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人性论、伦理学、认识论的三位一体──中国传统哲学道德认识论的基本特征刍论(Ⅱ)廖小平二道德完善是人性论和认识论的共同目标中国文化是伦理文化,它渗透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等各个方面和层面,其渗透在人生层面则表现为一切都是为了主体的道德完善和人的精神境界的提...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太恒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中国传统道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基本特征:与政治紧密结合,关注和回答时代课题;以群体为本位,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突出主体地位,强调主体内在的道德自觉性。认真研究与探讨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有助于认识其当代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知行关系是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毛泽东对传统哲学中知行问题论争进行了批判、总结、改造,进而科学地阐述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相似文献
4.
肖群忠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由中国伦理学会、陕西伦理学会和宝鸡师范学院共同发起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分析与评价"学术讨论会,1988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宝鸡师范学院召开。本刊约请到会的部分同志就如何看待传统道德问题进行笔谈,现将各人的书面发言于本期刊登,希望能引起伦理学界的注意,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许雅范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2):54-56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于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尤其是唯物主义知行观扬弃的结果,是具有中华民族思维特点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论》的这一特点,对于在当今中国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新芬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由中国伦理学会、陕西伦理学会和宝鸡师范学院共同发起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分析与评价"学术讨论会,1988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宝鸡师范学院召开。本刊约请到会的部分同志就如何看待传统道德问题进行笔谈,现将各人的书面发言于本期刊登,希望能引起伦理学界的注意,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周桂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5)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对阴阳进行过许多辩证的论述,内容丰富,道理深刻的阴阳论与西方哲学家的对立统一论一样,是辩证法的规律之一。阴阳论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不属于阴则属于阳,而任何事物中又包含着阴阳。阴阳论被引入医学领域,成为中国医学的一对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丰富内容及其基本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2)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内容极其丰富,特征极其鲜明。它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优秀精神的各个方面,对于伸张人间正气、培育美好品行、陶冶高尚情操曾作出过不朽的历史贡献。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是优秀民族精神的载体,它以“尚道”精神作为指导原则,遵循“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模式,体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具有超历史、超地域等功能,这些基本特征表明了我国优秀传统道德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9.
李建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探索中国传统哲学基本特征的有益尝试──评《中国哲人的大思路──辩证的人本主义》李建森近年来,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理论界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给予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和成就。马中副教授的新著《中国哲人的大思路》(陕...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为要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如何加以扬弃继承,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如何正确理解传统道德观念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是对这个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民族性是指传统道德观念在不同民族之间是具有不同特点,这不但在中国,如日本、朝鲜、印度等东方民族,以至西方英、法、德等国的传统道德观念,都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这是各种道德在空间的分布问题。但是不同民族自身的道德并非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所变化,这就是时代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就是空… 相似文献
11.
王治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3)
本文指出:时下关于中国传统农业的流行说法,如说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说小农经济是“汪洋大海”,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基础”等,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导方面”是“以贡赋、徭役”来“剥削农民”为代表特征的“产品生产”。本文这些论点,作为一种新见解,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和讨论,但无论如何,实事求是地论定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和实质,在当前探讨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化的研究中,是很有理论意义的;提出了不同于流行说法的新见解,经过讨论,才能使研完工作前进一步。顺便说明:本刊所发的全部文章,特别是那些与时下流行说法有不同见解的文章,我们都不认为是定论;编者只负选择编发的责任;至于文章内容、论点等,文责由作者自负,都是可以讨论的。 相似文献
12.
李道湘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颜元的宇宙论在其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在他的《存性编》中表现得非常清楚。在《存性编》中他不仅连绘数图,而且反复描述和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要从中推导出自己的人性论,以便为他的人性论找到本体论的证据。但是,他在宇宙论上提出了一个天道统体,使后来的学者由于对它的理解不同而产生出对颜元哲学的不同评价。有人抓住这一点认为是上帝创世说的真实写照;有的人避而不谈,仅仅取其与已有利的材料来说明颜元的宇宙论是唯物主义的。作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失之偏颇。本文将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传统的道德悟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道德悟性认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悟性认识是主体以其认知图式对对象(包括主体自身)的一种直接性、有机性和非描述性整合方式,它常能实现主体与对象的相融、合一状态。相应地,道德悟性认识也就是主体对道德本体或律令的一种悟性把握方式,并达至这种主客一体化的人生境界。与其他的悟性认识相比,中国传统的道德悟性认识有两个较为鲜明的特征: 其一是比附性。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了论证道德规范和人伦体系的合理性,在道德认识活 相似文献
14.
郑英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关于个体道德的研究,在我国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以往国内的伦理学教科书多偏重于社会道德,被人戏称为“半部道德”。由著名学者唐凯麟教授和龙兴海副教授合著的《个体道德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11月北京第1版),作为《社科新论丛书》推出,实为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部力作,更是我国个体道德研究的开山之作,它开辟了伦理学研究的一片新天地。作者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因而站得高,望得远。通读全书,有一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薄气势。这从书中的《导论:走向21世纪伦理学的重要使命》和《结语… 相似文献
15.
刘宁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3-26
推崇爱心和礼义,强调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恪守诚信,强调内心的原则和底线,重视反思精神,追求人格完满和内在超越,这些都构成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仍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晓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1-4
文章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揭示了中国传统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影响 ,论证了中国传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来源。从而提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中国传统哲学 ,把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挖掘和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齐家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一世界古代文明的四大系统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世界古代文明主要有四大系统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经久的影响,那就是西欧、伊斯兰世界、印度和中国。而从教育来看,严格地说,也许只有西欧和中国才形成了一套复杂多样的教育系统。记住这个事实,对于我们深入研究西方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之所以对西方教育史加以强调和研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19世纪以后,西方教育已成为世界很多民族、很多国家、很多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共性,从整个人类教育发展史来看,了解西方教育史也是对19世纪以后整个人类教育发展史的一种共性的认识。然而我们决不能因此而低估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西方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希望从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以补救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毛病。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信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2):65-66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在西方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中国人为什么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致力于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是令人饶有兴趣的问题。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内容中,有很多观点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观点相契合,这就是中国人能够接受并容纳,进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很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传统道德构建的制度性匮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经脉曾点燃了遥远东方的文明之灯 ,肥沃厚重的传统伦理土壤培育出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然而 ,社会进步离不开道德 ,也离不开法 ,在人类文明迈入现代法治社会的进程中 ,传统伦理的历史积淀令中国的法治之路举步维艰。探讨中国传统伦理建构中的制度规约匮乏 ,是为构筑一套建立在现代法治理念基础上全新的伦理机制找到一个新的契入点 ,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同时推动我国伦理文化自身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步金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功利主义文化作为一种思潮,在当前对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并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怎样科学辩证地分析功利主义文化对传统道德冲击的利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