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板不是学传媒出身,在很多同事眼里,他不是“文化人”,却管着一家杂志社,好多人暗地里抱怨:老板什么都不懂,却总要干涉业务上的事情,在他的管理下,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好?在开例会的时候,老板会提出一些自己的设想,会上大部分同事都点头称是,但在背地里,他们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年轻的女演员,杨若兮是幸运的。学舞蹈出身的她,凭着天生的灵气和后天的努力,先后主演了《财神到》《康熙微服私访记》《尚方宝剑》《济公传奇》《大醉侠》《张灯结彩》《军火》《高老头奇遇记》《八仙过海之素女的故事》等诸多影视剧,同时也慢慢成了观众熟悉并喜爱的女演员。杨若兮说,这些都要感谢爱她的人和她爱的人,这就是她的家人。如果没有他们,她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和幸福的生活。苦若黄连的芭蕾生涯杨若兮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小康之家,生活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真怕这个娇娇小姐将来一点儿自理能力都没有。她10岁  相似文献   

3.
数学家丘成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纽约时报》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我担保大部分都是假的。引进一个人可以拿几千万的资金到学校来,给你(指引进的教授)一两百万有什么关系?反正不是它的钱,是国家的钱。”一语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4.
王颖 《职业时空》2005,(11):4-6
2005年5月12日央视播出《直销立法给了谁机会》,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百姓甲:“不是说特别正当的职业吧。”百姓乙:“最好还是别买这样的。“百姓丁:“我觉得很不道德,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于心不忍。”主持人:他们说的是什么?不正当、不买、不道德、好像大  相似文献   

5.
鼓吹“一夜成名”的神话的选秀节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充满传奇色彩的财富故事正被以各种渠道炒作、传播着。这是个有些不知所云的时代,财富正在变成唯一的神明被顶礼膜拜。在这样的时代里,愈来愈多的人被焦虑感裹挟,所有先进科技下催生的工业产品都成为他们衡量自己生活品质的指标。那些带着品牌logo的东西像一条鞭子,而大多数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群则像一只不断旋转的陀螺。电影《云上的日子里》有这样一幕,女人在酒吧给男人讲了个关于印加人的故事。印加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说: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还没有跟上来。女人说,我们要等一等,等那些生命中的芝麻绿豆。到该停下来的时候了,以简单的名义生活。  相似文献   

6.
不仅仅是失业者才需要职业援助,我们也需要。一名医药代表这样说。工作一年后,我远离了这个行业,不是不爱,而是不敢去爱。一位专科出身的医药代表,心酸地告诉记者。从业者迷失了多久?行业需要规范,他们需要正名,谁来做拯救医药代表的天使?  相似文献   

7.
一百年前,一个名叫李约瑟的英国人在其编著的15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引发世纪之争的命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么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或称“李约瑟问题”一时间把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带入了一个颇为困惑的学术迷境: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的历史长河…  相似文献   

8.
倾听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 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个决定有改变历史的力量。 ——何振梁“申奥陈述”中的一句话。2001年7月 13日,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2008年奥运会定在北京举行。世界用这种方式,做出了“有改变历史的力量”的选择 撇开善有善报的这回事,善,至少给人好心情。 ——《逆风飞陋》的作者、被称为“打工皇后”的吴士宏这样说 对住在第三世界国家大城市的儿室来说,他们所呼吸的空气相当于一天吸两包香烟。 ——世界资源研究所一项有关城市污染的调查人戴维斯说 要操心的不是这些孩子,而是,为什么我…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只有在某方面的才能百万分出众,才能够在另一方面,百分百地保持自我。不被口水淹死、板砖拍死,反倒成为万千人的榜样,做他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说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结果呢?有危机,有苦恼,却每一次都在失败边缘被成功修复。这是王菲的魅力,却是普通人的死穴。  相似文献   

10.
咪蒙 《女性天地》2013,(12):62-63
美国纯爱电影《怦然心动》里有一段我很喜欢的情节,女孩的父母吵架之后,对她说:“我们一定会解决好,这绝对不是你的错。”当晚,他们轮流去女孩的房间,告诉她,父母永远相爱,也永远爱她,让孩子无比安心。这样的对话实在太治愈了,女孩觉得,爸爸妈妈都很不容易,生在这样的家庭,很幸运。  相似文献   

11.
“你到底是什么人?”桑原低声问。“什么人?建筑咨询的顾问……”“看来,你挺熟悉黑社会的做法的。你曾说自己以前是干拆迁的,你到底是什么人,给我说真话。”“是干拆迁的。”“不是正道上的吧!”这是日本小说《黑川博行》中,黑道人物桑原和二宫见面时的一段对话。看来,个别“干拆迁”的“不是走正道的”不仅仅是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问: 我们夫妇都是独生子女.听说有了生二胎规定,我们准备在已生有一个女孩的情况下,再要一个孩子.不久前去乡政府有关单位咨询,被告知再生一个孩子可以,但要交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退回过去已经领取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他们说这是上边的规定.请问国家相关部门有这样的规定吗?  相似文献   

13.
"社工"一词在新闻报道和百姓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日益提高,社区里有了社工,学校里有了社工,工厂里也有了社工……这里的社工是指社会工作者,它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助人活动的职业工作者.但是,在我们身边还有另外一群人也被称为"社工",例如2012年5月19日北京晚报发表的一篇名为《北京市公开招考社工,633个岗位吸引3万余名考生》的报道,文章中的"社工"其实说的是社区工作者.这两支同样被称为"社工"的队伍被混淆在一起,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雯 《女性天地》2006,(12):46-46
我敢打赌,“感冒”的“冒”字,十个人中,有九个不会写。大多数人会把“冒”字上边的这个偏旁写成“曰”或者“日”,错!你盯住这个字仔细看一分钟,这个偏旁既不是“曰”,也不是“日”,它中间的两横与边框是不相连的。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呢?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嘉宾——许慎!很遗憾,许慎今天来不了,他在东汉年间就死了,留下一本《说文解字》。那我们就请出《说文解字》吧。《说文解字》解释,“冒”的本意,是蒙着眼睛前行,“冒”字脑袋上这玩意儿,正是盖住眼睛的头巾。我自从去年开始学习《说文解字》,才恍然大悟,以前别人说…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4日,成都天寒地冻,气温陡降10多度. 中午时分,在成都长途客运中心站,一对中年夫妇下车后,立即四处打听新南路一家美容整形医院该怎么走?看见很多人都摇头表示不清楚,这对夫妇急得差点哭起来:"天啊,这该怎么办呢?我们的儿子就快被他们变成女人了……"听见夫妇俩这样说,周围的人全都惊得目瞪口呆,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6.
是谁打出龌龊的亮点招牌? 被酒呛得流泪不止的我,还是被这群来意明了的男人们劝醉了.准确一点说,是被灌醉的.我那无力挣扎的样子,更一步激起他们的欲望.那醉的味道,又有谁能够体会?在那些满眼风花雪月人的眼中,像我这样的陪酒女郎,不过是专拉男人下水的坏女人罢了.  相似文献   

17.
人生四堂课     
第一堂课:学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在护理学校学习时,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测验。我很轻松地答完了大部分考题。但看到最后一道题时,我想教师可能是在和我们开玩笑。那道题是这样写的:“我们学校清洁工的名字是什么?”我曾多次看见过那位女工,也能描述出她的模样,但我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呢?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后来教师对我们说:“在你们今后的生活中,将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对你们都很重要,值得你们去关心,哪怕只是向他们微笑一下或问声好。这就是我出这道题要告诉你们的。” 第二堂课:随时随地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8.
佳木 《老人世界》2010,(3):32-33
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会自杀。”这里提了两个人,司马迁和司马光。本文只说司马迁。司马迁生前忍辱含垢,备受磨难,  相似文献   

19.
刘俊 《公关世界》2010,(3):28-29
2007年4月,到伦敦的第一周,傅莹便出席了“中英媒体论坛”,主动与媒体接触,不畏惧、不退缩。此后,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登门造访英国各大媒体老总,和他们喝茶聊天,希望他们能报道真实的中国。当然,她也不是什么媒体都会造访,从《泰晤士报》、《独立报》,到《每日电讯报》、《经济学家》,都是英国中产阶级才看的媒体。“中产阶级是英国社会的核心,说服这部分人至关重要。”旅居英国多年的中国留学生曾飚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往上翻三代.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对于这些三代以内曾是农民出身的人来说.很多人怀念和留恋农村。怀念那风吹过一望无垠的麦田.带着曾经是那么熟悉的气息和燥热;怀念夏天下雨的日子.可以走出瓦房出去闻闻泥土的清香。这些怀念,不是全部,更不是主要。每位来自乡村的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特别记忆:自家桶里的粮不够了.可以到邻家去借;自家的黄牛走失了.全村人帮助来找;自家的老人患病了.前来看望送鸡蛋的村民挤满了屋。这些才是他们主要怀念的.这些行动没有条文约束.没有道德号召.人们基于内在良知的驱动.来如此作为.正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礼治秩序"使然。这就是乡土社会.诞生美德故事最多的地方。而在繁华的城市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