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燮《原诗》是继《文心雕龙》之后又一部系统性很强的诗论之作,然其所述诗歌本原与创作的论述两相悖违。他的创作论强调“感触起兴”、“克肖自然”,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又前进一步,形成了自具面目的理论系统;但当他进一步阐释这一理论,向诗歌艺术的本原论方向归返和靠近时,却又被“天地备于六经”的陈腐保守思想所拘囿,强调诗歌源于道、又服务于道的观点,因而窒息了他的许多闪光思想  相似文献   

2.
刘咸炘是清末民初重要巴蜀学者之一,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经学、文学、史学、子学等方面。其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诗系》一文中。《诗系》梳理了诗歌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论述了清代诗歌批评家的利弊以及唐以后诗歌衰败的缘由。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阐述,刘咸炘提出了自己的诗歌批评理论,即通过推源溯流法来探讨诗人风格的渊源和流派。从中可以看出刘咸炘的诗学思想是在"诗言志"的传统诗学基础上,倡导学习《风》系诗歌的创作手法,重视诗歌词、义、情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刘咸是清末民初重要巴蜀学者之一,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经学、文学、史学、子学等方面.其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诗系》一文中.《诗系》梳理了诗歌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论述了清代诗歌批评家的利弊以及唐以后诗歌衰败的缘由.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阐述,刘咸提出了自己的诗歌批评理论,即通过推源溯流法来探讨诗人风格的渊源和流派.从中可以看出刘咸的诗学思想是在"诗言志"的传统诗学基础上,倡导学习《风》系诗歌的创作手法,重视诗歌词、义、情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是史传文学的杰作 ,对古代诗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在论述前人有关《史记》对古代诗歌的贡献的基础上 ,分析了《史记》在思想、题材、表现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对后代诗人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彭燕郊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创作跨越了中国新诗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抗战时期一直延伸至今。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诗歌界和学术界对他关注不多,他的诗歌艺术探索,特别是后期诗歌由于疏离政治话语和主流思想而没有引起评论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图把彭燕郊“潜在写作”期诗歌的思想艺术成就纳入20世纪中后期中国新诗从单一到多元发展的大框架中,论述其诗歌所绽放的思想光辉和独特的艺术品质及其在中国诗坛所占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袁枚(1716——1797)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史上继叶燮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美学理论家和诗歌理论家。他的性灵说不仅在当时影响极大,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和美学理论,学术界以前多偏重从文学的角度论述袁枚的诗歌理论,本文拟从美学的角度对袁枚的主要美学思想作些探讨。性灵情真的审美理想袁枚的美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理论中,我国古代诗歌理论非常重视诗歌的言情特征,认为诗歌必须表现诗人的情感,才能感动人,才有美感可言。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认识到诗歌的情感特征,《毛诗序》更是明确地指出诗歌是情感的表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以后的讨论几乎都是沿着这一线索发展的。如朱熹曰:“诗者,人之心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严羽曰:“诗论者,吟咏情性也。”这些见解从理论上阐明了诗歌的审美特征。诗歌之美,从本质上说就是通过艺术形式所表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别林斯基说:“如果说任何人性的(不是兽性的)感情,由于  相似文献   

7.
陈宏谋是广西历史名人 ,一生从政 ,但他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 ,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观。以他给张西清《泛槎吟》所作的一篇序文为例 ,论述陈宏谋关于“好诗标准”、“才学与作诗”、“诗歌地位”等文艺观  相似文献   

8.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创作思想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为线索 ,分析论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发展轨迹 ,历史地肯定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价值 ,也指出了他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9—13世纪维吾尔族在新疆南部及中亚一带所建立的喀喇汗王朝的文学发展情况,尤其对在维吾尔文学发展史和中亚各突厥语民族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三部文学名著: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长诗《福乐智慧》、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语言巨著《突厥语辞典》和阿合买提尤格乃克的劝诫诗《真理的入门》,从思想内容、创作方法、艺术技巧和诗歌形式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治学以“以诗证史”擅场,解诗则长于“以史笺诗”,评价诗歌多着眼于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他的诗歌创作也多以时事为背景和题材,秉笔直书,不避不讳。因此,《陈寅恪诗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和一位真实的诗人。他为数不多的存世诗歌,写作目的如其自评《柳如是别传》,乃是“痛哭古人,留赠来者”;而作为情感的寄托,陈寅恪的诗歌也更能体现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的广采博取,融会贯通,使戴望舒的诗歌富含意蕴与张力,其后期诗歌感性色彩减弱,智性因素增强。本文以《我思想》为例,旨在从主题意蕴解读、意象原型阐释、形式技巧探究三个方面,论述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诗圣杜甫有什么样的“美学意识”呢?对这个问题前人已有论述,如屈守元《杜甫美学观琐谈》①、张志烈《审美情趣历史进化一例》②、何大江《杜诗的奇崛美》③、王启兴《杜甫人峡诗中所表现的自然美》④、姚菲《杜甫山水诗崇高美管窥》⑤、蒋均涛《杜甫对诗歌形式美的确认和追求》⑥、何根海《杜甫题画诗绘画美学思想刍探》⑦等等。他们的论述对开启杜甫诗歌“美学意识”的研究无疑起到了先锋作用。然而杜甫诗歌中丰厚的美学意识,不是几篇文章就能穷尽的,因此笔者不揣冒昧,试从新的角度去研究杜甫的美学意识。杜甫的美学意识主要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13.
方回的诗学思想是丰富多采的 ,其诗歌语言艺术思想对后世有较深的影响。他对诗歌语言思想的阐述比前人更全面、更有创造性。本文通过他对对偶、用字、拗句以及句与句之间关系的看法 ,论述了方回诗歌语言艺术思想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宛平 《南都学坛》2006,26(6):68-70
司空图是晚唐重要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艺理论著述《诗品》及《与李生论诗书》等文论是研究中国唐代诗歌及诗歌理论的经典之作。他提出的不拘一格的作品风格论,重视诗人本身思想修养的创作主体论和辨味外之味的诗歌解读理论是其理论三大组成部分。他的诗歌理论对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实践具有积极的研究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地向中国人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启蒙思想家,自由主义思想就是他从西方引进的重要启蒙思想之一。本文通过严复所翻译的穆勒的论自由《On Liberty》中,?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阐述严复关于自由的思想,将从自由的权与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点启示这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经历了从孕育、初步形成、到成熟的逻辑演变。他在《资本论》中第一次科学详尽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形态、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等,所以说,《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成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于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纲领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当代女性诗人杰里·克罗尔的儿童诗集《野兽的爱》的主题围绕着女性与生俱来的母性思想,描述了其在孕期、生产和育儿阶段的切身感受。从母性思想的萌芽、激发角度,对其诗歌《瞬间》和《二十四周》进行分析解读,探究诗歌中母性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布莱克的诗画艺术演绎了一种率真质朴的风格,呈现出自然写真的诗意与画境,纯美的想象在其中发挥了独到作用。其画境中的色彩基调是再现诗意的视觉表征,色彩镜像由表及里地映射出诗歌的主题、思想、意境、隐喻及象征内涵。他的诗歌富有伦理教化作用,充满对善与恶的审度,追求心灵升华,表达他对世界大同的愿景。从《天真与经验之歌》到《神曲》,体现出返璞归真、爱憎分明、向往美好的创作主旨并成为布莱克创作思想的一条主线,前者由诗歌艺术趋向绘画艺术,后者由绘画艺术回归诗歌艺术。布莱克的创作之途可谓“诗心入画”,将视觉审美意象融会贯通,实现了诗歌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史记.乐书》蕴涵了先秦儒家丰富的诗乐思想,司马迁汲取并实践了先儒的思想,他的诗乐思想除了主要保存在《史记.乐书》中之外,还反映在他对“诗”的引用和评论方面。他认为“乐自内出”是诗乐的发生过程,“诗以达意”是诗歌的本质,并且通过诗乐表现、情感浸染来发挥其教化作用,这些思想在《史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十力语要》体现熊十力作为现代新儒学开创者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既继承又发展的总概性的理路与观感。其文学观主要可以从对义理考据的学术辨析和从义理派角度对考据学进行的批判、其经世致用文以载道的文学功用观、对文之质与文理之气等概念及其辩证关系的论述、对中西诗歌和古今诗歌区别的比较等 4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