适应等规律和启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对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内涵发生了转变。中国城市发展战略从过去过度重视中小城镇发展,向以大城市建设为中心、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转变。本文认为,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城市化只能走一条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的乡村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乡村城市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布置,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象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因此,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征的乡村城市化道路,探索我国乡镇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思想,是当代城市规划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也是制定跨世纪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乡村城市化的实质理解乡镇城市化首先应明确城市化的概念。早在二十年代,在研究城市的著作中,多处出现城市化一词。不过,当时的概念只是以人口、…  相似文献   

6.
日本小城市的快速发展及其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 ,日本的城市化又有了新的进展 ,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其中 ,较为突出的是小城市呈现“跃进式”的发展。据统计 ,在日本现有的 672个城市中 ,1 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有 4 4 8个 ,所占比率高达 66.7% (参见表 1 )。这些小城市的发展状况 ,直接关系到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在我国当前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时刻 ,分析研究日本小城市的发展及其成功的经验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日本小城市发展的新特点近年来 ,日本的大城市发展呈现停滞趋势 ,而众多新兴小城市的发展却势头强劲 ,一改以往的发展迟缓…  相似文献   

7.
2004年陕西省人均GDP已经突破了1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发展的态势,这表明陕西省城市化的高潮正在到来。但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反而越来越大。因此,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一定要与农村发展紧密结合,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对陕西省省情及其城市化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了解陕西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而提出陕西省应走有陕西特色的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李宪建 《社科纵横》2007,22(11):60-62
区域产业的发展和人口因素的变化是城市化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城市化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区域产业和人口因素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我国要走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是由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环境、城乡建设实践的严重偏差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等共同决定的。走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农民权益得失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英  田光 《学术交流》2007,(4):111-11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对城市化涉及的核心群体——农民权益的“得”与“失”是不容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城市化中,农民总体上属于弱势群体,如果政府及相关部门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其“失”甚至可能更重于“得”。城市化的社会经济特点、强势群体的掠夺以及政府利益介入、农民自身的缺失等都有可能成为农民权益“失”的原因。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与农民受益的一致性,并通过立法规范土地利益的分配制度,进而提高农村的聚集效应、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等是城市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 城市化一词,虽然已经诞生80多年,但是对这一概念的解释仍然是众说纷纭。就是这一词本身的表述,在我国学术界还有“城镇化”,“城市化”,之分,也有少数人使用“都市化”。本文提出“城市化管理”一词会有人持不赞成的态度。其实,“城市化管理”一词在一些中外文献中屡见不鲜。有计划的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所  相似文献   

11.
张大维 《社会工作》2011,(16):5-8,11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镇如何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建设和谐社区是当前城镇基层实际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街道为例,总结了罗村街道社区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转型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程骅 《创新》2009,3(10):5-11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增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我国仍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后工业化阶段,城市化的进程仍然不会放缓。面对经济周期的"后危机"时期,我国城市的转型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即:可以充分吸取世界先进城市转型的经验、教训,并对国内城市在转型发展方面的探索进行评估,依据当前中国处在城市化加速期的阶段性特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集约发展、清洁发展的理念来推进城市的科学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快城镇化进程"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阶段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关系是一种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要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切实完成新型工业化模式多重任务,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走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中国式道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顺应新型城镇化方向,各地推行强镇扩权但实效不佳,镇级市改革应运而生.然而,不论是强镇扩权还是镇改市升级,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强镇发展困境,究其根源,在于权能结构失衡.通过构建权能GFP分析框架,能够解析镇级市改革背后的关系类型、影响因子、绩效差异和条件矩阵.而针对浙江龙港镇的个案分析在证实权能结构作用逻辑、验证因子和得出研究结论的同时,也提供了权能结构失衡的启示与省思.未来镇级市改革,需从单纯的扩权和升级,转向通过构建操作机制、理顺府际关系、深化体制改革和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寻求权能结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地区作为最临近城市的区域,一直处在城市化最前沿,那里的农民无疑最先面临失地以及由此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改变,面对陌生的城市,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不仅使其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困境出发,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presents an attempt, by sample survey, to assess the attitudes of the residents of a Queensland country town to city and country living. Responses to questions on a number of aspects of living suggest that country people see the city as economically advantageous to them, but that it is a ‘cold’, even hostile, place to live in. The country is relatively friendlier. The easy pace of country life, while its main asset, may be susceptible to a rapid growth policy of the ‘selective decentralisation’ type. This affords a dilemma for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7.
环境友好型城市命题的提出,既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也是我国城市发展和改革的创新。环境友好型城市是环境友好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条件。从我国城市发展和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看,环境友好型城市是顺应当今世界城市发展潮流的一项重要实践。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因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钦北愚 《学术交流》2002,(2):96-100
城市化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探索城市化运动的规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因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坚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技术创新制度和宏现经济政策等方面去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据此,我们应遵循城市化规律,发挥自下而上的制度安排的诱致作用;从实际出发,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使我国城市化发展符合其固有的理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有着丰富涵义的社会变迁过程。城市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定部分,由于体制、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方面因素,使得他们对于城市知觉处于一种普遍的焦虑之中。他们的社会保障由于缺乏应有的制度安排,而成为城市中的弱势族群。关注城市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解决当前中国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是符合我国国情及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 ,标明我们已跳出了就“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开辟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要注意从国情出发 ,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并加强对小城镇的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