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构成城镇化动力源,它们之间相互组合、相互影响的关系构成城镇化动力机制。该文以新疆石河子为例,从包含制度因素的产业结构转换角度构建城镇化动力机制指标体系,建立VEC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纬度研究城镇化各动力因素与城镇人口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农业是石河子地区城镇化基础动力;工业化和制度变迁构成石河子地区城镇化根本动力;服务业是石河子地区城镇化持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新型城镇化内涵及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认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应是在充分发挥市场力作用的基础上,市场力与行政力协调配合运作形成一种合力,人口素质和社会保障为其提供维系力和持续力的综合系统。同时,运用多元回归法对山东省城镇化动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对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主要是市场力和行政力,且市场力的作用远大于行政力,而作为维系力和持续力的社会保障和人口素质对目前山东省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较为微弱。基于此,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构建策略,即充分发挥市场力的主导作用,优化行政力以实现行政力和市场力的协调配合,同时更应注重社会保障完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城镇化质量空间演变及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测度城镇化质量水平,探讨其空间格局演变及主要动力因素,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城镇化质量的内涵为基础,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城镇化效率及城乡协调程度五个方面,建立城镇化质量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重庆市自直辖以来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同时分析了重庆市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检验了推动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动力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重庆市辖各区县城镇化质量整体提升,呈现出以重庆市主城各区为核心,向临近主城区域,再向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逐级降低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升重庆市城镇化质量的动力因素作用显著,且推动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内源动力、行政动力、市场动力、外源动力。重庆市应坚定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实现城镇化质量整体均衡提升。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在其动力的推动下会不断向前发展。城镇化的动力系统一般有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制度体制的变革,每一种动力在不同地区、城镇化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侧重点。费孝通教授的小城镇建设思想中乡镇企业的动力,在改革开放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时代变换这种动力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和其它地区。而四川藏区甘孜州城镇化可以根据自身城镇化的特点和条件,在城镇化动力结构比较分析中获取发展城镇化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以新型城镇化理论和政策为指引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对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四大因素对华东和西北各省新型城镇化的贡献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高于西北地区,但区域内部也存在较明显差异;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推动2005—2014年这一期间华东和西北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因素,人口发展和环境发展因素贡献较小;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各有优势,但华东优势更加突出;环境是华东和西北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共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简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文明各要素的辩证运动构成政治文明发展的内部动力;其他政治文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韶山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基于韶山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作用机理,文章构建韶山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两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模型,对韶山2004-2013年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性和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逐渐达到良好协调;2011年之前,旅游产业发展滞后韶山新型城镇化发展;2011年之后,新型城镇化滞后韶山旅游产业发展发展,韶山旅游产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滞后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产业的推动。  相似文献   

8.
新疆城镇化的发展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及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新疆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从自然条件、产业政策、地域差距以及宗教文化四个方面的现况及对新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与新疆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新疆城镇化的发制约因素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关键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以文化动力来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当代,文化因素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凸显。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与对文化动力作用的认识不足有关。提高文化自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文化创新力,是发挥文化动力作用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推进逆城镇化,让社会精英到农村发挥引领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阐述逆城镇化的概念与作用,并基于社会行为学理论,从外部环境和行为主体两方面解析推进逆城镇化形成的动力因素及其作用关系,以此探析逆城镇化的前因后果。研究认为:促进逆城镇化形成与发展的动力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政府引导力、城市推动力、农村吸引力和基础支撑力;当前应以政府引导力、农村吸引力为着力点,以产业振兴为中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上述分析,可以从发挥逆城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作用、发挥产业振兴在逆城镇化中的核心作用、健全促进逆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与机制、创造逆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等方面着手更好地推进逆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然后从内生动力要素和外源动力要素两个视角来观察其动力要素群及其作用机制,在构建片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模型和模型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基础上,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量化其动力的作用,并判别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1.人才创造和市场需求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内生动力;2.政府作为外源动力,在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作用显著;3.创新动力是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产业组织层面各动力要素相互作用的归总.  相似文献   

12.
地区产业布局优化应重点考虑产业积累水平、产业发展动力和产业带动能力三个方面的因素。该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新疆产业布局状况,结果表明:新疆整体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较低,新疆四大产业带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存在明显差距,15个地州市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法进一步探讨了新疆产业布局优化的影响因素,发现产业布局的积累水平和产业发展动力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新疆各地区的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而产业带动能力对产业布局优化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政府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挥产业带动效应,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新疆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旅游城镇化响应动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旅游城镇化响应动力系统中,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旅游需求和交通通达性等动力因素,通过因果反馈关系,推动城镇化对旅游产业成长的响应。以张家界2005—2018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系统仿真分析模型,选取仿真区间为2005—2030年。模型系统结构共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是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旅游子系统,在仿真期间,各子系统及其要素均呈现出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和发展趋势有所差异。在不同情景模式下,经济水平和旅游业发展增长幅度存在差异,通过对比三种情景模式得出,为促进旅游业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旅游投资,同时也应加强旅游宣传。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动力因素,本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分析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外源动力、内源动力、政府动力和市场动力四个维度测度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研究时限内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全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具有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特征;外源动力、内源动力、政府动力和市场动力共同推动了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本研究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5.
产业融合创新是指将各产业中相关创新要素互补匹配,从而使原产业及在其边界处融合出的新产业的整体功能形成独特的持续竞争力.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产业融合相关文献,在剖析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对其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构建起综合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人类历史永恒的话题。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坚持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不断对社会发展动力观进行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发展动力观,即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和胡锦涛的和谐动力观。这些理论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重庆市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认为影响重庆市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要素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分析还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GDP对城镇化的贡献还不够,对重庆市城镇化进程存在一定的制约;在长时期中,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持续增长将是提高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的提高对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的提高对重庆市城镇化水平提高的拉动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影响要素评价及其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因素影响着技术创新动力,但各种要素的影响程度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不能合理地对这些要素进行评价。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调研获得各指标的相关数据,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法运用Matlab软件进行运算,对技术创新动力各种影响要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并分析了各类要素间的互动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为获得科学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1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算,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消费、投资和外向型经济以及经济结构都具有积极正向推动作用,按由强到弱依次为投资、消费、外向型经济以及经济结构,并且新型城镇化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增长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重庆市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认为影响重庆市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要素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分析还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GDP 对城镇化的贡献还不够,对重庆市城镇化进程存在一定的制约;在长时期中,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持续增长将是提高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的提高对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所占 GDP 比重的提高对重庆市城镇化水平提高的拉动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