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朱碧波 《创新》2016,(2):39-46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现象日益突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在全球化的裹挟之下,中国经济结构由"传统农耕性质的内向型经济"转型为"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海洋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意义与日俱增,以海外利益聚积区和利益攸关区为核心的利益边疆逐渐凸显。利益边疆的浮现,迫切要求中国调整军事战略,尤其是海洋战略要从"近海防御"走向"近海防御与远洋护航相结合"。然而,中国军事战略的转型,又导致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的战略误判和战略围堵,进一步掣肘中国利益边疆安全的建构。鉴于此,我们必须突破利益边疆建构中的安全困境,不断创制中国风格的利益边疆安全理论,确保中国利益边疆安全的实践建构。  相似文献   

2.
薛莲 《阅江学刊》2013,(4):73-77
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处理各种关系,平衡各方力量。在处理与周边邻国及美国的关系上,中国既要团结邻国,也要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权利,减少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疑虑。海权和边疆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体两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与亚洲国家的合作,区域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是中国在亚洲发展的两条轨道。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网络信息安全与传统安全休戚相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在2013年出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日本官方在二战后首次明确提出国家利益的定义及内涵。日本的首要核心利益是涉及领土问题及恢复国家对外职能的国家"安全利益"。日本基于核心国家利益的对外战略调整及政治诉求,重点是为摆脱战后体制、改变战败国形象,以修宪恢复因战败被剥夺的部分国家对外职能;所采取的强化日美同盟及价值观外交等手段,是为在亚太乃至全球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从长远来看,日本仍将以"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谋求地区乃至国际事务话语权和主导权,力求彻底摆脱战后体制及和平宪法第九条的束缚,实现海外用兵,进而实现政治乃至军事大国化的战略目标。这种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对外战略选择,势必会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战略经历了有限支持、局外搅局和局内控制等几个次大的调整,而加入TPP是美国深度介入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战略大转轨。这一战略大转轨的目的就是诱使相关国家牢牢地捆绑在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的战车之上,迟滞东亚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势头,巩固和扩大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日本作为东亚的主要国家之一,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曾提出自身的一体化战略。但是日本作为美国的同盟国,其战略主要是与美国相符合的。美国东亚经济一体化战略大转轨给我国的和平崛起带来了严峻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积极地应对。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华战略以遏制为主,造成中国和平发展的困境。但是,全球化导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变化,即使在美国的对华遏制下,中国仍有一定的和平发展机会。同时,中国更应关注到美国全球战略与对华战略的调整,中美共同地缘政治利益正在扩大,为中美地缘政治合作提供契机,其中蕴含着诸多和平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9):5-8
为推进中国西部边疆问题研究和边疆学学科建设,四川大学牵头组建的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西藏拉萨举行了"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100余位专家代表和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各位专家就边疆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喜马拉雅区域合作与西部边疆发展机遇、边疆扶贫与西部开发、边疆地区社会治理、边疆史地文化等问题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边疆治理与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极格局的崩溃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国家与国家、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深。在上述形势下,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的问题日益成为每个国家必须认真思考的战略与政策问题。本文就国家利益在不同经济政治情况下的表现,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阐述。关键是不能失之偏颇,要根据经济政治形势掌握适度,要正确处理让利让权与发展国家利益的关系,坚持和平协商,不畏强也不凌弱。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缔结FTA已在世界上成为一种潮流,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相当进展。中国和日本也开始积极参与本地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制定和实施FTA战略及有关政策。中日两国的FTA战略存在相似之处和利益交汇点,同时由于双方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发展阶段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差异,二者也存在不同之处和利益分歧点。  相似文献   

9.
印度战略文化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飞 《南亚研究》2009,(2):13-22
一国特有的战略文化较之国际规范能对战略决策者产生主要影响。印度战略文化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战略传统与政治理念等变量作用下形成并不断发展,并能够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分析印度战略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助于了解印度国家安全利益和战略手段选择,并对中印关系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权力、利益和道德思想,共同构成了经典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理论庞大体系。在现实客观存在的世界中,国家间政治的实质在于国家对权力的追求,权力以利益为基础和目标,国家利益是权力斗争的中心和本质。为实现国际社会的最终和平,必须对国家无限追求权力与利益加以限制,争取实现对由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试论黑龙江省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光 《学术交流》2002,(6):167-169
黑龙江是我国的边疆省份 ,又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 ,其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对我国的民族研究和东北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针对目前这一资源建设整体布局失衡、结构不甚合理、缺少系统性与整合性、采集方式单一、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的现状 ,应发挥领导机构的重要作用 ,构建完整的工作体系 ,培养高水平的工作队伍 ,同时 ,应将历史文献、少数民族文献、特种文献作为开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钟启泉 《创新》2007,1(5):5-10
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全面推进形势下,广西在新一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区域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按照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来建设北部湾新区,探索北部湾新区的运行机制,这是当前广西开放开发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The United States has undergone sizable changes in its population geography since 1790.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se population shifts has been the rapid movement of the frontier westward as settled area increased. This research shows the population deconcentration effects of the great migration from relatively high densities along the eastern seaboard to the sparsely populated west. This dispersal was followed by concentration stemming from massive urbanization across most of the country after the general “closure” of the frontier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se levels of population deconcentration or dispersion and concentration in the nation and among regions from 1790 to 1990. Additionally, this research supports the argument for a 1910 date of frontier “closure” through evidence from national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trends. A three-phase model of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ion at the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is also proposed. The Hoover index is employed to measure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using county-level population data and digital county maps aggregated at the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from all decades from 1790 to 1990.  相似文献   

14.
赵丽莉 《创新》2009,3(6):73-75
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核心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自主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而各区域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的基础上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地区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民族自治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将促进地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并最终促进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论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边界问题和中巴关系外,近年来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一问题之所以出现,既与冷战后印度洋地缘战略地位的凸显有关,也与印度和中国对印度洋在各自国家发展中的价值判断有关。中国为了维护在印度洋地区合法的战略利益,采取了"非直接进入"即合作的方式进入印度洋。印度认为中国是一个竞争性的大国,因此,中国进入其视为后院的印度洋被看做是对印度的威胁。从这一认知出发,印度采取了诸多措施制衡中国在印度洋的势力发展,中国的反应则较为谨慎和温和。印度洋问题不应该成为中印关系中的"热点"。我们希望未来的印度洋是合作的印度洋,而不是冲突的印度洋,印度洋问题的妥适解决,能够有益于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隋丽娟 《求是学刊》2003,30(3):116-120
清末新政时期 ,黑龙江各民族的新式教育蓬勃兴起。这不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黑龙江各民族的文化素质 ,而且在边疆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形之下 ,有巩固国防、共御外侮的意义。本文探讨了黑龙江各民族新式教育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 ;剖析了黑龙江少数民族新式教育的意义及发展的不足。其中所反映出的新式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固守边疆的作用与意义 ,于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最起码要分别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议、中国—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和中国—东盟外长会议讨论通过,才能形成共同决议或者联合声明。在此国家层面的合作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广西各级政府如何利用自身地沿等优势,抢占先机,积极开展与泛北部湾国家的省、市级的务实性合作,激发相互间经济合作的欲望,通过省、市级之间的合作关系向各国中央政府递进,最终实现国家层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The draft of the new CPSU Program states that under present conditions, the all-around progress of Soviet society and its movement forward toward communism can and must be secured through the acceleration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ion is the Party's strategic course that advances to the fore the problem of growth rates. At the same time, higher economic growth rates are needed to counteract adverse trends in the dynamic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o compensate losses associated therewith. They are also needed to maintain the required 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the two opposing socioeconomic systems and to speed the full victory of socialism in its economic competition with capitalism. The projected rates of development must make it possible to br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up to a fundamentally new scientific-techn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economic level in the next fifteen years and to double the nation's production potential and the volume of resources allocated for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oviet people's needs.  相似文献   

19.
论“首都经济圈”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都经济圈"战略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鉴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等国际知名"首都圈"发展战略,分析"首都经济圈"建设对于北京和周边区域及我国发展的战略意义,明确"首都经济圈"范围界定的原则、具体范围、圈层划分及各个城市的职能分工,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应以保障首都功能实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和统领,抓住四大战略重点,即明确经济圈的核心功能、创新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