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儒家道德主义的和平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秦诸子大多反感暴力,倾向和平,他们的看法大体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以儒家为主的道德主义和平理想和以道家为主的妥协主义和平理想。道德主义和平理想不赞成冲突双方妥协共存,主张道义上正确的一方征服对方。但这种征服不是靠武力,而是靠以德服人,实际上是认为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对立与冲突。儒家主张征服的想法源自西周一元主义政治传统,依靠德性力量的想法源自孔子,二者在孟子处汇合,成为有关征服与非暴力的系统理论。儒家以德服人的思想在近代以来已经被大多数知识分子否弃。  相似文献   

2.
弘扬儒家理想人格精华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大重要课题,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澄清对儒家道德的某些认识错误;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传统关德的教育;净化社会的文化舆论环境,从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对传统社会的深远影响,在于儒家拥有鲜明的人格特质,儒家之所以拥有鲜明的人格特征并在传统社会发挥重要的影响,在于儒家从人类的历史延续与自然延续之中发现了人生价值。儒家站在理想主义的高度来关注现实的政治社会,并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文章主要从儒家的理想人格、现实人格、从现实人格向理想人格的生成路径以及受儒家思想所影响的政治主体这四个各方面进行了剖析,对传统社会的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侧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理想人格的设计、培养和塑造是儒家道德学说的核心 ,也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内圣外王”的君子型人格 ,其要求和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仁者爱人”、“泛爱众”的博爱情怀 ;“忠恕”的道德品格 ;“博施济众”、“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高尚情操和志向 ;“中庸”的气质和风貌 ;“志于道”、“志于仁”的理想和信念 ;“义以为上”、“见利思义”的义利观 ,等等。尽管儒家的理想人格学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矛盾、弱点和缺陷 ,但它作为中国社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理想人格模式 ,已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之中 ,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今天 ,儒家的理想人格学说对于我们社会主义新型理想人格的设计、培养和塑造 ,仍然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情神文明建设,需塑造道德理想人格.道德理想人格有丰富性、层次性、指向性等特点;其基本特征是:主体超越性、自我同一性、意志自由性、主体完整性、每个个体应在挺立自己“做人”的基本道德人格的同时,弘扬道德理想,不断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怎样做人的问题,是儒家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以儒家学说为依据,阐述了儒家关于什么是人、如何做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理想人格等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尽管存在着标准过高,过于理想化,过于强调道德修身对人生价值的决定作用等偏向,但是,它在中国古代乃至近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睿智的人生的哲理,对教育当代人,尤其是青年学生无疑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儒家道德信仰的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看来,道德信仰的根据有二,一是性本善,道德信仰是人的本质的确证,以此赋予信仰道德的内在根据;二是天人合一,道德信仰是人对天意的自觉体认,以此赋予信仰道德的外在权威性。立足于世俗的理想人格为人们将道德信仰付诸实践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儒家关于道德信仰根据的思想天才地猜测到了某种道德真理。  相似文献   

8.
道德情感论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特色。在儒家道德情感论中,道德情感既是个体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相贯通的中间环节,也是社会进行道德示范、道德奖惩、道德规导等道德教化活动的必要条件。儒家伦理思想对道德情感的阐发是多维度的,往往使之与“情欲”“心性”“人道”“天道”“天理”等概念相互交织,并且借助“仁爱”“孝悌”“恻隐”“羞耻”“荣辱”等众多概念来表达其丰富内涵。由于重视和强调道德情感,儒家伦理思想没有仅仅以空洞的道德理想、抽象的道德命题、玄妙的道德精神呈现在人们面前,而是因为能够关心道德生活中的“人之常情”而显得更加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我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借鉴儒家重视和强调道德情感的伦理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9.
儒家伦理与道德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伦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国家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国的管理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家管理的思想基础是道德管理、道德教化,其中的一些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如:仁爱、仁义原则,贵和、和谐原则,惠民、富民原则,重视教化原则等。此外,重视对为政者即管理者的道德管理,即重视对为政者的道德人格要求,重视对各级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是儒家道德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具有极其深远影响的道德理想目标,作为实现其社会理想的精神动力。他将周公为代表的西周初期统治者的思想主张,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孔子的志向在于建立一个富足、文明、和谐、稳定的理想社会。出于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需要,他提出了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义"等为基本范畴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设计了具有不同层次品格的理想人格形象。他谈论最多的道德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人格应当具备的品格,最主要的是"仁""知""勇"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传统儒家孜孜以求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和谐的独特精神及其所设定的理想人格,正以它的历史超越性而广泛影响着国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蕴含在传统儒家人格思想中的教育意涵是多方面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目标导向功能;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崇尚气节的爱国情操仍然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义以取利”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厚德载物”的伦理思想有益于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和谐;“慎独”精神不失为青年大学生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System dynamics, founded by professor Forrester a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1956, is a discipline which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system of information feedback. Basic views of theories of system dynamics distinctively show its dialectical characteristic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features of complicated nonlinear systems. The model simulation of system dynamics is a kind of structure-function simulation. One of the remarkable advantages of system dynamics is that it can handle problems of high order, nonlinear and multiplefeedback system.  相似文献   

13.
礼学是儒学的核心部分。它以"仁"为核心,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原则,以人的自然情感和家庭伦理为基点,以知、行结合为手段,构建起一个庞大伦理规范系统。它使封建伦理规范得到人们认同和践行,保证了封建社会的安定和有序。虽然礼学最终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但对于封建伦理的构建却是非常成功的。这对当代我国伦理体系构建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任何文学现象的产生、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在其受个体发展因素影响之外 ,更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有着密切的关联 ,而在文体艺术风格特点的形成过程中 ,后者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对我国古典文学中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特点的汉赋作出合理阐释的前提。文章试图论述 :1.汉代崛起的儒家经学对知识分子儒士的社会角色有何影响。 2 .儒学经学地位的确立又是如何影响形成汉赋的艺术风格特点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国家起源方式等,中国自周代初年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政治伦理为思想史主题的文明发展模式。此种文明模式以德治主义为核心,虽然具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其学理本身也存在诸多方面的悖论,并且由于这些悖论而给古代中国的历史带来了至深且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之精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言儒家必数经史子集,道人伦义理,人们尤钟孔子之仁义,孟子之心性,荀子之性恶,董子之君权神授,邵子之太极,周子之道德性命,二程之天理,陆子之心学,朱子之理气,王船山之行先知后,王守仁之知行合一……不免精于粗而忽于细,明于理而蔽于形。我以为儒家精奥在于儒家文化外形:求美,求善,求仁义;忧国,忧民,忧天下;重文,重礼,重气节;畏天,畏地,畏天命。  相似文献   

17.
浅议儒学传播社会化成功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传播社会化成功的根源在于(1)传播方式上注重教化的作用,通过游说与辩论、讲学与著书跨越时空保存下来;(2)儒学内容根据政治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适合了现实需要,因而未被时代淘汰;(3)儒家思想已物化成礼,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实践和传播;(4)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将儒学奉为官方哲学,并通过创立官学、统一经学、以功名利禄驱动等措施予以支持和推行.  相似文献   

18.
儒"义"考论     
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是其重要的两端.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自孔子、子思、孟子到荀子等儒家学派不同时期对"义"的发展和规范,认为在先秦儒家思想中,"义"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伦理道德范畴孤立存在,而与"道"、"仁"、"礼"、"勇"等紧密相联.它既是政治理想的规范,道德伦理的标准,又是完美人格的重要方面,对我国国民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儒教是宗教 ,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宗教。古代社会的国家组织同时具有宗教组织的职能 ,而国民则构成了儒教的庞大信众。儒教的最大的特色是其信仰对象有一个等级序列。儒教对其信仰对象的崇拜仪式 ,则主要表现在各阶层官员与民众的各种祭祀上。儒教是宗教 ,但儒学 (儒教哲学 )不是宗教 ,而是对儒教的一种理论化、系统化。儒教哲学是对儒教信仰的理论论证 ,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理学之后 ,笔者认为就再没有原创造性的儒教哲学  相似文献   

20.
谢灵运生活在儒学逐渐复兴的晋宋之交。他的诗文创作中,不时流露出儒学观念;他的事迹行状中,多体现着儒学人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三不朽思想与人生追求;礼乐教化思想与施政实践;仁孝忠义思想与儒者情怀。他的放浪形骸、任诞不羁是表面现象,他的儒家思想是深入骨髓间的,儒学人格是他复杂人格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