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刘老老“不会说话”,乍一看来,读者也许会有点奇怪。其实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王熙凤等人对她的评价。《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向王熙凤求告贫困,话没说清楚反而骂孩子“只顾吃果子”,书中说凤姐“听他不会说话,因笑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此其一。等到王熙凤赏赐了二十两银子,刘老老千恩万谢,周瑞家的却说:“我的娘!你怎么见了他倒不会说话了呢?”此其二。可见,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刘老老确实是“不会说话”的。  相似文献   

2.
真佛儿 《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请周瑞家的引见。周瑞家的对刘老老说:“老老你放心。大老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叫你见个真佛儿去的呢?” 普天之下,“真佛”难见,可算一条定律。原因之一,有人挡驾。挡驾的人以为自己就是佛,至少算是门神。见门神不拜,当然把你关在门外。小小门神,让你吃一顿闭门羹,不算什么。刘老老在贾府  相似文献   

3.
鲁迅说过,《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它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正因为如此,《红楼梦》才成为一部杰出的政治历史小说。它以高度的思想艺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吃人的本性和腐朽的本质,表现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刘老老三进荣国府这一情节,虽然在全书中所占篇幅不多,但也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刘老老是一个“只靠两亩田度日”的农民。她所依附的女婿,祖上做过小官吏,她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在构思《红楼梦》时,为了便于叙写“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的荣国府(本文所引《红楼梦》原文,均椐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新校注本),巧妙地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的刘姥姥写起,以她三进荣国府来串起贾家的兴亡盛衰。刘姥姥一进贾府原是来告帮乞贷的,荣府管家奶奶王熙凤总算看在太太吩咐的“不可简慢了他”的分上,也为了自己落个好名声,在告了一番艰难之后,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不知是偶然碰巧,还是作者有意,这二十两银子  相似文献   

5.
写作导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把人作为主要的叙述、描写对象的,它一般是通过对人物在事件中的行为、活动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所描写的人物的精神、品格和个性的。写人的记叙文一般借助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其内在的性格,在具体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表现出这个被塑造的人物是“怎样一个人”,而不是作者抽象地给人物作“鉴定“”评价”。同时,所塑造的人物也应力求突显其个性,应多写人物的特征,切忌千人一面的、无个性的、无特色的一般化描写。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一组人。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  相似文献   

6.
<正>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设宴招待刘老老。酒至半酣、刘老老为避免多喝、打趣要用木酒杯斟酒才能继续喝。贾府是应有尽有。待真的用木酒杯喝过酒后、鸳鸯考问她:“到底这杯子是什么木头的?”刘老老审慎地看过后夸赞道:“你们这样人家、断没有那贱东西;那容易得的木头、你们也不收着了。我掂着这么体沉、这再不是杨木、一定是黄松做的。”  相似文献   

7.
“一”、“二”、“三”三个序数词代表了王熙凤人生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一从”是指她嫁给贾琏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夫唱妇随 ,即“出嫁从夫” ;“二令”是指她执掌荣国府大权后发号施令 ;“三人木”是指她失势后被贾琏休弃。“一从”是“二令”的基础 ,而“二令”又带来了“三人木”的恶果。对于“一从” ,曹雪芹采取“留白” ,即不写之写 ;对于“二令” ,则采取详写 ;对于“三人木” ,却因去世来不及写而被高鹗错写  相似文献   

8.
提起荣国府里的大老爷贾赦,便不可不说到大太太邢夫人。俗语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荣国府诸多乱砍混战中,她的表现是在一般情况下不露声色,隐身于东边小院里,窥测方向,伺机出击。一有风吹草动,便仗剑施法,调兵遣将;或亲出马,煽风点火。贾赦不便公开说的话,由她说;贾赦不便公开干的事,由她干。真是“夫唱妇随”,有板有眼。这不能不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她吝啬、贪财取货以自得;她“左性”又“禀性愚(亻强)”,一味铁心地顺从丈夫以自保,榆木疙瘩脑袋认死理,撞到南墙不回头。儿女奴仆,一个不靠,一言不听。她,可以说是贾府太太里败家形象的又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准备谈谈《鸿门宴》的主题、人物及语言,而以分析人物为重点;在分析人物时,以谈项羽、刘邦二人为中心;在刘、项二人中,以谈项羽为主。 一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记述了项羽的一生,写了他身上的优点,写了他的成功,写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立下的功绩;也写了他身上的缺点。写了他的失败与灭亡。在《项羽本纪》中,最被人称道的是“渡河救赵”、“鸿门宴”及“垓下之围”三部分。其中“渡河救赵”突出了项羽的功绩,在“救赵”中,项羽是一位了不起的盖世英  相似文献   

10.
罗淑(1903—1938)是继冰心、庐隐,凌淑华等女性作家之后,中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升起的一颗新星,然而却是一颗早逝的星。 她的作品不多,所能看到的仅是八篇小说,三篇散文。这不是作者不勤奋,她的女儿小弥这样回忆说:“无论在上海,或者是在桂林乡下,妈妈得空就写,写,写……”,但遗憾的是,作者的生命和创作生涯实在太短了。正如巴金所说:“倘使作者能够在这世界多住十年,她一定会给我们留下几部描写四川盐场生活的杰作。”另一方面,罗淑是个非常朴实的人,创作态度十分严谨。她去世后,女儿翻看她的文稿,见有不少没有写完的稿件。“大概她总在那里探索,练习。总觉得还不够好,不肯轻易拿出来。”这恐怕是罗淑作品较少的更大原因。罗淑留下的作品尽管不多,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却占有一定地位,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老老”是宁波奉化方言中一个评注性频度副词,用于凸显说话人的主观意图,绝大多数情况下修饰动词,所在句子的时态一般为过去时或现在时。副词“老老”由形容词“老老”语法化而来,与句法、语义、心理变化相关。分析奉化方言、普通话、其他吴语地区方言中“老老”在句法和语义上的差异,发现奉化方言“老老”频度副词用法是特有的,形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在《红楼梦》里,作者曹雪芹以细致入微的笔墨描写了贾母和林黛玉之间的关系。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当林黛玉死去了母亲之后,贾母多次催促她“必欲其往”,因而林黛玉来到了所谓“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的荣国府。书中写到,黛玉来时,刚刚入房,就“被外祖母抱着搂入怀中‘心肝肉儿’的叫着大哭起来。”以后,黛玉无论吃的、穿的、  相似文献   

13.
《于梨华作品集》中的《变》,是一部写得相当细腻而有特色的心态小说。作者自己说,她的“留学生文学”,大多写“男人事业的搏斗,女人自我的寻索,以及基本的、恒久不变的,夫妇、手足、亲子、情人、朋友的情感纠纷。”(《考验·后记》)《变》,则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写了一场“婚变”,从女主角离家出走开始,到女主角重回旧家结束。人物不多,故事不繁,但对几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却作了细致的描写,使人看到了留美华人的苦闷和挣扎。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红楼梦》中的凤姐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一方面凤姐是荣国府的内管家、地主阶级的当权派,因此她当然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另一方面凤姐又是“脂粉队里的英雄”,才华出众的女强人,凭她的门第背景和能力地位,她应该本能地反抗大权的压迫,因此她又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本文基于以上事实去剖析凤姐的反封建意识,这种剖析有利于理解《红楼梦》的主题。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封建制度的灭亡是无法挽回的,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在于这种制度的腐朽和反动不仅危及广大劳动人民,而且危害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各个阶层,风姐就是其中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和感情又是不能分割的。白居易曾做出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论断,其中道理也不难理解,文章总是要以情感人的——你要写一个人,就要写他(她)的情感和情绪;要写人区别于其它人,就要写出他(她)的情态和情状;要写此时此地的“特殊”,就要写出“特殊”的情景和情境;文章是由人来写,就不会不带有作者的情趣和情致的印记;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情调,也恰恰是作者的激情所在。所以说,一篇文章中,总  相似文献   

16.
如果刘半农先生(1891—1934)活到今天,已是百岁老人了。但是,刘半农先生只享年43岁。在刘半农先生逝世后,当时的某些倒退了的资产阶级文人把他视为“复古的先贤”;“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成了“半截子革命”的代表人物。八十年代初,仍有同志说刘半农后期“思想日趋反动,奔走于权贵之门,热衷于当学者名流”。因此,如何正确评价刘半农,恢复刘半农先生本来的历史面目,已成了现代文学研究工作者的一项迫切任务。我认为,要对刘半农作出恰如其份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必须解决刘半农评价中的三个问题。一、刘半农为历史提供了哪些新东西?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一个历史人物,不是苛求他没有做过哪些事情,而是主要看他  相似文献   

17.
虎妞是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关于虎妞这个形象,无论过去还是今天,都有许多不同评价。有的评论者认为虎妞是“被侮辱被损害者”,同书中人物祥子、小福子、小福子的母亲、小马、小马的祖父一样,“代表了被吃者的一面”;也有的评论者认为“虎妞始终是一个剥削者的形象”,“老舍始终是把她作为祥子的及劳动人民的对立面来写的”。作者对她“不仅没有同情”,而且“是在捉弄、揶揄这个剥削阶级的‘不幸儿’”。这两种意见显然都是偏颇的。我们认为,虎妞是一个具  相似文献   

18.
秦可卿是《红楼梦》作者在书中着意塑造的一个模糊的艺术形象 ,她的身份 ,深奥莫测 ,他与贾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夫妻 ,她的身份是一个优伶 ,一个被某神秘皇家“惜花人”宠幸的优伶。她的死因也是含糊其辞 ,在贾府中由于与贾珍发生关系身怀有孕 ,因不堪神秘皇家“惜花人”的无形压力而上吊自杀。她的出现使曹家与荣、宁二府关系蒙上了一层模糊的面纱  相似文献   

19.
高时阔 《南都学坛》2003,23(3):47-49
《红楼梦》中的李纨与尤氏分别是荣国府和宁国府“玉”字辈大奶奶。两人地位相似 ,年龄相仿 ,但身世、品行迥异。李纨早年居孀 ,恪守封建礼数 ,谨言慎行 ,以凄凉酸楚的一生 ,换来的仅仅是毫无意义的浮梦虚名 ;尤氏虽执掌家政大权 ,却庸懦无行 ,人情冷落 ,在贾府中始终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红楼女子多薄命” ,两人都是作者刻意塑造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20.
杨二嫂的绰号又叫“豆腐西施”,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次要人物。很多同志都认为她是一个破产的小市民中的落后形象,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薄庸俗、明抢暗拿等坏习惯是厌恶的,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在小说中,杨二嫂显然是作为衬托闰土的形象而出现的。而汤国梁同志却有一种相反的看法,他在《也谈<故乡>的主题思想》一文中分析杨二嫂形象时说:“她对当时社会深为不满,不似闰土那样‘只是摇头’象个木偶,而是尖咀利舌,勇于发泄”。在引用了小说中杨二嫂恭维“我”的几句话之后,汤国梁同志又说:“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我体会,一方面是刻画杨二嫂尖刻泼辣的性格和为多想捞点东西的内含思想,一方面也暗示当时确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升官发财,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杨二嫂有一句很深刻的话,‘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