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式基金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并为广大投资者所接受的基金形式.它又称为"追加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公司在设立基金时,发行的基金单位份额不固定,可视投资者的需求追加发行,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状况和各自的投资策略,随时从发行机构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的一种基金.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共同构成了基金的两种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01年9月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的成立,我国开放式基金迅速发展,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就先后推出了近20多只开放式基金.可见,作为国际基金业主流力量的开放式基金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中国基金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7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问世以来,在短短三年多时间内,我国相继成立了122只开放式基金,成为我国基金业发展的主流.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赎回机制.该机制给予投资者选择性赎回基金份额的权利,迫使基金管理人具有竞争压力,从而在约束基金管理人行为方面比封闭式基金更具优越性.然而,赎回机制带来的基金规模的不稳定性也给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我国基金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自1998年推出“新基金”以来,基金业快速发展,截止2005年4月,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00多只,总规模超过4000亿。开放式基金正在日益成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主流。自从2001年9月21日,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正式宣  相似文献   

5.
建立开放式基金在我国些竟属于金融创新,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设立开放式基金的条件,但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较小,而且我国投资者还未真正学会理性投资,因此,大规模设立开放式基金不仅会对证券市场形成冲击,而且当遇到股市低迷时,投资者纷纷赎回的“羊群心理”会使开放式基金面临巨大压力,鉴于此,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条件和经济背景下,推选开放式基金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实行半封闭半开放的基金试点;二、增强基金资产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上半年,在通货膨胀加剧的预期与证券市场稳步走高形式的双重刺激下,大量银行储蓄资金通过开放式基金间接投资证券市场,开放式基金发行空前火爆,2004年一季度开放式基金发行逾850亿份,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首发募集水平.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引用郎咸平的观点就是:2005年是基金淘汰年.对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绩效做出客观评价,将有助于投资者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有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开放式基金的主要特点及风险 (一)开放式基金的主要特点 开放式基金是与封闭式基金相对的一种基金类型,作为国内新兴的大众投资工具,它同封闭式基金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式基金规模不受限制,随资金的流入,基金规模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开放式基金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中国开放式基金的收益、风险调整收益、基金经理人的时机和股票选择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并运用无量纲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大部分开放式基金可以战胜市场,但没有足够证据显示中国的开放式基金经理人具有显著市场选择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根据受益凭证是否可赎回,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分为封闭式基金(closed-end fund)和开放式基金(open-end fund),开放式基金所发行的基金单位可随时以当天的净值赎回,而封闭式基金在存续期间内不能赎回,只能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买卖,由于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投资者并不能以单位净值交易,只能以高于或低于净值的价格进行买卖.当价格低于净值时,我们称之为"折价",这种现象被国外学者称为"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它分为四个阶段:1.封闭式基金上市之初出现一定程度的溢价.2.一段时间后,溢价逐渐转为折价.3.基金折价率上下波动.4.当封闭式基金即将清算或将转为开放式基金时,基金折价率会逐渐缩小并消失.  相似文献   

10.
在前景理论赎回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方法,重点探讨了开放式基金的业绩对投资者赎回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面板门限模型的解释力强于普通固定效应模型;基金收益对赎回影响始终为正,且收益越高越敏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是一种"处置效应";分红对赎回有促进作用,也存在门限转换特征,增加分红次数可以抑制赎回;市场收益越高,赎回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