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五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标志着我党在执政上已经成熟。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理论升华,是走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道路上的科学选择。依法治国是一项复杂工程,应从立法、加强人大职权,加强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干部,完善监督等方面入手真正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剖析了法治的科学内涵。指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的含义 ,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增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视法治的制度性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3.
4.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国家根本大法,这是关系国家发展方向的最根本、最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就依法治国理论的基本内涵、面临的挑战、基本内容、对策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法治国家为目标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突破 ,也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明确了方向。法治区别于法制 ,在其内容、功能、实现条件等方面较法制有着更深刻的内涵。法治国家的建设是适应一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法治国家的目标在其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特色。确立法治国家目标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础上 ,为根本解决社会转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在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过程中 ,从人治走向法治 ,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要发掘和利用人治传统中的积极因素 ,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法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始终必须处理好推进法治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法治建设也是一个改革和开放的过程 ,要处理好法制的统一性和法律实施多样性的关系 ,处理好学习、借鉴外国法治经验和坚持我国特色法治道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是马列主义国家与法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集中体现 ,是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具备依法治国所需的政治、经济基础和文化条件。实施依法治国应该有法可依 ,严格执法、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7.
权力制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权力制约与社会主义法制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厘清两者的内在关系,对于推进依法制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确立法治建设的目标模式 ,需要制定并及时调整法律发展战略 ,需要走“政府主导推进型”的法治道路 ,同时需创造实现法治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所有先进的中国政治家和法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不少革命先烈为此奋斗牺牲。建国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和教训,终于又回到了这个老问题上。本文正是对如何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探索:剖析了法治的历史渊源,赋予了社会主义法治特定的含义,全面论证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六项标准。  相似文献   

10.
权力制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权力制约与社会主义法制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厘清两者的内在关系,对于推进依法制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依法治国的涵义出发 ,分析人治、法制和法治之间的关系 ;探讨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提出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几项措施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良法 ,依宪治国是根本要求 ,关键是依法治权 ,健全监督机制及培育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文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继承与弘扬 ,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陈独秀等结合旧中国实际所阐述的现代法治社会国民或公民应有的自觉意识。对此资源 ,2 1世纪的中国应予积极开发利用 ,以利于锻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理念基础和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中,尽管坎坷不平,但成果显著。如果说,以毛泽东同志1949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和1954年宪法为代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树立了第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中,尽管坎坷不平,但成果显著.如果说,以毛泽东同志1949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和1954年宪法为代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树立了第一个里程碑;以邓小平同志1978年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的主题报告和1982年宪法为代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第二次大飞跃,树立了第二个里程碑;以江泽民同志20世纪90年代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讲话和1999年、2001年两个宪法修正案为代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第三次大飞跃,树立了第三个里程碑;那么,胡锦涛同志在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多次讲话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第四次大飞跃,树立了第四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文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继承与弘扬,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陈独秀等结合旧中国实际所阐述的现代法治社会国民或公民应有的自觉意识。对此资源,21世纪的中国阳积极开发利用以利于锻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理念基础和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需要多种因素的合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确立法律的最高权威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形成权力的制约机制 ;政府依法行政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最深层的是培育人民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一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成文法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便率先打破“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习惯法传统,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公布成文法运动,鼓吹用法律的形式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中国成文法起始时便有明显的公法色彩,即重刑轻民。公法与私法划分是西方学者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不同而作的一种划分。所谓公法主要是调整法律地位不平等的当事人(即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着眼于维护国家利益及社会整体利益,它通常通过国家的力量来保证实施,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宪法、刑法、行政法…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法制建设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政党领导的法制化,法治观念的普及化,政府和社会在法治建设中的协同化是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需具备以下要素:政治民主、法律至上、法制完备、司法公正、权力制约、依法行政及权利本位。其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一些更为具体明确的标准,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于通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等于放弃国家的宏观调控。在一定意义上说,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利用经济政策,国民经济计划,经济法规和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