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年前,孙国栋希望我给他主编的《中国大律师》写个序,我给他写了篇《律师兴则国家兴》。十年后,国栋希望我为他主编的《律师文摘》创刊十周年写篇祝语,我自然而然又想到了这个题目。这个题目能不能反过来说?反过来说是否更正确?现在谈"律师兴则国家兴"是不是过分提高了律师的地位和作用?对这个问题有些人私下里表示疑惑和担心!  相似文献   

2.
拥抱新锐     
变革创新,创造与众不同的竞争力,是本刊多年来的追求。《社会科学家》的目标是“成为一种品牌,一种文化”,她不变的风格是“稳健新锐”。现在,我要引伸开些说,面向青年思考者和青年实践者是她的市场定位,她鲜明的个性特征就是新锐。新锐,是激清活力;新锐,是天才灵感。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是新锐,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新锐,电影院正在上映的张艺谋《英雄》是新锐,美国人哈罗德·德哈特“新餐桌”*和西班牙电子工程师佩德罗·莫纳加斯“哭宝解读机”*也是新锐。新锐,是最有  相似文献   

3.
投稿八年     
投稿八年盘福东(桂林博物馆馆员)我第一篇论文《桂北瑶民起义‘兴瑶更汉’说考辩》完稿后,面对众多的杂志,选哪一家投呢?我不认识任何一家杂志的编辑。我的文友何英德副研究员说:“《社会科学家》认稿不认人,胆大心细,选稿很公正,投《社会科学家》吧。”我听了这...  相似文献   

4.
高增德主编,晋阳学刊编辑部编辑的《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1-10辑)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传略》从1980年开始筹备,1982年出版第一辑,至1987年7月已出版了十辑.《传略》收社会科学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考古学等22个学科,从写“五四”至今有过一定影响,在某一领域中有所建树的社会科学家283位(周谷城自写传略和张志哲代写的传略共二篇)284篇传略,其中101篇由社会科学家自己写作,183篇由别人写作,共360多万字.  相似文献   

5.
我乐意给《社会科学家》投稿许经勇(厦门大学经济系教授)近十多年来,全国130多家学术刊物发表过我的文章,并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联系。而《社会科学家》杂志却给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之所以说“特别”,就是尊重作者的劳动,体会到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沤心沥血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动笔之前,思忖良久,最后还是写下了这个题目。尽管这个题目实在太平常太老调,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只有在这个题目下才能写出一些想要说的话。《江汉论坛》创刊40周年,而我与《江汉论坛》之间的交谊则始于16年前。16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并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可以回忆的事情当然不会少。我想,对任何一位学者来说,第一篇独立发表的论文总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而我的第一篇独立写作的论文:《哥伦布远航和郑和下西洋的比较》就刊发在《江汉论坛》1983年第4期上。这篇文章发表以后,1984年忡国历史学年鉴》中由傅衣凌、林仁川先生撰写的“…  相似文献   

7.
我的感受     
我的感受刘泰隆(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我与《社会科学家》发生直接联系开始于1987年秋天,当时它发表了我的一篇论文《鲁迅小说的艺术辩证法》。由此,我把同一期上所刊的大部分文章都看了,发现这刊物颇有自己的特色。于是每当新的一期问世,我总要抽出时间至少...  相似文献   

8.
关于刘体智、罗振玉、明义士三家旧藏甲骨现状的说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7年,我写过一篇《甲骨文材料之统计》,登在天津《益世报》《人文周刊》第13期,转载在开明书店出版胡愈之先生主编的《月报》第1卷第5期。1944年,我在成都出版《甲骨学商史论丛》一书,又写过一篇《甲骨文发现之历史及其材料之统计》。这书在后方印数不多,但后来在台湾、香港都有翻印。解放后,很兴奋,1951年根据新的情况,我又写了《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几年之间,一连印了3版。  相似文献   

9.
关于“邓小平思想”,我曾先后写过四篇文章:第一篇,写于党的十二大之前的1987年6月,题目是《现在是正式提出“邓小平思想”这一概念的时候了》,被《社会科学论坛》1987年第8期刊用,发表时编辑将题目改为《关于邓小平思想研究》;第二篇,应中共山东  相似文献   

10.
胡老师,我拜读过您不少的著述,很受启发,同时有很多问题想向您讨教。您的论文《从政治上把握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重大问题》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作为上海理论界获得此项奖励最年轻的作者.您当时的心情如何?您怎么想到要写这样一篇论文呢?我是在哈佛大学访问研究期间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获奖消息的,当时除了兴奋,还有远在异乡听到母亲声音的温馨。十分感谢有关领导和评审专家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因为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是很不容易的,在复旦大学这也是头一次。我当时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在江泽民同志提出了“讲政治”的…  相似文献   

11.
精益求精再创辉煌蔡雄(桂林工学院经济管理与旅游系教授)我经常阅读《社会科学家》,有时也给它撰稿,有几篇文稿曾被采用,由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从1986年的创刊号开始,每年均将这份期刊装订成册,作为重要资料保存,如今已有10大册,可称是最完整的保存该...  相似文献   

12.
情谊难忘     
情谊难忘曾耀农(湖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我与《社会科学家》的交往始于两年前,那时,我正在西南师大中文系做电影美学的访问学者,师从曹廷华教授。为了查找资料,我来到西师逸夫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在五彩缤纷的杂志柜前,一眼就相中了《社会科学家》。《社会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记忆中的肖象》——这是振庭同志在六十年代初所写的一篇中篇小说的题目,现在我借用来作我这篇文章的标题,理由有二:一是因为这个题名与我这篇文章的内容恰好吻合,二是因为他那篇小说里写到过我年轻时代的影子,我用他这个题目回忆他,也有回报之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从未为人写过书序,这是第一篇而且极可能是唯的一的一篇。按照请名人作序以增书的身价的传统风气和时尚,我自然不是作序的合适人选,但恕诚却执意要我来写。我想,这纯粹是一种纪念,一种对我们之间三十余年共事相知情谊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我和恕诚相识于1963年。7O年代中期以来,又长期合作进行李商隐诗文的整理研究,迄今已有二十余年,从80年代初开始,恕诚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向对唐诗风貌及其成因的潜心研究,有计划地撰写了十多篇很有分量和创见的系列论文,其中发表在《文学遗产》的就有六篇。这本《唐诗风貌》就是在上述论文…  相似文献   

15.
广西社会科学的窗口丘振声(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社会科学家》是我经常阅读的刊物,曾从中得到过不少教益与启迪。可以说它是我的良师益友。这个刊物有眼光,够胆识,敢为人先,有开拓精神。它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瞄准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前沿,关...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战线》是我的老朋友了 ,最近索稿于我 ,答应他们的要求 ,义不容辞。但是 ,最近一年多以来 ,我集中全力 ,撰写《中国佛教史·新疆卷》中的龟兹与焉耆的佛教这一章 ,没有时间做其他方面的研究工作 ,因而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是 ,我写的这一章 ,所有的节都能单独成文的。前不久 ,我已经给《燕京学报》和山东大学的《文史哲》各送过一节作为一篇独立的论文发表。现在 ,对老朋友《社会科学战线》也想采用这个办法 ,选了这一节 ,把题目稍稍改了一下 ,以应嘉命。文中的“请参阅上面第二节”等一类的提法 ,指的都是《新疆卷》中的节。至于这些节内容如何 ,则限于体例和篇幅在这里无法叙述。只有请读者原谅 ,稍微拿出点耐心 ,等待全书出版了。  相似文献   

17.
我亲近《社会科学家》张益桂(桂林博物馆研究馆员、前馆长)在琳琅满目的报刊杂志中,《社会科学家》是我比较亲近的刊物。我亲它,是因为它有一个正确的主旋律,十年未变调,紧紧围着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弹;我亲它,是因为它群言之中有乡音,从中听到漓水声,从中感到...  相似文献   

18.
因为平时较少与年轻人交流的机会,讲课就有很大的压力。我希望在比较小的范围,最好是二三十人,随意谈一谈。现在的人数虽稍多于此,但还是比较接近于我的愿望。先说题目。“危机时刻的思想与言说”,是《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出版之后,黄子平的一篇书评的题目。我不善于为自己的研究命名,常常是一本书稿完成了,想不出题目。《艰难的选择》也是黄子平给取的书名。做完一项研究,对于主旨,不能简要地概括;而写完一篇论文之后,发怵的也是写提要,苦于“提”不出“要”,不知道该怎样“提要”。鉴于我自己的缺陷,我要求我的研究生一定要学会写提要。…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学人     
金增林,1938年生,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政治学研究生班,现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理事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学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独立或合作出版学术著作《政党论》、哪小平社会发展思想研究》等7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及研究报告70余篇,其中有多篇在省内获奖。在本刊先后发表过们文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1991年第6期)等论文5篇。么大中,1942年生,1967年毕业…  相似文献   

20.
我的祝贺     
10年前,即1988年的龙年仲春,当《阴山学刊》以崭新的面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时候,我作为它的第一任主编,曾经在刊物上写过一篇《写在前头》的文章。我当时就认为,《阴山学刊》将成为包头师专全体师生“各项科研成果的园地”;也将成为学校“对外开放和联系、加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经过10年的辛勤耕耘,现在《阴山学刊》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重要学术期刊之一,并以其鲜明的学科特色、地区特色和师范特色,受到全国教育界、学术界、理论界的好评和喜爱。这里边浸透着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社会各界特别是许多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